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小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篇一:赴杜郎口小学学习心得课堂——学生灵魂的阵地在这个暖日洋洋的冬天,山东杜郎口的课改旋风吹遍大江南北。
虚心好学的景校长多次带领学校老师亲赴杜郎口考察学习。
12月16日,在景校长的带领下,我校第四批教师再次赴山东杜郎口考察学习,共7人,是这几次学习人数最多的一次。
虽短短三日,但收获颇多,尤其是杜郎口的无师课堂,让我感慨万千。
杜郎口小学的课堂是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简直是活力四射,激情洋溢。
下面,我主要说说我眼中的杜郎口学校的几大改革:首先,杜郎口学校教室的布置别具一格。
教室内无讲桌,无讲台,教室三面墙包括教室外围墙全是黑板。
每个教室里摆6张六边形的课桌,每桌坐6人,学生围桌而坐。
课桌有传统的“排排坐”变成“就餐式”的摆放。
每张桌子上放有一盒粉笔,每人一块抹布,这粉笔和抹布是学生上板展示时发挥作用的。
每个教室靠窗跟前都摆有铁柜子,柜子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学生的各种课外书,柜子上放着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盆花。
这样的教室布置,不仅体现着师生的平等地位,还处处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人感觉到教室如家。
其次,杜郎口的课堂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大改革。
课堂上,学生发言不必举手,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正如李炳亭在报告中所说:有哪个人在自己家里说话还得举手说。
他说的话虽然简单、朴实,但蕴意着课堂师生角色的大转变,课堂领域的大转变。
是呀,既然我们都公认课堂是学生的阵地,学生才是主人,那我们老师为什么在课堂上总要喧宾夺主,处处抢占镜头,霸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呢?杜郎口的改革,正是从点点滴滴,微乎其微的小细节逐步改革。
他们的课堂上,真正体现了师生平等的地位,“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已成为杜郎口学生的信条。
听来的只是传闻,只是好奇,眼见才能为实。
12月18日早上,我跟随一个姓郑的老师连听了三节课,两节英语,一节语文。
先听的是五年级三班的一节英语课,一进教室,就听到一个学生大声说:“class begin。
”然后又听到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把预习的单词对子交流,精彩的上板展示。
”话音一落,小组内开始了结对子背单词。
学生的基本口头语是:我先说,你来听。
结对子交流完后,学生每人一根粉笔、一块抹布,迅速在各自的黑板上进行默写单词,写完马上又结对子纠错。
第一板展完又换了一个学生主持道:“展示完后,开始组学课文。
”这时他们的口头语又成了:我先读,你们听。
大约四分钟后,主持人又换了:“精彩极的上台展示,不精彩的外面整改。
”……一节课从“独学————对学————组学————群学”,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着。
学生互相纠错,互相指点,互相改正。
当大家都不会某个单词的发音时,小主持人就灵活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同学纠正单词发音。
看到学生上台操作多媒体,当时我就想:这些娃将来不得了,他们怎么什么都会。
再想想我们的学生,啥都让老师包办了,老师能力提高了,可我们的学生呢?岁岁年年,年年岁岁,身体长了年龄增了,可学生的综合能力却与时脱轨。
而杜郎口的整个课堂环节都是让学生说、谈、演、写、查等方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特别是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把所学知识说出来,背出来,写出来,学还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
表演、演讲、辩论、朗诵等,无论是英语,还是语文都带有肢体语言。
看到这儿,我也希望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一定鼓励学生大胆放开,把每一篇文章能当演讲稿来朗诵,并带一些形象生动性的动作,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对于文本的剖析,切不可太深、太广、太泛。
为什么我们在提问时,总会有冷堂呢?就是因为我们老师设置的问题面太广、太深刻,学生无从谈起。
最后老师还怨天怨地怨学生笨,岂不知是我们老师自身的问题。
而杜郎口的课堂上,学生的展示不仅仅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地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用激情把文本当成演讲稿演讲。
所以,他们的语文课我觉得就是一场演讲赛,一场综艺节目。
孩子们每学完一篇课文,老师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改编文本或续写文本(诗歌,小品,相声,儿歌等),进行对文本的拓展,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
课堂上,老师在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语言表达、演讲、主持、交流、写作、合作、动手操作等。
学生的自信、勇敢、尊重等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整个课堂环节人人参与,人人竞争,人人勇敢,人人自信,人人展示,人人意气风发,激情澎湃。
一节课很难看到某个学生扭扭捏捏不愿上台展示的。
总之,杜郎口的课堂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堂“乱”了,学生动了,课效高了。
再次,杜郎口在班级命名上也很有创意:他们把班级不再叫几年级几班,而是根据本班的班情及班级奋斗目标,给本班取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班名。
如:晏婴班、桓公班、扁鹊班等。
我想这就跟家长给自己娃起名一样,对孩子有怎样的希望就起啥名,我觉得这一点咱们也可拿来借鉴试试。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得到提高呢?我个人认为有下面几点:一、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先让学生自学。
只有先自学,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才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的课堂展示。
而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自学。
老师提前帮助学生确定自学内容、自学要求、自学方式方法,学生提前做好预习笔记,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才会胸有成竹地进行自己个性化的展示。
二、以学定教。
经过课前的预习,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已经会了,学生会的老师不再重复讲,“该出手时再出手”,“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再出手。
老师只适当的点拨,比如,可以规范学生不准确的表述,可以引导解答其普通性的疑惑或纠正学生错误的理解。
这样,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多余的活动,老师所讲的就随之减少,课堂上就能省出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
反之,课堂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的学和练的时间就会减少,那么老师就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学生负担重了,老师也给自己加重了批阅的砝码,课堂效率因此大大降低。
所以,我觉得课堂学生“动”的越多,课堂效率就越高,这个“动”我觉得应该是学生的表情、身体、思想,精神,甚至是灵魂的“动”。
三、课堂上老师除了学会放手,还要学会示弱。
关于这一点,我只想用李炳亭的一句话来阐释:有一种爱叫放手,有一种强大叫示弱,有一种艺术叫利用,无微不至是一种伤害。
老师们:课堂是孩子们的命运,是他们的未来,课堂的灵魂是每个孩子心灵的尊严。
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思想,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才能发展学生,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当然,任何改革都不会十全十美,现在的我们正是成长者,学习者,就应该以杜郎口教学模式为案例,去借鉴,去学习,去拿来;从中获取营养,获取启示,结合我校的实际,心往课改想,劲往课改使,努力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之路。
最后我想用李炳亭报告中的一句话总结我的心得:向着特定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篇二:赴杜郎口小学学习心得为使我校的课改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向有经验的学校学习更好地教学经验,学校派出了10名教师赴山东杜郎口小学进行取经学习。
我们于12月19日来到山东省临淄。
上午,我们在临淄中学听了三节课,一节小学语文,一节小学数学,还有一节高中语文,全部都是无师课堂;下午,我们去了杜郎口小学听课,我重点听了一年级和四年级的英语课,也是无师课堂,老师就站在旁边巡视,基本上不讲话。
第二天,我们聆听了崔其升有关无师课堂的报告,他重点陈述了第三代教改,无师课堂的好处,意在提高学生的智慧和自信。
我想针对小学英语这一块,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杜郎口小学是一所双语学校,学校并不大,学校的环境也一般,设有5个年级,共有20多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有36人,学生以每6人一组的方式编排座位。
学生的课桌也是按分组的方式设计成了六边形的,很有特色。
课桌上只放每节课用的课本及文具盒,很整齐。
教室的正面是教师用的黑板,后面和侧面及教室外的走廊都是学生用的大展板,展板被划分成好几片,上面有学生的名字,展示的时候,学生可以马上走到自己的展板上进行书写。
我听了一年级和四年级两节英语课。
第一节是一年级的英语课,上课前,老师只做两件事:一件是在黑板上以提纲的形式板书课本的内容;其次,把教学光盘放入电脑内,找出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其余的事都放手让学生去做。
一年级因为孩子小,每节课由3名学生来合作完成。
期中的一名学生是主持者,充当老师的角色,其它两名学生是他的助手,一人负责操作电脑,另一人负责记录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
这节课是对话教学,小主持人带领全班分小组复习以前学过的句子,以开火车的方式一问一答的进行,紧接着学习新课,学生跟着录音机一句一句的读,听读完后,小组再以对话的形式相互练习,小组长检查,老师巡视;最后,让一两个小组进行展示,这是课堂的第二个环节。
接下来就进入了课堂的第三个教学环节,学生在已学习对话的基础上自编自创对话再展示,完成了一节课的内容。
下课后,老师会根据学生评出的优胜小组,让他们去班委会领奖,同时布置作业。
四年级的英语课,教学过程基本上和一年级一样,用的也是同一教学模式。
不同的是,四年级的英语课只有一名学生操作,其余的学生都是配合这名学生来完成的。
课堂教学尽量使用简单的英语,让我感受较深的是学生的板书特别整齐。
这也是一节对话教学,学生复习完单词后,到黑板是默写,学完句子后,在默写句子,通过写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我认为杜郎口小学的英语教学有其固定的教学模式,是分为三步来进行完成的。
第一步,就是快乐导入,以歌曲和儿歌的形式开始,复习旧知,学生自由对话,从而引出新课。
第二步,进入新课的学习,从单词入手再到句子,跟录音机读后,小组内扮演角色进行练习,小组长负责检查,老师巡视,最后,让一两个小组展示。
第三步,是拓展训练。
在本课对话的基础上自编自创对话,再让一两个小组进行展示后,主持人根据老师课前的板书进行总结。
课后,老师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出现错误时,学生没有发现,老师只是悄悄告诉签字一名学生,这名学生会马上进行纠正,并带领全班来读单词或句子。
这就是第三代课改————无师课堂,意在“人人皆师”,让老师成为幕后的策划者,师生成为平等的交流者,也让我们对无师课堂有了初步的了解。
篇三:赴杜郎口小学学习心得体会“无师课堂”顾名思义:没有老师的课堂,学生自学成才吗?那每一个学生不就成了神童了吗?还要老师干嘛呢?这是我起初的认识。
十二月十八号我校织学习小组亲临杜郎口小学学习,当我亲眼目睹了他们的无师课堂之后,令我十分震撼,恍然大悟。
他们的学生离开老师之后能够把一节课井然有序、激情并发地完整展示,难道这不是孩子们在学习成长吗?当时我听了一节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从多媒体的出示,到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到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到精彩展示结果,最后到自己创编题,每一步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令人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