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民间文学专题

第七章民间文学专题

(2)中国洪水神话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四个亚型:
a.神谕奇兆亚型
神谕与奇兆。 石龟(石狮)的眼睛出血(或发红);城门出血; 臼出水…… 遗民。 钻进石龟(石狮)肚子里;上山…… 兄妹成亲。 再造人类 生育;捏泥人;…… 这类神话多见于吉、辽、冀、鲁、豫、苏、浙等 省。
b.雷公报仇亚型
女始祖下了12个(或6个)蛋,,孵出龙、蛇、虎、 雷公、魔鬼以及人类始祖江央,分管天地。 雷公与姜央闹矛盾。 雷公被捉与被放。 雷公出逃。 雷公发下大洪水。 繁衍人类,兄妹成婚。 妹妹生下一个葫芦。
第六讲
民间文学专题
第一节 概说
一、民间文学的基本内容
(一)概念 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在人民大众中 流传,主要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 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 艺术特色。
(二)历史形成的民间文学的基本特点
民间文学创作是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 学形式,适合人民大众的欣赏习惯,能在人民大 众中口头流传。
如: 《水浒传》、《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 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哈姆雷特》、塞外提斯 的《堂吉诃德》等 (三)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1.各种文学体裁大都来自民间; 2.六朝民歌中双关语的学习和运用。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古代作家对民歌艺术手法的学习。
(三)民间文学语言的共同特点
朴素、简洁、形象 民间文学以真实为生命,所谓“但有假诗文, 无假诗歌”,“山歌无本句句真”。
(四)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
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 融汇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 存
2.口头性
是民间文学显著的特征之一。
3.变异性 (1)民间文学的采集和传播方式,直接决定了它 的这一性质。 (2)变异形成的内外因素 a.劳动人民的作品是口传心授的作品。 b.民间创作作者从来没有著作权观念,这是形成变 异性的内在原因。 c.民间口头作品流传的环境不同,是形成变异性的 外在原因 d.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革,是形成变异性的重要 客观因素。 4.传承性
——《烛龙的神通》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 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级五 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肤为田土, 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 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 化为黎甿。 ——《盘古化生万物》
3.洪水和人类再繁衍神话
(1)世界各国的洪水神话,其形态无论是怎样千 差万别,都由两个主要内容组成: a.湮灭世界的大洪水; b.洪水后幸存的少数遗民重新繁衍出新的人类。
(2)把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 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神话——原始的接近联想。 神树、雷公和电母配偶……
(3)把对立的事物经过对比联系起来,构成神 话——原始的对比联想。 天和地、男和女、白天和黑夜…… (4)把并无因果联系的事物,按因果关系相互联 系起来,构成神话——原始的因果联想。 履大人迹、吞卵、吞朱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与大自然作斗争紧密 相连。 2.受“万物有灵论”思想的支配,自然力被神化、 人格化。 3.神话的产生还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性质,人与自然 的斗争构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三)神话系统的思维方式
1.联想是神话系统的思维方式。 通过广泛多样的感性认识,运用“想象”的 “形象化”手段进行“判断推理”。 如: 大洪水(感性认识)——是天帝发怒惩罚世人 (借助想象的“判断”和“推理”) 大人足迹(感性认识)——被女踩后怀孕生子 (借助想象的“判断”和“推理” )
(四)神话分类
天地开辟和人类起源神话 自然起源神话 洪水和人类再繁衍神话
1.天地开辟和人类起源神话
(1)这类神话是古人对宇宙和人类来源的探索。 (2)相对而言,天地开辟神话的发生晚于人类来 源的神话。 (3)各民族天地开辟的神话有不同类型。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 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盘古 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 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 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地动山摇(感性认识)——是大地下的鱼在翻身(借 助想象的“判断”和“推理” ) 火(感性认识)——是从天帝那里盗来的(借助想象 的“判断”和“推理” ) 林中最高大的树(感性认识)——是通往天界的路 (借助想象的“判断”和“推理” )
2.原始神话时期的联想的四种类型:
(1)把不同事物的相似特点联系起来,构成神话— —原始的相似联想。 如日月、雷声……
——《盘古开天辟地》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 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 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 絙人也。 ——《女娲造人》
2.自然起源神话
西北海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 神,人面蛇身面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 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 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三、民间文学的分类
(一)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二)韵文的民间诗歌
抒情诗、叙事诗、歌谣、谚语、谜语
(三)具有较多表演成分的民间说唱、
民间戏曲
第二节 神话与传说
一、神话 (一)概念 1.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人民 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 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东西。 2.神话最主要的特质,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文化现 象起源的解释。这种解释不仅指示出世界在时间意 义上的“开始”,而且指示着现存世界秩序所以如 此的“根据”与“前提”。
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一)民间文学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 响。 历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过程中, 很大程度上,在题材和思想内容方面吸取了民间创 作的人民性。 如: 屈原的《九歌》、《天问》、《离骚》等; 陶潜的《读山海经》; 李白的《东海有勇妇》
(二)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典型 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