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移动支付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移动支付的现状与发展

二、影响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传统支付方式发展历程中,市场需求一直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由于移动支付蕴含着巨大商机,吸引了众多的商业银行、移动运营商和非银行支付服务组织积极参与,来自于供给方的因素推动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例如商业银行、移动运营商和非银行支付服务组织,都可能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产生影响。在移动支付发展较早的日本和韩国,几乎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有相当多的用户在购买新手机时关注是否支持支付功能;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进行购买地铁车票等零星支付活动,移动支付日渐风行。移动支付的出现,对于在贫困地区普及金融服务产生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从移动支付在各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影响其发展主要有下列因素:
一是盈利性。对于一种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广的服务品种,盈利性是吸引各方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也是保持这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涉及众多主体,并产生了许多具体应用模式,有的是移动运营商主导,有的是商业银行主导,还有的是第三方支付组织联合有关机构进行主导。但无论谁来主导,均要发挥各类主体的竞争优势,寻求良好的盈利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因此,盈利性的问题实质上是产业价值链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
从移动支付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在政策法律方面,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成熟,但在电子支付相关政策法律方面还不够完善,第三方电子支付组织的合法性尚未得到认可;在经济环境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网络经济发展迅速,信息化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我国手机用户群体不断增加,刷卡消费习惯逐渐形成,社会信用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在技术环境方面,移动通信网络已经非常成熟,中国银联的POS跨行网络体系也覆盖各商业银行。我们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数字来了解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情况。根据中国银联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手机支付用户总量突破1920万户;2009年上半年共计实现交易6268.5万笔,金额170.4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2.4%和63.7%,预计全年将超过350亿元。再来看移动支付的潜在市场—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情况,根据国内某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2008年中国网购市场的年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00亿元,说明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还有很大发展潜力。最后再看移动支付用户的基础数量,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为3.38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为1.55亿,占46%,而整个手机用户的规模高达7亿,这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总的来看,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处于非常有利的发展时机。
二是安全性。移动支付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然而对广大用户来说,大家在接受移动支付带来的方便、快捷等好处之前,也非常关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安全性包括技术安全和资金安全两个方面。技术安全是指使用移动支付是否对手机等设备有特殊的要求,是否更换现有的手机,是否要更换SIM卡,用户的银行账户和个人身份等敏感信息,通过手机和商家的网站、支付网络等传输和存储,它的安全性怎样?资金安全是指移动支付通过第三方支付组织处理时,通常会存在资金沉淀问题。这些资金的所有权依法属于客户,但实际上由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支配,如何保障沉淀资金的安全也是广大客户关心的问题。因此,有关各方要通力合作,不断创新,提供更多手段和方法,使得我们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更加安全、保险。
从国外移动支付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的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其中日本的移动支付业务是移动通讯运营商主导模式,现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截至今年9月,日本手机支付用户数突破4900万,占手机用户的56%,占总人口近四成;在韩国,移动支付业务是移动通讯运营商与银行合作主导模式,其手机支付渗透率已接近60%。在欧美,尽管移动支付发展的历史比较长,但业务发展不及日本和韩国,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信用卡、个人支票的高度普及;另一方面,受文化背景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手机文化淡泊也是一个因素。在非洲,一些国家如赞比亚、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刚果等都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非洲移动支付业务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得还好,主要是因为在非洲移动支付业务对传统银行业务的补充作用明显。在一些没有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的地方,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支付的方式购买商品。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形成了较完备的价值链。广大商业银行、各主要移动通信运营商以及众多的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都积极参与进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移动支付的应用范围已经涉及转账汇款、网上购物、公共缴费、手机话费、公共交通、商场购物、个人理财等很多领域。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移动支付主要应用于小额支付;另外,由于业务收益分成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同时需要负担前期建设的基础费用,在目前业务发展未达到预期规模的情况下,整个行业仍处于非盈利状态。
我国移动支付的现状与发展
是管理客户的银行账户,为移动支付平台提供资金转账服务。银行系统拥有较完善的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在支付领域具有天然的用户信任。第二类是移动运营商,它的职责是为移动支付提供安全的通信渠道,是移动支付实现的基础性物理平台。由于移动运营商拥有大量的移动用户,其规模甚至超过传统互联网用户。这一规模的用户资源是运营商进行业务创新的根本基础。第三类是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也称第三方支付组织,这是近年来从电子商务发展中获得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一些第三方支付组织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用户基础,为了拓展用户和强化业务创新,一些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在无线领域开拓业务,成为移动支付的第三方服务商。第四类主体是商家,作为移动支付的对象,它是移动支付产业能否兴盛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向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和产品作为支付对象,才能吸引用户去选择移动支付。第五类主体是用户,就是那些愿意并且能够使用移动支付来购买产品和服务的组织和个人。用户是整个移动产业链中的发起者,用户的认可是移动支付的发展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