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拉 压一、判断题1.变截面杆AD 受集中力作用,如图3所示。
用N AB 、N B c 、N CD 分别表示该杆AB 段、BC 段、CD 段的轴力的大小,则N AB >N B c>N CD 。
(错 )2.如图所示的两杆的轴力图相同。
( 对)3. 杆件所受到轴力F N 愈大,横截面上的正应力σ愈大。
(错)4. 作用于杆件上的两个外力等值、反向、共线,则杆件受轴向拉伸或压缩。
(错 ) 5. 由平面假设可知,受轴向拉压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是均匀分布的。
( 对 ) 6. 极限应力、屈服强度和许用应力三者是不相等的。
( 对 ) 7. 材料的拉压弹性模量E 愈大,杆的变形l Δ愈小。
( 对 ) 8. 由εσE =可知,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所以应变愈大,应力愈大。
( 错 ) 9. 进入屈服阶段以后,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 对 )10. 为保证构件能正常工作,应尽量提高构件的强度。
( 错 )11.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韧性材料,通常以产生%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名义屈服强度,并记为2.0σ。
( 对 )12. 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的轴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符号一定相反。
( 对 )13. 若拉伸试件处于弹性阶段,则试件工作段的应力ε与应变σ必成正比关系。
( 对 ) 14. 安全系数取得越大,经济性就越好,工程设计就越合理。
( 错 ) 15.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一定正交于横截面。
( 错 ) 16. 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弹性模量基本不变。
( 对 )二、填空题1.杆件受拉伸或压缩变形时的受力特点是: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作用线和杆件的轴线 ; 杆件的变形是沿 方向的 或 。
2.轴力的正、负号规定为:杆受拉为 、杆受压为 。
3.应力是截面上 ,与截面垂直的应力称为 ,与截面相切的应力称为 。
4.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 和杆的轴线重合,两个外力方向 为拉杆;两个外力 为压杆。
5.l Δ称为杆件的 ,ε称为杆件的 ,对拉杆,l Δ,ε均为 值。
对压杆,l Δ,ε均为 值。
6. 虎克定律表达式εσE =,表明了 与 之间的关系,它的应用条件是 。
7.杆件轴向拉伸或压缩时,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是 分布的。
8.一铸铁直杆受轴向压缩时,其斜截面上的应力是 分布的。
9.材料的塑性指标有 。
三、选择题1.在下列关于轴向拉压杆轴力的说法中, 是错误的。
(1)拉压杆的内力只有轴力;(2)轴力的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3)轴力是沿杆轴作用的外力;(4)轴力与杆的横截面积和材料无关。
2. 在图中,图 所示杆是轴向拉伸杆。
3. 图所示阶梯杆,AB 段为钢,BD 段为铸铁,在力F 作用下 。
(1)AB 段轴力最大;(2) BC 段轴力最大;(3)CD 段轴力最大;(4)三段轴力一样大。
4.有两杆,一为圆截面,一为正方形截面,若两杆材料,横截面积及所受载荷相同,长度不同,则两的( )不同。
(1)轴向正应力σ;(2)轴向线应变ε(3)轴向伸长l Δ;(4)横向线应变。
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受轴向拉伸的杆件的长度增加一倍,则杆件的绝对变形将增加( 1 )。
(1)1倍;(2)2倍;(3)3倍;(4)4倍。
6.二根不同材料的等截面直杆,它们的横截面面积和长度都相同,承受相等的轴向拉力,在比例极限内,二杆有( 2 )。
(1) l Δ,ε和σ都分别相等;(2) l Δ和ε分别不相等,σ相等; (3) l Δ,ε和σ都不相等;(4) l Δ和σ分别相等,ε不相等。
7. A 、B 是二根材料相同、横截面面积相等的直杆,承受相等的轴向载荷,若B A l l >,A 、B 二杆的绝对变形和相对变形的关系为( 2 )。
(1) B A B A l l εε,ΔΔ==;(2) B A B A l l εε,ΔΔ=>;(3) B A B A l l εε,ΔΔ>>;(4) B A B A l l εε,ΔΔ<<8.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4 )。
(1)同种材料的弹性模量E 是随外力不同而变化的;(2)反映材料塑性的力学性能指标是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 (3)无论是纵向变形还是横向变形都可用εσE =计算; (4)应变的正负号和单位与l ∆一致。
9.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切应力最大的截面( 1 )。
(1)分别是横截面和45°斜截面; (2)都是横截面; (3)分别是45°斜截面和横截面 (4)都是45°斜截面。
10.现有钢铸铁两种棒材,其直径相同,从承载能力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图9所示结构中两杆的合理选材方案是( 1 )。
(1)l 杆为钢,2杆为铸铁;(2)1杆为铸铁,2杆为钢;(3)两杆均为钢;(4)两杆均为铸铁。
11. 设一阶梯形杆的轴力沿杆轴是变化的,则在发生破坏的截面上( 4 )。
(1)外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小;(2)轴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大;(3)轴力不一定最大,但面积一定最小;(4)轴力与面积之比一定最大。
12. 一单向均匀拉伸的板条如图10所示。
若受力前在其表面画上两个正方形a 和b ,则受力后,正方形a 和b 分别为( 3 )。
(1)正方形和正方形;(2)正方形和菱形;(3):矩形和菱形;(4)矩形和正方形。
13. 解除外力后,消失的变形和遗留的变形 1 。
题10图形。
σ-曲线如图所示。
其中强度最高、刚度最大和塑性最好的材料分别14.三种不同材料拉伸时的ε是。
(1)a、b和c;(2)a、c和b;(3)b、c和a;(4)b、a和c.15.一圆截面直杆,两端承受拉力作用,若将其直径增加一倍,则杆的抗拉刚度将是原来的( )倍。
(1) 8; (2) 6; (3) 4; (4) 216.低碳钢拉伸试件的εσ-曲线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 3 )。
(1)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断裂阶段;(2)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3)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缩颈阶段;(4)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断裂阶段。
17.对于脆性材料,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1)试件受拉过程中不出现屈服和缩颈现象;(2)抗压强度极限比抗拉强度极限高出许(3)抗冲击的性能好;(4)若构件中存在气孔,对构件的强度无明显影响。
18.铸铁试样在做压缩试验时,试样沿倾斜面破坏,说明铸铁的( 1 )。
(1)抗剪强度小于抗压强度;(2)抗压强度小于抗剪强度;(3)抗拉强度小于抗压强度;(4)抗压强度小于抗拉强度。
19.图示结构,杆1的材料为钢,杆2的材料为铝,两杆的横截面面积相等。
在力F作用下,节点A 。
A.向左下方位移; B.向铅垂方向位移;C.向右下方位移; D.不动。
20.一等直拉杆在两端承受拉力作用,若其一半为钢,另一半为铝,则两段的 B 。
A.应力相同,变形相同; B.应力相同,变形不同;C.应力不同,变形相同; D.应力不同,变形不同。
四、计算题1. 一直杆受外力如图,求各段横截面上轴力,并绘轴力图。
A B 10kN C 8kN D6kN 4kNx2. 厂房柱子,受有屋架传来的力P1 = 100(KN),及吊车梁传来的力P2 = 80(KN)。
求柱在1-1、2-2截面上的轴力,绘轴力图。
3. 判断轴力图是否正确?3kN4. 求各杆轴力.B RC5. 绘各杆轴力图.6. 求各杆轴力.7. 砖柱受力及横截面(正方形)尺寸如图。
已知:.37,24,90,502121cm a cm a kN P kN P ==== 求各段的轴力,绘出轴力图,并计算各段的正应力。
xC N 图(kN )8. 已知:[σ]钢 = 160 MPa, [σ]铜 = 120 MPa,2210*102mm A A BC AB ==,P=为铜,EC 为钢.校核该杆强度.9. 桁架中一根竖杆,承受轴向拉力P=20KN ,钢材的容许应力[σ]=140MPa,若采用圆钢,确定拉杆的直径d.10. 三铰拱屋架。
m kN q m h m l /2.4,42.1,2.9===,拉杆AB 直径d = 16mm, [σ] = 170 MPa.校核此拉杆的强度。
11. 钢木结构,AB 为木杆,截面积A2=10*10E3(mm*mm),[σ]2=为钢杆.A1=600(mm*mm),[σ]1=160MPa.求B 处可吊的最大许可荷载P.12. 木柱,已知:P1=P2=20KN ,木材(顺纹)的弹性模量E=*10E5MPa ,木柱横截面A=200*200mm*mm. 试计算柱的总变形.P2 a=1mBb=1mC13. 矩形截面钢杆,宽度a=80mm, 厚度b=3mm,经拉伸实验测得:在纵向100mm的长度内伸长了,在横向60mm的宽度内缩小了,设钢材的弹性摸量E=*10E-5 mm, 试求此材料的泊松比和杆件所受的轴向外力。
14.图示硬铝试件,h=2 mm,b=20 mm,试验段长L。
=70 mm,在轴向拉力F=6 kN作用下,测得试验段伸长ΔL。
= mm,板宽缩短Δb=,试计算硬铝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u。
15.图示结构,AB为刚性杆。
杆1、2材料相同,弹性模量E=200GPa,许用应力[σ]=160MPa,二杆的横截面面积比。
A1/ A 2=2。
杆1比设计长度短了=0.1 mm,试求装配后再加载荷F=120N时各杆所需的最小的横截面面积。
解答一、填空题1、相同2、拉弯,弯曲3、重合,轴线,伸长,缩短4、载荷,约束反力5、正,负6、单位面积的内力,正应力,切应力7、作用线,相背离者,相对者8、绝对变形,纵向线应变,正,负9、应力,应变,不超过比例极限10、均匀11、均匀二、判断题对对错错对错对错对对错错错对对对错对错对错队对错对三、选择题3,c,4,4,3,1,2,2,1,4,1,1,4,3,2,1,3,2,3,3,124,1,4,3四、计算题1. 解:1. AB段,设轴力N1。
根据ΣX = 0,有 N1-6 = 0,N1 = 6(KN)2.BC:轴力N2根据ΣX = 0,有 N2 + 10 – 6 =0,N2 = - 4(KN)(压力)10kN6kN N2N 图 (单位:kN ) 63.CD :轴力N3根据ΣX = 0,有 N3 – 8 +10 – 6 =0,N3 = - 4(KN ) (压) 答:N1=6kN,N2=-4kN,N3=-4kN.2. 解:1.支反力根据ΣX = 0,-P1-2P2+R=0,R=260(kN) 截面:设轴力为N1,按正方向设(下同) 根据ΣX=0,有-N1-P1=0, N1= -100(kN)(压) 3.2-2截面,设轴力为N2根据ΣX=0,有-P1-2P2-N2=0,N2= -260(kN)(压)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