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中的化学
【情景与需求】
新课标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
1.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认识厨房中本来熟知的物质;
2.从物质的组成,性质等方面对所介绍的物质有新的认识,了解某些物质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注意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的过程中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实验设计,总结归纳等方法
【课程实施】
引入:
民以食为天,厨房是人们获得食品的重要场所.我不知道咱们班中有多少同学进厨房做过饭,但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都会在厨房中忙碌.我们或多或少都对厨房有一些了解,对厨房中的物品有一定的认识.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家的厨房中都有哪些食品,燃料,材料?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做好记录,在真实的情境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
1.1达标过程
厨房中有很多的物质,它们都是化学物质,都可以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它的组成成分,有的我们还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它.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将你们小组所列举的物质,从化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分类,看一看其中的哪一些或哪一种物质你知道它的组成成分,最好能用化学式表示出来.
⑴实物展示,学生书写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列举的物质进行分类,对其中的物质表示其组成成分,写出化学式
⑵小组汇报结果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达标过程
同学们列举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它们有一些是很容易区分的,但也有一些却不容易区分.动动脑思考一下:
⑴如何区别酒精和白醋?
⑵如何区别牛奶和米汤?
⑶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时,曾经用米汤来书写"无字密信".请问:
①如何读出该密信中的内容?
②用酚酞试剂是否可以书写密信如果可以,该如何读出?
③你还有其他方法书写密信吗?
2、与同学交流,说明书写和阅读的方法.
教师实物演示,学生讨论思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达标过程
厨房中有这么多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当然会发生许许多多的变化.同学们想一想,对于厨房中的这些物质,你所知道的它们发生的化学变化有哪些,其中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有哪些.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书写结果.
小组汇报,复习所学知识.
2-2达标过程
除了同学们列举的反应外,还发生着很多很多的化学变化.下面列举的问题,同学们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吗?
⑴我们可以用食醋制作软壳鸡蛋,用食醋清除暖瓶中的水垢;
⑵自来水和矿泉水当然是不同的,同学们,你知道它们不同什么地方吗?谁能用化学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
⑶(想一个其它的题目)
3、学生讨论
回答问题,扩大知识面.
其实生命活动本身就是化学反应的结果. 化学反应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看似没有什么变化的静静放置着的鸡蛋也在发生着化学变化;食物在烹煮过程中也在发生着化学变化(如炒菜,炒肉,煮鸡蛋等等).
4、音像资料:炒菜的学问
学生倾听,了解新知识,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认识物质发生的变化:
在前边同学们提到燃料燃烧发生化学变化.同学们知道近十几年来家庭燃料发生怎样的变化吗
事实上,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30年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穿住用,通信交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5、展示各种燃料:
从柴草开始……学生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对于天然气的利用我们广大农村应用的还不多,但城镇居民已广泛使用.对于天然气以及家庭所用燃料问题同学们知道多少呢?考一考大家!
⑴"西气东输"指的是从大西北把天然气向东部沿海城市输送.所输送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管道煤气的成分是不相同的.请同学们说说它们的不同:
⑵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气体分
子数相同,根据此结论,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a、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上述两种气体分别完全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燃气灶由灶体,进空气管,开关等部件组成.使用煤气的用户在改用天然气时需对燃气灶加以改造,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
c、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部分燃料的热值与价格表
燃料热值(J/kg) 价格(元/kg)
原煤 2.1×107 0.8
天然气 3.9 × 107 2.8
煤气 1.56 × 107 4.0
液化气 4.7 × 107 3.0
酒精 3.0 × 107 4.0
汽油 4.6 × 107 4.3
柴草 1.7 × 107 0.3
6、学生思考
书写化学方程式,比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如果你是一家之主,在选择家用燃料时,你通常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请你分析,上述哪种燃料是最理想的家用燃料?
(3)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是当今全球性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发展氢能源有着广泛的研究前景,有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太阳能,以水为原料,大量生产氢气,并用作各种机械的动力燃料"这一设想:
a、你认为这一设想能否实现若认为能,理由是________.
b、氢气作为燃料,与现在的化石燃料相比有哪些优点?
(4)你还知道有哪些更好的能源吗?
如果把青岛市消耗的燃料全部按热值折算成消耗天然气,假若此值为日耗天然气5.5×106立方米,从产生同样热量的角度分析,相当于消耗多少吨原煤(天然气的密度为0.66kg/m3,天然气热值为3.9×107J/kg, 原煤的热值为2.1× 107J/kg ).假设上述原煤平均含硫元素2.5%,则改用天然气后相当于每天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多少吨?
7、学生列出计算式
教师给出计算结果,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从数字上感受到加强环保的重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8、小结
简单回顾本节课新学到的知识,说出自己新学习到的、最感兴趣的知识,巩固所学,培养兴趣.
【教学反思】
1、本堂课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厨房为线索,以已有的化学知识为基础,从厨房中的化学材料, 化学反应, 化学燃料, 化学与安全为专题,结合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实际问题,多角度地教给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
预期的效果.
2、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课本,而应该在扎实领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化学的视觉放开,着眼于化学发展新成果,着眼于化学与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化学发展的新成就,应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创设松宽和谐的氛围,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条件.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多种器官并用,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讲,议,辩,练相互穿插,各种媒体有机结合,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创新能力.
3、这节课需改进的东西很多,问题的设计,环节的衔接,语言的精炼,时间的安排等诸方面都需要更精益求精.另外,教师可考虑增加探究性的题目.
【课堂评价】
1、实践能力:A ( ) B ( ) C ( ) D ( )(自评打分)
A ( )
B ( )
C ( )
D ( )(教师评价)
2、创新能力:A ( ) B ( ) C ( ) D ( )(自评打分)
A ( )
B ( )
C ( )
D ( )(教师评价)
3、评价等级:甲( ) 乙( ) 丙( ) 丁( )(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