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审计概论修订
被审计人 (第二签约人)
(四)审计本质
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1.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 计的基本职能 2.审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其本质特征
有关经济数 据的认定
注册会 计师
收集评 价证据
确认两者 相符程度
传达 结果
报告使用人
(六)我国审计定义: 我国理论界对审计定义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最具代 表性的定义的有: n 1989年中国审计学会提出“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 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 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 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 观经济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 n 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 1995年我国审计学会将前述定义简明概括为:“审计是 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 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 效益的行为。” n 监督活动。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指出“审计 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 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 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 的行为”。
六、研究审计产生与发展的有益启示
n n
n
n n
n
1.审计历史表明,实行审计监督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审计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实行严格的国家审计制度,必须切实加强对 财政的审计监督,保证政府财政预算的正确执行,从而推进政权建设, 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3.审计历史表明,开展审计监督,必须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配备称职 的审计人员,而且由国家法律赋予他们独立行使审计职责的权力;这也 是审计机构和人员履行审计职责、完成审计任务的必要保证。 4.审计历史表明,任何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5.审计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发展审计事业,应当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水平 ,使更多的人树立起审计观念,增强审计意识,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这也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 6.审计历史表明,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 积极勤奋工作,只有为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政府廉政建设做出成绩 ,才能赢得社会对审计的认可。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要 使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 与基本方法,为从事审计理论 研究和实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 础。
审计学是会计学(审计学)专 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通常应在 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中 级、高级)、成本会计等课程之 后学习。
1.主要教材: 刘明辉主编: 《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第八版。 2.参考资料: 孙坤、徐平主编:《审计习题与案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社,2007年8月第1版。 余玉苗主编:《审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张继勋主编:《审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教材《审计》 审计准则、会计准则 硕博论文 其它相关资料
二.审计的本质
(一)审计与会计的联系: 1.都借助于会计方法、技巧 2.工作对象都有会计资料 3.工作范围都涉及企业内部控制 4.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5.都是提高经济效益
审计与会计检查的区别
会计检查 检查帐目针对业务本身 审计 既包含检查会计帐目又包 括审核稽查计算
财会部门的附带职能
保证出勤率,不无故旷课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加讨论 独立完成个人作业;协作完成小组作业 诚实、严谨,考试不作弊。
分组 自学(主动性、自觉性) 思考
考试与成绩
平日成绩20% 实验成绩10% 案例分析10% 期末考试60%
一、 审计产生的基础 两权 分离 受托经 济责任 社会 基础 间接 监督 经济 监督 充分 前提 条件 直接 原因
(二)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 1、古代的皇室审计与寺院审计 2、民国时期铁路、银行系统的内部稽核 3、解放初期大、中型企业中的内审部门与专职内审人员 4、社会主义内部审计1983年才开始建立,1985年12月公 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若干规定》,1995年7月14 日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后来又作了 修改,于2003年3月发布,2000年至2003年4月,中国内部 审计协会组织了对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及十五 个具体准则进行制订,并予发布。
2. 近代审计——1840年至1949年 (1)民国审计 ①民国初年,国务院下设“中央审计处”,各省“审 计分处”,并颁布了有关审计法规。 ②民国三年改为“审计院”,并颁布了审计法及实施规则 ③民国17年公布审计院组织法 ④民国二十年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民国时期审计特点:审计法规完备,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组织及根据地审计
(三)美国审计总局的定义——审计一语,包括审查会计记 录、账务事项和财务报表,但就审计总局的全部工作 来说,还包括: ①审核各项工作是否遵守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②查核各项工作是否经济有效率 ③查核各项工作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包括立法机 构规定的目标) 1.审计对象——会计记录、财务事项和财务报表。 2.审计目的——合规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四、社会审计的发展 (一)西方国家社会审计的发展 萌芽时期
可追溯到16世纪的意大利,合伙企业出现以后。 诞生与确立
英国工业革命以后,股份公司出现。 “南海事件”诞生了首位民间审计人员,出现了第一份 “会计师查账报告”,英国公司法确立了会计师的法律地 位(1844《公司法》)。 职业的形成 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的成立。
(四)日本三泽一教授认为——审计是具有公正立场的第三 者就一定的对象的必须查明的事项进行批评性的调查 行为,还包括报告调查结果。 1.审计主体——独立的第三者 2.审计客体——必须查明的事项 3.行为过程——调查与报告 4.审计性质——批评性的调查行为
(五)美国会计学会1973年的定义 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 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 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 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的用户的 系统过程。
一.审计的定义
(一)传统审计的含义——审查会计帐目 (二)美国会计学会1972年定义——审计是为了查明经济活动 和经济现象的表现与所定目标之间的一致程度与客观地收 集和评价有关证据,并将其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使用者 的有组织过程。 1.审计目的——查明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表现与所定标 准之间的一致程度。 2.行为方式——收集和评价证据;传达审计结果。
n n n n n n n
课程简介 教学目标 预修课程 课程结构 教材及参考资料 成绩与考试 基本要求
审计学课程立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 讨论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实务,包括审计与注 册会计师职业、审计程序与技术、交易循环审 计、其他类型的审计与鉴证业务等内容。本教 材的内容很丰富,有的内容适合于研究生教学。 本课件主要针对本科生,因此对书中的有些内 容将做适当的删减,那些适用于研究生和在本 科教学中不拟详细讲解的内容,在本课件中将 一带而过。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 准确性
独立的专职监督检查
证实财务财政收支活动及 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 法、有效
检查范围、深度、方式有 检查会计资料是手段之一, 限 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三)审计三要素
审计委托人 (第一签约人)
委托 代理 关系 受托 经济 责任 关系
审计与被审计关系 注册会计师 (第三签约人)
(5)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 法》,次年元月 1日实施,标志规范发展,1997年 进行行业的清理整顿,1998年进行事务所的脱够改 制 (6)1995年财政部批准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 计基本准则》等。 (7)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48项《中国注册会计 师审计准则》等
五、鉴证业务的产生与发展(略)
鉴证业务的含义 职业组织研究与开发鉴证业务的努力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指出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是鉴证 业务。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 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ASCPA)和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 (ICAA)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
3.现代审计——1949年至今 (1)解放后学习苏联财审合一制度 (2)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中规定我国建 立审计机构,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3)83年9月15日在国务院设立了审计署,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相继成立了审计局 (4)84年12月17日,中国审计学会成立 (5)85年8月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0月 公布了《审计工作试行程序》 (6)88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7)94年八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8)9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9)2000年1月28日、2001年8月7日、 2001年8月1日、 2003年3 月4日、 2003年12月15日、 2004年2月10日颁布实施《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及若干通用准则(10) 2006年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10年9月1日 修订
1918年谢霖 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1.解放前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1)北洋政府1918年颁布了《会计师暂行章程》 (2)1921年开始在上海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先后颁布了《会计 师注册章程》对社会审计的执业范围、内容和规则作了一些规 定 (3)1925年上海成立了会计师公会
2.解放后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1)建国后很长时间取消了注册会计师审计 (2)1979年开始陆续设立会计顾问处,1980年财政部颁布了 《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恢复,同年五月 开始筹备上海公证会计师事物所 (3)1985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4)1986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师条例》.1988年11月 中注协成立,中国社会审计进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1995年 6月与中国注册审计协会合并,还加入亚太、国际会计师联 合会,进行法制化、规范化和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