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地区樱花抗寒情况的初探

北京地区樱花抗寒情况的初探

北京地区樱花抗寒情况的初探
中。

()我国长江流域有长久的栽培历史,近几十年来北京栽培樱花的数量、品种也逐步地扩展,尤其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来自日本各界的樱花礼品树也越来越多。

北京玉渊潭公园1990年建成了25hm2的樱花专类园,栽植樱花3000余株;近10年来引进100余种樱花品种,形成了北京游人早春“踏青赏樱”的景点。

为了保证引种的樱花能够在北京地域站住脚,我们多年来对所引种的樱花进行了种、品种抗寒性状的研讨和筛选。

现将樱花抗寒情形的初步研讨总结如下。

1 抗寒性状的测定
1.1 抗寒性状分级
为保证樱花不同种、品种的抗寒性状评价的精确性,在露地没有任何栽培维护办法的条件下,依据《树木引种技巧》内列尺度,联合不同种、品种樱花抽条水平,将其耐寒力分为五级。

ⅰ级耐寒性最强。

全株基础无冻害,芽的受害率在10%以下,或枝条冻伤长度在10%以下。

ⅱ级耐寒性强。

树干无冻害,芽的受害率在30%左右,或枝条冻伤长度在50%以下。

ⅲ级耐寒性中等。

树干冻害小于50%,芽的受害率在50%左右,或枝条的冻伤长度在70%以下。

ⅳ级耐寒性弱。

树干冻害超过50%,芽的受害率在80%,或枝条全体冻伤,但次年仍能萌发。

ⅴ级地上部分全体或大部分冻逝世,芽的受害率到达90%以上,或根部次年仍能萌发新梢。

1.2 抗寒性实验
在人工降温条件下,用生长恢复法、组织变褐法、失活酶测定法、质壁分别法、电导法、阻抗法、冰冻曲线法等来测定不同植物抗寒性方面已取得了满意的后果。

生长恢复法、电导法是用来测定植物抗寒性最常用的方式。

其中:用电导法测定细胞原生质膜透性,来鉴定植物冻害水平。

生长恢复法是按stergiors的尺度,测定植物抗寒性。

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0个种、品种,在试验室进行抗寒性的实验。

(1)资料与方式
樱花于1992年12月18日和1993年2月11日采集于玉渊潭公园实验圃和樱花园。

樱花种与品种有:
①八重红大岛prunus lannesiana var speciosa cv yaebeni-ohshima (日本晚樱)
②关山prunus lannesiana cv sekiyama (日本晚樱)
③松月prunus lannesiana cv superba (日本晚樱)
④一叶prunus lannesiana cv hisakura(日本晚樱)
⑤普贤象prunus lannesiana cv alborosea(日本晚樱)
⑥兰兰prunus lannesiana cv ranran(日本晚樱)
⑦八重红枝垂prunus pendula cv(垂枝樱)
⑧八重红彼岸prunus subhirtella cv yaebenihigan(彼岸樱)
⑨大山樱prunus sargentii(大山樱)
⑩山樱prunus serrulata var sontanea(山樱)
采用上述10个种、品种的树龄在10年左右、树冠外围一年生无病害枝条,枝粗0.4~0.7cm,装入聚氯乙烯袋中,置于0℃冰箱中5天,以引诱最大的抗寒性,然后对其抗寒性状进行测定,具体测定方式如下:
生长恢复法即冻害测定法。

参考stergiors(1973)的方式,将枝条剪成7~10cm枝段,包于聚氯乙烯袋内,置于超低温冰箱中,约以每12小时下降-2℃的速度降温。

每间隔2℃取出一批枝条,数量为20根(个别品种少于20根)。

取出的枝条在0℃条件下进行融解,2小时后,在蛭石中扦插,温度在20℃~22℃之间,湿度为95%,一个月后检查冻害恢复情形。

按stergior的尺度,凡是枝条受冻害后能获生愈伤组织、生根或萌动发芽,阐明枝条仍然存活,记载枝条的成活的百分数。

为精确测定降温温度,用2个半导体温度计监测冰箱温度。

电导法即原生质膜透性测定。

枝粗0.6cm,去掉外皮,流水冲刷10分钟,再用蒸馏水重复冲刷,最后用无离子水洗三遍,置超低温冰箱中进行不同温度处置(同生长恢复法)。

将处置后的枝条剪成长2cm的小段,(避开芽眼)。

每个处置的枝条重约3克,每克枝条加无离子水3ml,置真空渗入半小时,放置15小时,用dds-12型电导仪测定电导值,然后将样品在水浴中加热1小时,静置15小时后再测其电导值,并以此作为总电导值。

相对电导值即按第一次电导值占总电导值的百分数盘算,亦即相对电导率%。

相对电导率(%)=第一次电导值/总电导值×100。

(2)抗寒性测定成果
用生长恢复法测定表明:
①山樱、大山樱抗寒性最强,其芽和枝条在-32℃时只有少量的冻害,在-28℃~-30℃基础无冻害。

八重红枝垂,虽然枝条细而下垂,但在-20℃基础无冻害,在-22℃到-24℃,有少量冻害,因此,上述品种在北京地域栽培不会产生冻害。

②松月、普贤象、一叶的抗寒性处于中上等程度,其芽和枝条在-18℃基础无冻害(表1~
2),在-20℃~-22℃有少量的冻害现象,在北京一般的情形下越冬栽培不会产生冻害。

③八重红大岛、八重红彼岸、关山、兰兰的抗寒性相对较弱。

在-14℃无冻害,在-16℃~-18℃有冻害产生,个别品种在-12℃已有少量冻害产生。

因此,在北京栽培要选择吝啬候好的环境或采用栽培维护办法。

用电导法和生长恢复法成果基础吻合。

例如:山樱的电导值从-8℃降到-30℃时,电导值变更不大,表明低温对细胞膜的影响不大,从-30℃到-34℃电导值突然上升,表明这段温度能使植物细胞原生质膜部分决裂,细胞内离子大批外流。

又如:抗寒性较弱的八重红彼岸,在-8℃~-16℃时,电导值相差不大,而到-18℃时电导值直线上升。

由于电导值受到枝条粗度等方面的影响,在某些方面与生长恢复法有些不一致,但总体上看基础吻合(表3)。

2 樱花耐寒机理剖析
应用生长恢复法、电导法剖析研讨得知,抗性强的品种在-20℃~-30℃几乎无冻害。

通过多年露地栽培察看,以为樱花在北京地域能耐-16℃~-18℃的低温,能抵抗北京1~2月份的严寒,并不产生冻害,但是在冬春交替过渡期有抽条现象,该现象产生在“雨水”到“春分”时节,尤其“惊蛰”前后产生最为严重。

以1991年调查的耐寒性较弱的兰兰、八重红大岛、八重红彼岸、寒樱为例(表4),1991年1月23日,抽条率为零;2月8日开端产生抽条现象;3月2日到3月25日之间,抽条情形急剧上升,抽条率为77.1%(3月2日当天抽条率25%、3月11日当天的抽条率30.4%、3月25日当天的抽条率21.7%)。

该期间恰恰是“雨水”到“春分”阶段。

“惊蛰”前后为抽条高峰,抽条的强度也最大,有的品种(寒樱)新枝几乎全体抽逝世。

剖析以为影响樱花抗寒才能的因素重要有以下4个:
(1)蒸腾与接收的逆差现象,造成生理干旱
樱花抗寒才能的强弱,不取决于对严冬的绝对最低温度的耐力,而取决于对北京早春三月的旱风尚候的耐力。

冬季气温与地温都处于低温状况,完整休眠状况的樱花可以自身调节生理机能;而随着春季气温的敏捷升高,樱花的地上部分呼吸作用增强(2月18日~3月11日,气温已升高到3℃~11℃)而地温仍然处于-3℃~-2.6℃(20cm深),此时樱花地下部分的根系仍处于休眠和半休眠状况,接收才能较弱,自身的生理机能呈现失调,水分不能正常运转,加之3月早春旱风频繁,樱花产生蒸腾大于接收的逆差现象,从而产生脱水抽条症状,有的品种甚至抗不过这阶段的生理干旱而逝世亡。

(2)苗龄与苗木品德
苗木的恰当树龄和良好的苗木品德是进步樱花抗寒才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苗龄越小,抗寒才能越弱,尤其是耐寒才能较弱的品种,表示更为突出。

另外生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苗木,在抗寒性上比弱苗木表示性状强得多。

(3)立地土壤条件
樱花属于浅根性植物,须要透气性良好的酸性土壤的立地条件。

如果土壤容重高、板结或车辆碾压,就会造成苗木的根系呼吸艰苦,从而减弱树木的生长势。

尤其当土壤ph值高于7.5时,将形成合适樱花根癌病菌大批滋生的土壤环境,致使樱花根癌病的发病,根癌病是
樱花生长进程中最能减弱树木生长势的一个不良因素。

(4)栽培管理办法
樱花爱好温暖湿润的气象条件,在北京地域一般生长2~3次。

由于夏末秋初的气象条件较合适樱花的生长,所以往往樱花的第2、3次枝条突长过旺,使枝条木质化水平不高,造成翌年早春抽条严重。

因此秋季施适量的钾肥和修剪控制管理,也是进步樱花抗寒才能的极好办法。

另外早春采用办法进步地温,可提早根系运动才能,减小地上地下部分蒸腾逆差,进步樱花的抗寒才能。

3 利用适应性格况
依据研讨成果,已将筛选出的适应性较强的关山、普贤象、一叶、山樱、松月、八重红彼岸、大山樱等种和品种利用于玉渊潭公园25hm2的樱花园中。

经过近10年的栽培察看,抗寒性状稳固、生长势硬朗,平均保留率在90%左右,无病虫害的植株干径年平均生长量为0.7cm 左右,早春基础无抽条现象,与北京植物园的樱花(prunus.serrulata)和东京樱花(
本文来源:第一园林网
(/news/lunwen/2012124943258878.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