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绪论
1.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2.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1)民间文学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
欲望,也是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
2)民间文学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
3)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4)民间文学是了解民情民风的有效途径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
3.民间文学与民俗的关系:
1)民间文学与各种活动相融合
2)民间文学活动本身形成娱乐民俗
3)民间文学反映了民俗生活
4.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民间文学与生产劳动的关系
2)民间文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3)民间文学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5.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
2)历史追溯法
3)共时比较法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1.民间文学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
2.群体性又叫“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相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最具区别性的特征。
1)民间文学的群体性体现在它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
2)民间文学的群体性表现在其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
等。
3)民间文学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群体性的表现:
1)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合作式、综合式)
2)在流传过程中
3)在民间艺术创作、表演方式上
4)在思想内容上
5)在艺术形式上
4.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
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5.变异的原因:
1)口耳相传,难保原样
2)讲究著作权,传播者可以改动
3)作品异地流传,因环境不同而变异
4)因时代变化而变异
6.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
1)创作主体不同
2)创作流传的形成不同
3)思想、情趣有所不同
4)功能作用有所不同
7.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1)民间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影响。
比如中国第一个大诗人屈原的创
作在题材和内容等方面就受到民间文学的很大影响。
《离骚》有些文字涉及神话
内容、《九歌》差不多就是对楚地民歌的整理和再创造。
2)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
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西游记》
等中的不少人物都直接脱胎与民间版本。
3)民间文学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学有很大影响。
在中国古典诗歌方
面,诗歌的主要形式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都源于民间。
4)在语言上,作家创作也常借鉴民间口语。
民间口头语汇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
民众口语不仅浅显易懂,而且在长期的语言表述活动中,提炼、积累了很多包含
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或高超的艺术性的词语、说法。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
1. 1.1990年10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2.民间文学搜集、记录和整理的原则:“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
第三章神话
1.神话: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2.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认为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
的徽号或标志。
3.神话的本质:(笔记)
1)是原始初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解释
2)通过人格化的幻想同化自然
3)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4.神话的本质:(课本)
1)就神话产生的原动力和其内容实质而言,神话的产生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
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形反映。
2)就神话艺术构思的方式而言,原始人类是在一种充满神奇幻想的天地里,用人格
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
3)就神话创作状态的特点而言,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觉的艺
术方式”。
5.神话:自然神话和社会生活神话
自然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自然万物神话
社会生活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族源神话
8.神话的艺术特征:
1)庄严虔诚的虚构
2)奇丽荒诞的幻想
9.如何理解神话中幻想:
3)神话中的幻想是在社会生产力低下,未能客观认识自然和社会时的人类童年的思
维活动。
4)原始先民通过神话的幻想解释自然和社会表达思想感情
5)神话中的幻想是一种由己及物的人格化的幻想
6)神话中的幻想是一种不自觉的幻想。
第四章传说
1.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叙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
习俗的传奇故事。
2.传说产生的途径:
1)神话的传说化
2)史实的传奇化
3)与实有人物、事物相联系的虚构
3.传说的艺术特征:(笔记)
1)煞有介事的叙述方式
2)富于人文情趣的解释
3)鲜明的地方、民族色彩
4)引人入胜的传奇性
4.传说的艺术特征:(课本)
1)表述方式的“可信性”与主要情节的虚构性
2)故事情节的传奇性
3)解释世界的人文情趣与艺术构想
4)情节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5)流传演变中的成长性
第五章民间故事
1.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述作品,
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
2.民间故事:神奇故事、生活故事、寓言、笑话
3.民间故事的特点:贴近生活、泛指性、类型化
4.中国主要经典童话的情节类型:
天鹅处女型、田螺姑娘型、灰姑娘型、狗耕田型、蛇郎型、狼外婆型、怪孩子型、神奇宝物型、画中人型、问活佛型
第六章民间歌谣
1.从民歌的思想内容角度:情歌、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儿歌
2.从民歌形式:山歌和小调
山歌:花儿(甘肃、青海、宁夏)、爬山歌(内蒙古西部和晋陕北)、信天游(陕北)
第七章史诗
1.世界四大史诗:古希腊《伊利亚特》、《奥德赛》古印度《罗摩衍那》、《摩柯婆罗多》
2.中国的三大史诗: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3.史诗的特点:(笔记)
1)史诗一般产生在各民族形成的初期
2)史诗与神话、传说有密切联系
3)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
4)史诗是一种庄严的叙述
5)史诗在口头流传
4.史诗的特点:(课本)
1)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
2)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
3)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
4)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5.中国的史诗可以分为: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
第八章民间长诗
1.民间叙事长诗:第一类是爱情婚姻叙事诗(汉族《孔雀东南飞》傣族《娥并与桑洛》、
彝族《阿诗玛》);第二类是社会斗争叙事诗
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
1.谚语:是民众口头流传的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教育作用的通俗而精辟的定型化语句。
2.歇后语:是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俗语形式,它轻松活泼,幽默俏皮,在民族间的社
交场合广泛使用,表达着民众旷达乐观的胸怀,有着强烈的戏剧性交际效果。
第十章民间说唱
1.民间说唱的特点:(笔记)
1)评说是非
2)多角色转化
3)艺人表演
2.民间说唱的特点:(课本)
1)叙述为主,表演为辅
2)说唱艺术是在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才成熟起来的,其内容和情趣受
市民文化影响较大,其受众也以市民为主体。
3)说唱在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样式之后,由于它的演出需要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
性,同时也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其演唱者虽然也有出于自娱目的的各阶层民众,
但以靠此谋生的艺人为主,故比其他民间文学样式更为商业化和职业化。
第十一章民间小戏
1.民间戏剧形成的民俗途径:
1)在生产劳动习俗中形成的戏剧:白族“吹吹腔”
2)在宗教信仰习俗中形成的时期:道情戏、壮族“师公戏”
3)在民间娱乐习俗中形成的时期:壮剧、侗戏、采茶戏
2.民间戏剧的艺术风格:
1)载歌载舞,以虚拟实
2)诙谐风趣,以小见大
3)乡音土语,民族格调
3.民间曲艺的特点:
1)表演者大多以“读书人”的身份说唱故事,评说是非
2)叙述与代言相结合,表演者常一个模拟多个人的角色,在叙述与代言或多个角色
间进行评话
3)多由专业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表演
4.民间小戏的艺术特色:
1)具有浓郁的戏剧色彩
2)情节集中,结构单纯
3)人物形象简约而鲜明
4)使用口语化、生活化的乡音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