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医用材料系列天然高分子生物医学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系列天然高分子生物医学材料

• 人们对生命科学的浓厚兴趣在于人类本身就是
生命,
• 人们对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的重视与关切是因

–构成人体肌体的基本物质,诸如蛋白质、核
糖核酸、多糖、一些脂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人类肌体的皮肤,肌肉,组织和器官都是由 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
1
• 天然高分子材料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医学材料之一。
• 到了五十年代中期,由于合成高分子的大量涌现,曾 使这类材料退居次要地位。 • 天然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 – 多功能性质 – 与生物体的相容性、 – 生物可降解性,
15
• 膜的滤过速度一般以中分子量的维生素B12 (分子量1355)作为对照。 • 铜珞玢经过长期连续使用也可引起诸如神经
障碍、色素沉积等弊端,未移除的中分子量
物质在体内蓄积亦可引起病理症状和出现暂 时性白细胞减少症。
16
醋酸纤维素膜:
• 是纤维素上的羟基被乙酰基部分取代所得到的产 物, • 它降低了氢键的影响,增加链时分离,使聚合物 活性降低, • 因而可以采用溶剂浇注法和熔融法进行加工。
在已知的数百种多糖中,其化学结构差异
很大,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能特点,如
• 水溶性和水不溶性、
• 酸性、碱性、中性存在体;
• 凝胶态生理信息载体, • 抗凝血活性物质等形式。
6
一、纤维素
• 纤维素是由 D- 吡喃葡萄糖经由 β-1 , 4 糖苷键连接 的高分子化合物。 • 具有不同的构型和结晶形式,是构成植物细胞壁 的主要成分。
也可使其转变为Ⅱ型结构。
• 从热力学角度考虑,Ⅱ型结构更为稳定。
8
• 纤维的结晶程度在不同天然纤维也存在差异,
– 随着结晶程度的提高,其抗张程度、硬度、密度 增加, – 但弹性、韧性、膨润性、吸水性、化学反应性下 降。
– 精制的天然纤维素其结晶度约为70%,
– 丝光纤维约为48%, – 再生纤维约为38%~40%。 – 无定形区的纤维分子排列杂乱,因而较易进行化 学反应。
18
三醋酸纤维素:
在纤维素中加入醋酸、醋酐和少量硫酸混 合液进行酯化反应可得到三醋酸纤维素,其反应 式如下: 纤维素-OH+ (CH3CO)2
14
铜珞玢(Cuprophan):
• 由铜氨法再生的纤维素膜。 是目前人工肾使用较多
的透析膜材料,有平膜型、管型和空心纤维型多种
形式,亦可对活性炭进行包膜。 • 对于溶质的传递 ,纤维素膜起到筛网和微孔壁垒的 作用。 • 溶质的渗透性一般与溶质的分子体积成反比,如果 忽略荷电或吸收性质对溶质的影响,其渗透性只和 溶质的分子体积和膜孔大小有关。
– 加之对它的改性与复合,
– 特别是最近对杂化材料研究的需要,使它成为不可 缺少的重要生物医学材料之一。
2
• 由于它们的结构和组成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性 质,应用的领域也不完全一样。
• 相似之处在于它们在体内很容易降解,降解产物
对人体无毒且可为人体所吸收,参与人体的代谢
循环,因此具有广泛的潜在用途。
10
纤维素在医学上最重要的用途是制造各种医用 膜,这种纤维膜的制造应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 化学改性生产可溶性或热塑性纤维素衍生物; 2.用溶液浇注或熔融法形成薄膜; 3.对纤维素衍生物进行处理得到再生纤维素。 严格地讲,因为处理过程中伴有分子量的降低, 再生都是不完全的。
11
目前再生纤维素的生产主要有以下三种技术: 1、铜氨法:将纤维素溶于铜氨溶液中形成可溶 性络合物,然后与酸反应再生。
17
• 醋酸纤维素的性质主要取决于乙酰化程度,增塑 剂的性质和比例,亦取决于纤维素分子的链长。
• 醋酸纤维素膜在工业上作为超滤膜,反渗透膜和
不对称膜的生产工艺已经比较成熟,自然地将其
引入体外的血液净化系统。
• 醋酸纤维素的价格低廉,目前技术已能对水和溶
质的渗透性进行控制,体外血液净化方面得到广
泛的应用。
• 目前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主要有
– 天然多糖类材料和
– 天然蛋白质材料二大类。
3
第一节Βιβλιοθήκη 天然多糖类材料• 多糖是由于许多单糖分子经失水缩聚,通过糖苷 键结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多糖水解后如果只产生一种单糖则称为均聚糖如 纤维素、淀粉等, • 如果最终水解产物是二种或二种以上单糖则称为 杂聚糖如菊粉等。杂多糖的种类虽多,但存在的 量远不及均多糖。
• 常与木质素、 半纤维素、树脂等伴生在一起, 是
存在于自然界中数量最多的碳水化合物 。
7
• 纤维素分子呈长链状,是一种结晶性高分子化合物 • 不同种纤维素之间的结晶结构存在差异,
– 天然纤维素属纤维Ⅰ型,
– 再生纤维素属纤维Ⅱ型。 • 用强碱处理天然纤维 , 结晶结构发生变化 , 由Ⅰ型 变为Ⅱ型。 • 用铜胺碱溶液溶解天然纤维素,再进行还原沉淀,
4
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多糖有: 1、植物多糖,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果胶等。
2、动物多糖,如甲壳素、壳聚糖、肝素、硫酸软骨
素等。 3、琼脂多糖,如琼脂、海藻酸、角叉藻聚糖等。 4、菌类多糖,如D-葡聚糖、D-半乳聚糖、甘露聚糖 等。 5、微生物多糖,如左旋糖酐、黄原胶、凝乳糖、出 芽短梗孢糖等。
5
9
溶解性:纤维素是一种非还原性的碳水化合物,
– 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
– 溶解于某些碱性溶剂和高浓度的无机酸溶液如
铜胺碱[Cu(NH3)4](OH)2,铜乙二胺碱[Cuen2 ] (OH)2,季胺碱[(C2H5)4N]OH和72%的硫酸、44% 的盐酸、85%的磷酸等, – 亦可溶解于若干种盐的浓水溶液中。 – 纤维素在酸的作用下可发生降解反应,完全水解 时得到唯一单糖葡萄糖。
2、粘胶法:纤维素与碱和二硫化碳反应,生成
黄原酸,然后与酸反应再生。 3、热塑性醋酸纤维素与碱反应水解再生。
12
• 硝酸纤维素:
是人们最早使用的血液透析膜材料,系用浓硝 酸和浓硫酸混合酸处理而得, 酯化后的纤维素仍
保持其纤维结构,反应式如下:
纤维素—OH+HNO3 纤维—O—NO2 +H2O
13
赛珞玢
• 1938 年 W. Thalhimer 将赛珞玢管作为透析膜使用, • 1944年W. J. Kolff等人用赛珞玢制造的人工透析器 首次用于临床。 • 1965 年作为透析膜材料的赛珞玢到逐渐被淘汰。 原因: – 粘胶中含有磺化物, – 赛珞玢膜中残存磺化物将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 尿素、肌酐等的透析性也不十分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