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音乐游戏《熊与石头人》

大班音乐游戏《熊与石头人》

大班音乐游戏《熊与石头人》
大班音乐游戏《熊与石头人》
一、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表达的音乐形象,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适合的动作表情表现欢快和笨重两种不同的动物形象,发展
肢体的控制能力。

2.能愉快的参与游戏,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
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通过认知活动,使幼儿
了解熊力气大、笨重、专抓活的动物等特征。

2.物质准备:熊头饰
若干、《熊与石头人》音乐。

三、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
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树林里面可真热闹了,小
动物们都出来玩了,你们听听都有哪些小动物出来玩了。

(二)欣
赏乐曲1.第一次欣赏,感受音乐的整体形象。

提问:(1)树林里
都有哪些动物出来玩了?(2)你听了这首歌曲感觉怎么样?(3)
这首歌曲前后有变化吗?2.第二次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创编
熊的动作。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

提问:(1)
这首歌哪里有变化?(2)怎样变化?小结:前半部分的音乐节奏听
起来很欢快,很多小动物在树林里玩的很高兴;后半部分的音乐节
奏听起来怎么样?3.第三次欣赏,用动作表现不同音乐形象。

师:
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表演吧!小结:有些小朋友听着音乐把他开心的
样子表现出来了,舞姿很优美;有些小朋友听着音乐一步一步地走
得很沉稳、很缓慢,像一只笨重的熊。

(二)创编石头人的造型。

提问:(1)熊出来干什么呢?(2)它最喜欢吃怎样的食物?(3)
熊突然出现在树林里,小动物们该怎么办?小结:有些小朋友真能变,变出了不同形状的石头人。

(三)介绍游戏玩法,愉快游戏。

师:这首歌曲讲的是熊与石头人的故事,等等我们来玩这个游戏。

小朋友你们注意了,做游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介绍游戏玩法。

(1)前半部分熊还没出现时,你们可以跟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出你高兴、愉快的心情。

(2)当唱到“要是小熊走过来,大家
可别乱跑”时,小朋友就可以变成不同造型的石头人。

(3)记住石
头人是不许动的,不管熊怎么动你都不可以笑、不可以动,不然就
会被熊吃掉,被吃掉的石头人就淘汰回到座位上坐好。

3.愉快的游
戏。

(1)第一次游戏,教师扮演熊、幼儿扮演小动物变石头人。

(2)第二次游戏,请一名幼儿扮演熊、引导其他幼儿合作变石头人。

(3)第三次游戏,变更游戏玩法引发持续兴趣。

①扮演熊的人在游
戏时可根据乐曲中转强的音乐指示,在离开的中途突然回头寻找会
动的人,以增强游戏的紧张感。

②音乐停止后,增加熊试探真假石
头人的动作,培养幼儿自控能力。

评价:幼儿互相交流合作变石头
人的经验,培养幼儿自控能力。

四、活动延伸师:小朋友们,今天
你们玩的高兴吗?还想玩吗?我将熊的头饰投放到表演区,你们可
以继续玩熊与石头人的游戏,想一想还有哪些玩法,可以玩得和今
天不一样。

活动反思:《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
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整节课较好地调动起
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使幼儿积极参加游戏。

上课时在《熊和石头人》歌曲的感受方面太简单带过,没有很
好的和幼儿讨论歌曲的变化所以使后面游戏时幼儿不知道该做什么
动作,一直在等待熊的出现;在活动中我忽略了为什么熊出现时我
们要马上变成石头人屏住呼吸不动,应该在活动中应该丰富幼儿的
科学知识,熊只吃活的动物不吃死的,所以在遇见熊时我们要变成
石头人才不会被大熊给吃了。

通过上课与评课使我对音乐游戏有了
更深刻的了解,知道了活动设计与执行中注意哪些问题。

在音乐游
戏的教学中,主线要新、思路要清楚,让幼儿自己学着去发现、归纳,把重点放在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

我在活动中也受到了
启发,及时的反思与改进,突破薄弱环节,有效备课、有效组织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