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观课报告
时光荏苒悠闲的假期时光结束了,紧接着又是新的一季开学之际,马上我们又将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面对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新面孔,但是还有一件让我仍旧挂心之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还记得在放假一个月之前,学校统一让全体教师学习研修,我们都很积极认真的观看学习他人教学方法和他们的管理经验,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来自山东省莱州市文峰中学任教于初中美术邱晓玲老师的一堂课,令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这是一堂既朴实又生动,既独特又新颖的一堂课,就邱晓玲老师独特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课堂设计来看,可见邱晓玲老师是一位认真了解学生并善于发现学生优势的教师。
下面我来就《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节课来谈谈我的所得。
在开始之初,学生像赶集市一样热热闹闹走街串巷,这是我之前很少看到的现象,本想着上课之前不该老老实实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着老师上课吗?紧接着上课铃响起,邱晓玲老师踏着稳重的步伐走进教室,学生立刻走到各自的座位,就这样正式开始上课。
邱晓玲老师让各小组学生展示上节课布置安排的任务之时,我才恍然大悟明白为何上课刚刚之前教室如此“混乱不堪”,原来学生都在好奇的观看各个小组即将准备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好的创造了课堂氛围,激起他们即将上美术的兴趣。
继而了解到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授课方式。
进行的一场活泼有趣的以探究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行组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发掘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他们对本地非物质文化的情感,以及想要继承发扬保护下去的决心,认识传承的重要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台给大家介绍他们所了解探究发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让下面其他学员参与进来,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和谐性,共享性。
在学生分组介绍是,教师时有重复补充,课程介绍结束后,教师总结发言,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重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后安排学生以报告的书写形式分析保护和发展本地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观课活动,也让我看到,一节成功的美术欣赏课往往需要教师的周密思考,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原则,让学生参与进来,这点很重要。
邱老师课堂的时间分配也很合理,每个环节都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这是我平时上课应该注意的地方。
在语言和调控学生积极性方面还要多向邱老师学习。
总之整堂课教学形式新颖,学生学习兴趣较高,时间安排合理,有很多教学环节值得我借鉴学习,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与自我反省的机会,对我改善今后的教学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