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教育院校的产教深度融合各项机制改革思考

职业教育院校的产教深度融合各项机制改革思考

职业教育院校的产教深度融合各项机制改革思考
作者:夏继伟王伟丽
来源:《赢未来》2017年第03期
摘要:职业教育也可被称为就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其最主要的核心。

在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背景下,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但从职业教育实践维度操作层面分析,产教融合方需与各项机制结合进行改革,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稳步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各项机制;改革
前言
对于现代职业教育院校来说,采用产教融合模式,进一成推进校企合作力度,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技术人才成为了发展的主要目标。

所谓的融合主要是指代把两种或者多于两种的事物通过相关的机制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核心主要是指职业教育和企业深入融合发展的一个过程,从实践层面进行分析,依然需要与众多相关机制(法规保障、激励补偿、统筹督导、多元配置、质量评估机制)相互结合。

以下为产教深度融合各项机制详细分析。

一、产教深度融合法规保障机制
首先,在修订《职业教育法》过程当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职业教育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对各相关主体的职责进行明确。

充分意識到产教融合就业教育的主要核心,对与其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完善,制定出关于违法行为的各种处罚措施。

其次,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

基于行业指导以及政府引导的基础之上,促使学校和企业达成共识,共同承担,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不断增强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推行具有显著特色的董事会以及理事会,并采取职业经理人制度,促使校长朝着职业化之路方向发展,全面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最后,推行就业准入制度以及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行业协会对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做出明文规定,在处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过程中需要做到备案、遵守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

对于就业准入制度,国家需要出台细则进行确立,对于用人行为依法做出规范,确保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二者相互结合。

二、产教深度融合激励补偿机制
在产教深度融合激励补偿机制方面,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着手开展:(1)从整体宏观角度: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国家除了要不断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经济技术人才的需求,还应该要尽量满足人们群众对于职业教育的各种需求,促使入学以及就业两大难题得到合理的解决,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还可促进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

(2)从微观层面分析:在整个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里,对于学校来说,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企业的顾问以及董事会成员。

学生不但是求学者同时也是一个推销人员、营销师以及生产性实训的主体。

对于教师而言,他们不但是教育者,同时也是专业的领头人和建设者,是企业精力、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以及技术的研发骨干。

(3)从物化层面分析:对于企业来说,其生产的车间也是学校的教师。

一般来说,企业生产所用到的设备同时也是学校项目实训所用到的设备;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生产的产品也是学校项目的作业;学校和企业在合作的过程当中,需要重视科研并把其作为主要支撑,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创造财富。

企业的整个流程包括科研、生产、培训以及服务等等,也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产教深度融合资源多元配置机制
在产教深度融合资源多元配置机制方面:(1)对于职业教育集团来说,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同时对多方力量进行整合,促使科研单位、社会团体、企业与学校紧密相连,或者在行业龙头、中央企业的带领之下,创建可对产业链进行覆盖的职业教育集团,以此来实现资源共享,吸引更多的成员参与到其中,并不断完善弹性学制,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从根本上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2)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把彼此合作的项目作为主要的依托,把企业作为彼此利益的保障,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在最大限度上推进职业院校依托产业办专业,不断满足企业建设“学习型” 组织的规定和各项要求。

这种联盟式的产教融合可划分为以企业为主、以学习为主两种模式。

学校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而企业则需要根据学校提供的人才资源来获取科研以及人才等方面的融合结果。

四、产教深度融合质量评估机制
在产教深度融合质量评估机制方面:(1)学校和企业之间内部评价:一般来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内部评价可以学校、系部以及教师评价几个部分,这些评价主要是对学校管理效果、领导人组织能力、人才培养方案、人员沟通交流、项目进展、教师成果等进行考核。

而企业内部评价主要是对技术培训效果、人力资源情况、产品生产、技术研发、品牌提升、订单完成等等进行考核。

(2)行业组织第三方质量评价制度:对于校企合作来说,第三方质量评价主要是由行业协会组织来承担,通过第三方来保证评价具备公平、公正性。

根据行业规定的标准,对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人员的培训方案、实践课程的安排等进行综合的评价。

同时,结合企业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职业技术能力,及时对搞好院校和企业合作发展提出有效建议,通过不断反馈、改进,确保产教深度融合更加规范。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教育体系发展深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加强校企之间合作力度,推进产教融合深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综合型技术人才。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我国职业教育在合作上依然停留在表面阶段,产教深度融合效果不甚理想。

为此,需要把产教深度各项
机制融合起来,在积极改革、探索实践基础上,推进二者之间的完美结合,从根本促使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谭界忠.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3(18):667-669.
[2]余娟,曹晔.我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思想发展史的探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14,15(09):443-445.
[3]杨帆.深化产教融合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21):114-116.
[4]韩毅.浅谈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09):888-890.
[5]张祺午.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面临的若干难点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31(06):226-2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