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转本语文课考试重点笔记

专转本语文课考试重点笔记

同方专转本暑假班教程语文150分:文化文学常识15分现代文阅读10分文言文阅读10分——次重点诗词鉴赏15分 300字写作应用文写作30分 300字写作材料话题作文70分 800字写作——重点150分满分——理想:110分+专题一诗词鉴赏15分、题型:300字写作或者三到四问——殊途同归:考点、核心不变——12分+考点核心1.作品类型、题材(1)类型·唐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古体诗·宋词:58字以内,小令59-90字,中调91字及以上,长调(2)题材:田园山水、思乡羁旅、送别、边塞、咏物、咏史怀古、叙事抒情、哲理等答:《……》这是一首,属于题材。

2.概述内容、思想情感(中心思想、主题主旨)答:全诗(词)通过什么人、干什么,看到|听到|想到(各举一例)等叙述与描写,表达了诗(词)人……、……这一思想情感。

3.加点字分析(炼字之妙、好在哪里、能否替换)——关注动词、形容词、名词·动词:考虑拟人·形容词:考虑情感·名词:考虑引申答:“X”字使用拟人,把…人格化、动作化、(情感化),生动写出……。

“X”字表现出|表达了|流露出|显现出……的情感特征。

“X”字交代|点明|暗示|表现……。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借代、反复、列锦答:X句使用了…(指出),……(含义),……(作用)。

比喻:把A比作B,生动形象写出……。

拟人:把A人格化、动作化、情感化,栩栩如生表现……。

夸张:夸大……的实际效果,突出强调……对比:把A与B作比照,突出强调……对偶:词性对应,突出展现了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借代:用A指代B,使之生动化、形象化、可视化反复:有意重复,突出强调……列锦:罗列X个名词性意象,展现诗词的视觉美、简约美、形象美。

5.表现手法: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嗅觉描写、视听结合、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象征、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扬抑关系;由远及近、远近结合、明暗对比、烘托等答:X、X句|联|上阕|下阕运用……(指出),……(作用:描绘出……图景;勾勒……的情境;深化了……主旨;表达了……情感)。

6.写景抒情、景情关系、景情手段·先写景,后抒情——答:全诗(词)…写景,…抒情,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全篇写景、通篇抒情——答:全诗(词)全篇写景、通篇抒情,间接抒情、融情于景7.意象情感、景语情语·意象:名词、形容词+名词——要与情感关联度大·情感:一种情感|几种情感(变化)答:全诗(词)通过“X、X、X、X”等意象传达出诗(词)人…、…的情感态度;或者全诗(词)前半段(上阕)通过“X、X”等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情感态度,后半段(下阕)又通过“X、X”等意象,传达出…、…的心境,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三个、四个问答与300字写作——殊途同归300字写作:一段文字A类型、题材,概述、思想情感B按照句子顺序,注意措辞,分析炼字(2个)、修辞手法(1-2个)、表现手法(2-4个)C景情关系,景语情语。

——把要点转化成句子2013年真题·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00字:《山居秋暝》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属于田园山水题材,全诗通过诗人雨后山中观景,看到明月照耀松林、听到竹林沙沙等叙述与描写,表达了诗人喜爱田园山水风光、热爱向往自然生活这一思想情感。

首联“空”字一方面交代山中空幽,另一方面显现出诗人宁静闲适的心情;“新”字既写雨后空气清新,更流露出诗人轻松悠然的情感特征。

颔联颈联使用对偶,词性对应,突出展现了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同时运用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由远及近、由物及人地描绘出明月照耀松林、竹林沙沙作响、清泉流淌石间、浣女归去、渔舟唱晚的图景;“竹喧”以动衬静,用竹林沙沙进一步反衬山谷的空幽,映衬开篇。

尾联“随意”使用拟人,把春天花草人格化、情感化,栩栩如生写出诗人的自在悠然。

全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空山、新雨、秋、明月、松、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传达出诗人悠然、闲适、宁静的情感心境。

1.试指出作品类型及题材,概况内容,分析其思想情感。

4分。

答:《山居秋暝》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属于田园山水题材,全诗通过诗人雨后山中观景,看到明月照耀松林、听到竹林沙沙等叙述与描写,表达了诗人喜爱田园山水风光、热爱向往自然生活这一思想情感。

2.“空、新”的奥妙何在,简要分析。

4分答:“空”字一方面交代山中空幽,另一方面显现出诗人宁静闲适的心情;“新”字既写雨后空气清新,更流露出诗人轻松悠然的情感特征。

3.结合意思,分析颔联颈联。

8分答:颔联颈联使用对偶,词性对应,突出展现了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同时运用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由远及近、由物及人地描绘出明月照耀松林、竹林沙沙作响、清泉流淌石间、浣女归去、渔舟唱晚的图景;“竹喧”以动衬静,用竹林沙沙进一步反衬山谷的空幽,映衬开篇。

4.结合意思,分析其景情关系,说明意象及情感。

答:全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空山、新雨、秋、明月、松、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传达出诗人悠然、闲适、宁静的情感心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五言绝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七言绝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五言律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七言律诗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P97 1.野望·王绩东皋【地点】薄暮【时间】望,徙【移、走】倚【靠、留】欲何依【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隐喻贤才寻找归宿】!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对偶|动静结合|由远及近、由物及人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采薇”:叔齐、伯夷不食周食、上山采薇,以示高洁、不从俗流】。

隐逸山林、解甲归田——对应官场生活(黑暗、世俗、功利)田园山水、农家生活——对应自然(自然山水、非功利、非世俗、与世无争)1.指出类型及题材,概述内容、分析其思想情感。

4分答:《野望》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属于田园山水题材,全诗通过诗人暮色时分眺望野望,看到秋色夕阳、牧人驱赶牛犊等叙述与描写,表达了诗人喜爱田园山水风光、热爱向往自然的农家生活这一思想情感。

2.结合意思,分析颔联颈联。

8分答:颔联颈联使用对偶,词性对应,突出展现了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同时运用动静结合,由远及近、由物及人地描绘出一幅秋色布满树林、夕阳照耀山岭、牧人赶牛、猎人骑马带着家禽回家的图景。

3.谈谈作品的用典。

3分答:“欲何依”借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隐喻贤才寻找归宿;“采薇”:借叔齐、伯夷不食周食、上山采薇,以示高洁、不从俗流7.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对偶|动静|视听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由远及近|由物及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邀、待”奥妙何在?4分答:“邀”表现友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待”有期待盼望之意,流露出诗人热爱向往农家生活的情感。

2.结合意思,分析颔联颈联。

8分3.谈谈尾联的用典。

3分答:“就菊花”借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用“饮露餐花”表达不从俗流的高洁人格9.终南别【告别】业【官场生涯】王维:字摩诘《心经》(《摩诘般若波罗密经》)中岁颇好道【佛教】,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对偶|动静结合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视听结合|由远及近、由物及人|反衬:“无还期”衬托1.“独、空”奥妙何在?4分2.分析颈联尾联。

8分3.首联用典何在?3分独:自由自在空:山中山谷空幽空静|空灵高远高洁不俗的人格——远离世俗咏物题材2011真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拟人|托物言志|象征】。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对比烘托】。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物抒怀|象征|先抑后扬】。

咏物的核心——表现手法(1)对比烘托:把某物与他物作比照,烘托某物……。

(2)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某物的……,表达诗(词)人对其……的情感。

(3)象征:用某物的环境、遭遇、品格来象征诗(词)人的环境、遭遇、人格。

(4)扬抑关系:由……转为……。

1.指出类型及题材,概括内容,分析其思想情感。

答:《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小令,属于咏物题材,全词通过梅花开放地点、无人照料、孤独愁苦、遭遇风雨,却独自绽放、梅香依旧等叙述与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梅花孤独状态的同情、独自绽放的赞美这一思想情感。

2.结合意思,谈谈作品的表现手法。

答:上阕开篇使用拟人,把梅花人格化、情感化,栩栩如生刻画出梅花开放于驿外断桥、无人照料的寂寞孤苦,同时运用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孤独愁苦、遭遇风雨,表达词人对其同情惋惜,也象征词人的无人赏识、年华老去、人生仕途坎坷;下阕开篇运用对比烘托,把梅花无意争奇斗艳、百花羡慕嫉妒作比照,突出强调梅花的与众不同,同时运用借物抒怀、象征,借梅花的独自绽放、梅香如故,表达词人对其赞美歌颂,也象征词人无意于争斗、独立高洁的人格气度。

全篇先抑后扬,由凄凉悲苦转为激昂壮烈。

不第后赋菊·黄巢及第|不第:科举落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对比烘托冲天香阵透长安,嗅觉描写满城尽带黄金甲。

视觉描写托物言志象征1.作品从哪些角度描绘菊花?4分开放时节、与众不同、香味、颜色2.结合意思,谈谈全篇表现手法。

8分答:二句运用对比烘托,把“我花开”与“百花杀”作比照,突出强调菊花不畏秋冬肃杀的独特品性;三、四句运用嗅觉描写、视觉描写,描绘出菊花香味浸透长安、金色花瓣铺遍全成的图景,同时运用托物言志、象征,借菊花气势恢宏、独自绽放,来表达诗人对其赞美歌颂之情,也象征诗人虽然遭遇科举落败、但雄心不改、壮志未变的情怀。

3.“待、透”奥妙何在?待——期待盼望,表现诗人对菊花的热爱;透——侧面表现菊花规模盛大曲池荷·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嗅觉描写圆影覆华池。

视觉描写常恐秋风早,托物言志:赞美喜爱|担忧惋惜飘零君不知。

象征:荷花遭遇秋风,象征诗人遭遇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先扬后抑:由欣喜华美转为怜(莲)惜同情1.通过哪些角度描绘荷花?2分荷花香味、荷叶倒影2.结合意思,谈谈全篇表现手法?8分3.“浮、绕、覆”奥妙何在?5分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