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反思

中小学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反思

中小学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反思
绥棱农场学校马永瑞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对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教学内容:中小学生当前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形势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近几年来,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较快,在这种新形式下,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成长的环境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把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流和方向,有关部门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进行了调研。

根据这个调研结果,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目前校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和建议。

一、当前校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误区。

一是学校教育导向的偏差。

应试教育尚未从根本上消除,重智轻德,智育唯上,以智育代替思想教育的现象依旧普遍。

一些学校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抓智育和德育一手硬一手软,“一好遮百丑”的思想严重,依然把成绩当作衡量和评价学生的最高标准。

二是学校教育的封闭体系已不能适应今天社会的开放状态,德育教育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比如道德教育内容脱离未成年人实际,表现为道德标准太高深,与未成年人实际生
活脱离;在德育方法上,多年来德育“说教式”、“政治运动型”、“灌输式”、“说服式”的单调模式完全把受教育者当成了被动的容器,这种呆板乏味的教育方式会使受教育的未成年人逐渐陷于麻木状态,甚至产生不应有的负面作用。

三是班级人数偏多,影响德育的效果。

老师因工作量大,无暇顾及德育教育、连家访都少了。

2.家庭教育忽视思想道德教育。

一是重智轻德。

为应付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很多家庭对孩子不惜代价的投入,几乎全用在智力开发上,而把道德教育放在了次要位置。

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一好百好。

调查显示,有20.6%的中小学生愿意帮助父母做家务,但家长不让做,很多父母总是爱对孩子说:“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有的家长则忙于生计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教育,如城一小学的生源很多来自金沙市场的经商家庭,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生意好时,忙于做生意,没空管孩子,生意差时又没心情教育孩子。

二、家长缺位,“留守孩”思想道德教育形势严重。

近几年小吃发展得很好,但是有人说小吃富了一代人,也误了一代人,“留守孩”的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孩”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受到冲击。

不少生活在“温室”里的未成年人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严重,以自我为中心,重自我、轻他人。

有的学生不顾家情,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

数据显示:13%的城区中小学生每月零花钱在100元以上,主要用于吃零食和打游戏机等玩乐开支,53%的学生表示生日请客花费在100元以上。

5.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

目前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相对滞后,未成年人在课余时间,找不到一个适合他们年龄、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场所。

图书馆、文化馆等处因体制因素,经费紧缺,又缺乏造血功能,所以在为未成年人服务方面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6.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关注焦点。

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一是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如缺损家庭(父母离婚、去世或外出打工等);二是学校不良环境的影响,如沉重的学习压力,老师、家长过高的期望值等。

调查显示,22.4%的中小学生感觉“压力大”,46.4%的中小学生有心里话首先找同学、朋友倾诉,还有不少的学生有心里话对镜子说、对自己说或谁也不说,只有5.8%的学生找老师、28.7%的学生找父母倾诉,指导型方式的比例较低。

表明当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低水平,根本不能满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

二、新形势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1.学校要改变传统德育教育模式。

对学生来说,德才兼备是成品,有德无才是次品,德才平庸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要把德育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

德育工作要进行改革,内容、形式和方法都应顺应时代的要求,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课堂、脱离学生实际,要吸收新理念新元素。

要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发挥好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品德课必须上起来,学生必须动起来。

学校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整体构建起中小学道德教育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分层递进的道德教育体系。

2.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

”家长是子女的终身教师,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绝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

要建立家长学校并积极发挥作用,提高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聘请优秀的教育专家经常接受家长咨询,解决孩子在各个成长阶段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3.政府主导解决“留守孩”问题。

政府在鼓励农民外出做小吃、进城务工的同时,“留守孩”的问题不容忽视,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也不可能完全由家庭来“消化”。

所以,有关部门要协调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村镇等城乡基层单位,都要来关心“留守孩”问题,形成合力、采取有效措施,尽量解除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

各中小学校应建立“留守孩”
的专门档案,针对不同特点,分类管理,并建立成长记录卡,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4.加强未成年人专门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

政府要在未成年人专门活动场所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尽快建设一座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

对各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场所的建设,政府应在立项、用地、建设税金等方面制订优惠政策,吸纳社会资金广泛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5.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上议事日程。

专家指出:21世纪的竞争,不是金钱和权力的竞争,而是心理素质的竞争。

作为每个学生,将来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有所作为,不仅取决于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健全的人格。

许多心理学者认为,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

因此,必须把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抓紧抓好。

总之,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三者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成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