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完美版

1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完美版

五下语文复习资料姓名:班级:第一单元(走进西部,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一、词语盘点1、读读写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浑黄一体2、读读记记:古朴、典雅、chù矗立、rónɡ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妖ráo娆、逞凶、撕扯、效率、贯通、下马威、精神饱满、机械、开凿、wēi巍é峨、媒体、狰狞、chěnɡ美轮美奂、银装素裹、严阵以待、始料不及、杯水车xīn薪、废寝忘食✓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要犯的敌人。

形容做好完全的准备工作。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薪:柴草3、词语积累:✓赏心悦目、栩栩如生、浩浩荡荡、不计其数、绫罗绸缎、五彩缤纷、✓丰富多彩、高大挺秀、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劈头盖脸、夜以继日✓精神品质:无私奉献、不畏艰苦、坚强不屈二、填合适的词(清新)的空气(明朗)的天空(满心)的愉快(鲜艳)的旗帜(奇丽)的小诗(欢迎)的阵势(无边)的绿毯(柔美)的线条(欢腾)的人群(无限)的乐趣(精彩)的表演(漫长)的大道(粗壮)的枝干(各色)的衣裳(静寂)的草原(响亮)的歌声(会心)的微笑(尖尖)的帽子(好客)的主人(狰狞)的面目(恶劣)的天气(高傲)的头(坚硬)的冰渣子(高大挺秀)的身影(茫茫)的大戈壁(悠悠)的驼铃声(高大)的白杨树(巍峨)的昆仑山(古朴典雅)的石雕(忽飞忽落)的小鸟(天高气爽)的早晨(浩浩荡荡)的大军(丁零丁零)的驼铃声拨转马头流入云际满载货物迎候使节凝望石雕表白心愿引起遐想打断思路陷入沉思浮起微笑效率下降轮番进攻热乎乎地握着远远地望见高兴地点头慢慢地抚摸夜以继日地实验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源源不断地送进一点一点地延伸撕扯得七零八落变得严肃一支骆驼队一片欢腾一丝微笑一个下马威一个身影三、重点词语含义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回旋,盘绕。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栩栩如生:形容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

形容勤奋专心。

银装素裹: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

形容冰雪覆盖树木的样子。

四、重点句子解析《草原》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涯,边际。

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白杨》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

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

借物:白杨树:高大挺秀(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屈喻人:边疆建设者: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

表白,解释说明。

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的奉献精神。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高大的白杨树: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小树:边疆建设者的子女;✓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希望他的子女像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4、本文写作特点: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五、课文简说。

1、《草原》这篇散文的作者是老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3、《白杨》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

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文章歌颂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

六、日积月累:1、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簸2、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们总是坚守岗位。

3、凉州词【唐】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ɡ加上标点符号换成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七、本单元积累2、从《丝绸之路》一课中,我们知道了在古代有一条横贯__________的通道。

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__________(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__________。

因为我盛产__________最具代表性,__________因此得名。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两次出使西域的__________,投笔从戎的__________,西天取经的__________给世人留下很多故事。

3、《白杨》一课中,爸爸就代表着许许多多的__________边疆、__________边疆的无私奉献的建设者。

我们还了解到著名诗人__________的诗篇《帐篷》当中,也了解到一些有无私奉献的建设者们。

4、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中,“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口号一共出现了_____次,体现了西部建设者们战胜了困难,勇敢向前,创下了一个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__________。

5、信封的格式写信的格式给小红的一封信亲爱的小红:你好!最近……祝你学习进步小明5月1日6、“de”的用法1)口诀: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形动后补“双人”到。

2)公式:修饰限词+“的”+名词;修饰限词+“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3)练习:美丽()花朵可爱()孩子饿()发晕高兴()一蹦三尺高疼()厉害快速()走努力()学习快乐()成长第二单元(快乐的童年)1、词语✓读读写写牧童suō蓑衣鸡笼莲蓬zhān毡帽卸煤咀jué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淘气妨碍qǐ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zhuǎn转自如绞尽脑汁✓读读记记蚂蚱樱桃bànɡ蚌壳瞎闹wō倭瓜水piáo瓢澄澈困jiǒnɡ窘花苞柔软柳xù絮喧闹梳妆圆滚滚水墨画一动不动✓多音字:草铺pū亡wú赖剥bāo莲蓬剥bō削关系xì一去不还huán载zài满清平乐yuè店铺pù死亡wáng咀嚼(jué)系jì铃铛还hái有记载zǎi快乐lè✓词语搭配:(干冷)的空气(白色)的烟(安静)的态度(寂寞)的旅程(行路)的情趣(轻松)的步伐(悦耳)的铃声(湿软)的土地(甜美)的营养(绿色)的篷帐(最大)的愿望(碧绿)的溪水(悄悄)地爬上(轻轻)地翻动(缓缓)地拨动(随意)地飞情不自禁地笑不停地繁殖翻来覆去地看绞尽脑汁地思考一本正经地讲2、课文、语句解析:1)《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这三首古诗词内容上都描写了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在体裁上均为叙事诗词。

《牧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吕岩。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描绘了一个充满童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诗意: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铺开,指绿草繁茂逗弄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卧”最能体现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舟过安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此诗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看出诗人的童心未泯。

诗意: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窗中,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船桨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借助风的力量《清平乐•村居》是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