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2014-10-16
10、陌生人向你问路时: A对他的行为作出应有的评价。 B怕麻烦,告诉他不知道。 C告诉他详细路线,并把他引向正确的方向。
说明:选A得1分,选B得2分,选C得3分
2014-10-16
分数为15分以下:你是个幼稚、虚荣心强、惹人讨厌、 不受欢迎的人。 分数为15--25:你志趣向上,但自我意识过强、自负。 分数为25分以上:属于深受欢迎的人。
引入视频
思考
人的一生有哪些关系?? 社会生活 血缘 情感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关系之中,
因此对于人际关系的学习很有必要
第一节 人际激励理论
一、需要理论
二、归因理论 三、期望理论 四、公平理论
一、需要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 论”
二、归因理论
奥地利心理学家海
行动者 护士 教师
演讲者
知觉者 患者 学生 听众
交往的情景 病区 教室 会场
四、印象形成的效应和偏见
顺序效应
优先 效应
.
新近 效应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 接触到的信息所形 成的印象对人们以 后的行为活动和评 价的影响。人与人 第一次交往中给人 留下的印象,在对 方的头脑中形成并 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种效应即为首因 效应
四、公平理论
2014-10-16
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受工资
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 的数量)与相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 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
在本案例中,甲做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与
过去比其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与乙进行 横向比较时,发觉自己的工资比乙少了300元, 由此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 降。
C诚恳地赔礼道:“不管怎样,是我给对方添了麻烦 了”。
2014-10-16
6、如果别人说你是个独具一格的人,你会: A生气地认为:“一定是在讽刺我。” B认为:“不管怎样,别具一格是好事”。 C“我独特在哪里呢?”在考虑这个问题的同时,心 中颇有些兴奋。
2014-10-16
7、“人类只有相互帮助才能生存。”对于这个观点, 你认为: A如果都为别人着想,那就不能生存。 B道理上是这么说,但人往往是自私的。
2014-10-16
2014-10-16
心理测试-你是个受欢迎的人吗?
2014-10-16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
欢迎的人,通过以下这个测试, 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使你在 生活中扬长避短。
2014-10-16
1、如果别人说你是个温和的人,你会: A漠不关心地认为:“别人怎么说,我无所谓”。 B心胸狭窄地认为:“我的胆子实在太小了。” C暗暗地下决心:“从今后要更温和些”。
德再起1958年出版 的《人际关系心理 学中》首先提出归 因理论
二、归因理论
归因:通过观察外部行为来推断 产生这些行为的内部原因的过程。
二、归因理论
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 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 力程度等等; 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 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 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 等。
四、公平理论
2014-10-16
如果你是管理者,面对乙的消极,你会
怎么做???
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真
分析,如果原因在于乙比甲能力强、贡献大, 应时及对甲作出解释,使甲重新认定自我、 找出差距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甲的 工作积极性;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乙 的能力与贡献判断失误,应及时、果断的纠 正失误,重新制定甲、乙的工资标准。
第二节 印象形成理论
一、印象形成定义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三种成分 三、印象形成的特点和模式 四、印象形成的效应和偏见
一、印象形成的定义
定义:认知的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
息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 印象的过程。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三种成分
行动者 知觉者
交往情景
印象形成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三种成分
(三)刻板效应
概念:认为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所 有成员拥有同样的某些特质或特点 的信念
(三)刻板效应
(三)刻板效应
怎样避免晕轮效应?
注意“第一印象”
注意“刻板印象”
避免“以貌取人”
你该怎么做
怎样避免晕轮效应?
第一不要过早地对新老师、同学作出评价,要尽可 能的与老师、同学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促进相互间 的深入了解。 第二及时注意自己是否全面的看人,特别是由突出 优点的同学与老师 第三与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评价自己,相信自己一 定会获得 它的认可和理解 第四注意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每一件小事,如作业, 值日等。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可能给自己形象造成较 大影响的事情 第五敢于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 长处,同时,也尽可能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缺点。
2014-10-16
学者费斯廷格(Festinger)等人做了一项著名的研究, 用以探索住房距离对人际吸引的影响。他们调查了 西威斯特区约170个单元条件相似的住房中的住户,
问他们:“在西威斯特区的社交活动中,你最常见
到哪三个人?”结果显示,居民同住得最近的人关系最 亲密。在同一层楼的五个单元中,两个最远的邻居
C要认真做到这一点也许难,但我一定努力去做。
2014-10-16
8、如果在谈话时,你的朋友的优点受到别人赞扬, 你会: A那人果真这样吗?然后强调其缺点。 B问道,我该怎么说才好呢?
C一起赞扬道,我也这么认为。
2014-10-16
9、如果别人问你:你是受欢迎的人还是不受欢迎的 人?你会: A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受欢迎还是不受欢迎”。 置之不理。 B深思片刻道,我究竟属于哪一种人呢? C笑着说道,还算是受欢迎的。
2014-10-16
2、在公共汽车上,如果旁边的小孩又哭又闹,你会: A讨厌地认为:“真烦人,家长有办法制止他就好 了”。 B认为:“小孩子真没办法,什么也不懂”。
C认为:“教育孩子真不容易啊”。
2014-10-16
3、和朋友争论完了回家之后,你一个人独处时,你 会: A遗憾地认为:“当初我如果那样说就能驳倒对方 了”。 B后悔地认为:“当时没有充分说明自己的想法”。 C高兴地认为:“人的想法真是各不相同,很高兴有 机会能谈论自己的想法。”
的选择率是10%,隔一个门的邻居的选择率是22%,
而紧贴的邻居的选择率高达41%。尽管这些住房的 物理距离的差别有限,走路多花不了几秒钟,却明
显地影响到人际关系的亲疏。
二、个人特质因素
外 表 和 容 貌
才 华 和 能 力
个 性 品 质
个人特质因素
我国学者黄希庭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学生群体中受欢 迎和不受欢迎的人格特点,其结果见下表(取前9项) :
复习
2014-10-16
1
系统的构成? 2 信息认知的过程?(八个字)
第四章 人际关系的基础理论
本章目标
掌握晕轮效应
掌握人际吸引影响因素
描述人际激励理论、印象
形成理论、人际吸引理论
案例分析
1、对方为什么会发生口角
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
什么
引入
一个生活在社会之中、与人 不发生关系的人,不是动物 就是神。 ----- 亚里士多德
第三节 对人的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通俗心理学
二、相应推理理论
三、控制源理论
第四节 人际吸引理论
第四节 人际吸引理论
一、人际吸引基本理论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一、人际吸引基本理论
一、强化理论
二、相互作用论 三、得失理论 四、相等理论
一、强化理论
1、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奖赏自己的人,
2014-10-16
4、当你突然遇到一个很会打扮的人时,你会: A说道:“服装有什么必要去讲究呢?随便一点不是 更好吗!” B羡慕地说:“我也要那样会打扮”。
C认为:“装束能体现人的内心,那人内心世界一定 很丰富吧!
2014-10-16
5、如果不是你的错,但结果却给对方添了麻烦,你 会: A认为:“因为不是我的错,不道歉也可以”。 B道歉地说:“因为没办法,对不起”。
(一)首因效应
(一)首因效应
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
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 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后 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 格特征。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 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 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 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 意志。
不喜欢惩罚自己的人;
2、倾向于喜欢那些与奖赏和愉快有联
系的人,不喜欢那些与惩罚和不快有联 系的人。
二、相互作用论
相互尊敬
相互喜爱 相互称赞 相互报答 (朋友、夫妻等等)
四、相等理论
友情:
朋友之间是一个相互付出的过程,彼此是感情上的依 靠,如果仅仅是一方在付出,这样的友谊会长远吗?
爱情:
互相努力,互相支持,互相体谅,这样的爱来自才会收 获幸福。小讨论
你为什么被他 吸引?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一、情境因素 二、个人特质因素 三、类似和互补
一、情境因素
1
2
3
时空
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