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的美
教材分析:
《建筑艺术的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美版)六年级上册中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建筑,是与孩子们距离最近的艺术,然而正是每天生活在其中,他们对建筑缺少了惊异和震撼,建筑的审美功能几乎被使用功能所淹没。
这一课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拓宽孩子对建筑的认识内涵,让建筑在他们心中活起来,流动起来,感受建筑的内部空间,观看建筑美的造型,聆听建筑的节奏和旋律,呼吸建筑蕴涵的文化气息,启发孩子们用心灵触摸建筑,把他们领入到一片艺术的新天地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宫殿建筑、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2、技能目标: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
学习用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收集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各类建筑的图片、幻灯片或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揭示课题:
1、例举中国与世界有名的建筑;
2、赞美建筑的经典之言。
二、了解中外不同地域文化特点对建筑布局与风格的影响:
课件出示故宫(布局图)与凡尔赛宫(户外布局图)
问:从这两座宫殿建筑布局上所体现的不同美学思想?
故宫:对称式;儒家的“中正”、“中和”之美。
(宫府体现儒家的思想意识,追求对称、整齐与秩序。
出于尊崇,中国常将地位最高的建筑放在正中,其它建筑环绕在两侧。
因此,中国传统建筑中大多有清楚的南北中轴线、整齐的东西对称,形成了"中正"之美。
这种美学观含有浓厚的道德价值判断因素。
例如,故宫里的地名,通常有"仁"、"和"、"中"、"安"等字,如天安门、太和殿等,这些字代表着中国儒家思想的理念。
)
凡尔赛宫:图案式;巴洛克与罗可可建筑风格。
(受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思想影响:大自然是有缺陷的,非经人工改造而达不到完美的境地。
所以凡尔赛宫建筑,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的巴洛克风格;内部装饰细腻柔媚,喜欢用弧线与S线,象牙
白与金黄是其流行色,经常使用玻璃镜、水晶灯强化效果。
是法国路易十四让建筑家曼萨尔建造的一座庞大的花园式宫殿。
以适应十八世纪的法国封建贵族们纸醉金迷、寻欢作乐的生活方式。
这种腐败也为罗可可风格在美术领域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三、整体了解故宫建筑特点:
(一)播放音画《故宫的记忆》;(配乐精湛若斯,音符跌宕,随着历史叙述的起伏不断变换着节奏低沉的打击乐仿佛敲响了永乐朝的大钟,故宫琉璃瓦覆盖下的庄严大殿代表着思慕的文明国度的瑰丽与辉煌。
荡气回肠的音符,有如一次梦幻般的神奇旅行,又如一部大型的史诗电影,古老壮丽的风景翩翩掠过,浑厚文明的画卷一一换化成音符来展现。
梦醒时分,大幕落下,看尽世事,洗尽铅华,带着丝丝感伤、点点无奈,乐声渐渐隐去。
再见了,故宫!)
(二)课件介绍故宫整体布局规划。
四、走进故宫,了解内在文化:
(一)故宫的色彩:
黄色屋顶、红色宫墙。
(黄色代表“土”,土是万物之本,而皇帝是万民之本,因此皇宫就用黄色;红色代表“火”,代表皇族高贵的气质与风度,象征皇族世代昌盛、永享荣华富贵。
)
(二)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走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1、小兽介绍:小兽的大小和数量因建筑的规格和体量而异,以一、三、五、七、九奇数形式排列,并有固定的顺序,太和殿的级别最高,破例用了十个。
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
龙、凤是吉祥化身;狮子是百兽之王,与天马、海马都是忠勇之兽;狻猊是传说中的一种猛兽;押鱼与斗牛是水中的动物;獬豸善辨忠奸,头上有独角专触坏人与邪恶;行什是猴子,机智、伶俐。
以上都是吉祥的象征。
2、小兽的实用:屋檐有一定的斜度,瓦便有下滑的可能,所以在梁上需用多个铁钉加以固定,为掩饰铁钉不美观还防止雨淋,工匠师们便再装饰了这些小兽们。
(三)故宫的门:
门钉:加固和装饰的功能,而且也是等级制度的象征。
门钉只能用在皇宫、坛庙和皇室成员府第上。
皇宫、坛庙大门,每扇门板门钉九行,每行九枚;亲王九行,每行七枚;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九行,每行五枚。
但东华门门钉,居然是“横八竖九”。
古人以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
东华门门钉为阴数,是因为民间多称之为“鬼门”,因为先皇的殡宫停放景山寿皇殿时要从东华门出去。
辅首:视为门钹中的极品,是一种驱邪含义的传统门饰。
辅首兽面铜质,口衔大环,兽面据说是“螺蛳”(是狮非狮,是龙非龙。
),螺蛳在遇到危险时,会把头缩入壳中,隐蔽不出。
以螺蛳为原型,看重其“闭藏坚固”的特点,象征着坚固和安全,是古代象征安全的一种保护神。
(四)“九龙戏珠”御道雕刻(云龙石雕):
龙纹(九条)、云纹、宝山(五座),龙在云雾与宝山间穿梭、嬉戏。
龙代表皇帝,他能驾驭一切。
九条龙和五座宝山合在一起,寓意:九五至尊。
五、中外古建筑对比:
(一)乾清宫内景与凡尔赛宫内景对比,在材质与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乾清宫内景:木结构建筑,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
(乾清宫内廷三宫之首,中央设有皇帝宝座,上悬“正大光明”匾额,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寝宫,是皇帝读书,批阅奏章,召见官员,举行内廷典礼的地方。
)
凡尔赛宫内景:砖石材质,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二)泰姬陵(印度)、科隆大教堂(德国)外景带给你的感受。
泰姬陵:造型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王沙·贾汉为其皇后比格姆所建的陵墓。
由于受国王宠爱,赐予她“泰姬·玛哈尔”的封号,意指“皇宫中的王冠”。
1630年比格姆因分娩死去,沙·贾汉国王,为了纪念她,历时22年建成这座陵墓。
总体设计上,考虑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将陵墓置于巨大的花园中,中间有喷水池,纯白大理石砌造的陵墓临池而立。
陵墓高76米,主建筑呈八角形,正上方承托直径17.7米的球根形圆顶,四角耸立四座高约42米的圆柱形尖塔。
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既左右对称又变化参差,节奏明快,韵律和谐。
尤其倒影碧波中的圆形托顶,犹如荷花绽放,在蔚蓝天空衬托下,充满抒情诗般的梦幻色彩。
)
科隆大教堂:高耸入云、神秘莫测——纵向;高耸、上升形式为主要造型特点。
(反映哥特式建筑风格,正面高耸入云的双塔高160米。
内部中间走道是所有教堂中最狭窄的,垂直柱群增强了上升趋势,产生一种强烈的超凡脱俗的效果。
所有细部均覆盖有流动感的石造透空花纹,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六、现代建筑欣赏:
导语: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建筑在材质与造型上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1、鸟巢:形同孕育生命的巢,更像一个摇篮。
巨大钢网围合,坦率把结构暴露在外,自然形成建筑外观。
2、上海金茂大厦:造型如中国历史上的宝塔。
现代金属幕墙和玻璃幕墙。
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身。
3、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犹如“一架裸露的骨骼”,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的里程碑。
4、里昂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七、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比较:
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
材质:多以土、石、木材为材料。
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
材质:多以金属、玻璃、钢筋泥土等现代材料为原料。
八、拓展:“家乡美”
水是村庄“命脉”,水的倒影,把建筑承托得更加的妩媚;本来,粉墙黛瓦、栗木灰砖的徽派建筑,犹如这满目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可是,由于四季的点染而又呈现“春花黄”、“夏荷艳”、“秋叶火”、“冬山净”的四时色彩变化之美;置身于“虽由人造却宛自天开”的自然美当中,体味“菜花枝头飞粉蝶”、“绿柳树下卧水牛”的闲情雅趣;视觉上的“锦华秀丽、花团锦簇”,听觉上的“水禽嬉戏、引吭伸翮”,嗅觉上的“暗香浮动”,感觉上的“心旷神怡”,一直到“夕阳斜照、残阳如血”、“百鸟归林、戴月锄归”的傍晚时分。
九、课堂小结:
建筑与音乐的联系:建筑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间隔等有规律的变化,体现出抑扬顿挫的律动。
犹如音乐中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重复、休止,音色的强弱、长短、节奏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韵律感。
课堂小结语: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筑浓缩了人类对物质的驾驭能力,但愿于生活的彼岸,能像乐一样快乐的生活,也像中国绘画一样恣肆写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