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1)》2013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 24分)
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这种
情况属于( .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论理解释 D.文理解释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触犯刑律的行为 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 )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
A.危害行为 B.。
危害结果
C.犯罪的时间、地点 D.犯罪的方法
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抢劫罪
C.放火罪 D.贩卖毒品罪
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
A.时空性 B.自动性
C.有效性 D.彻底性
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
A.法规竞合 B.吸收犯
C.结合犯 D.想象竞合犯
7.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 )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所得 B.犯罪性质
C.犯罪情节 D.犯罪人经济状况
8.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 )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 B.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