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理综12月一诊模拟试题

高三理综12月一诊模拟试题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级高三一诊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B-11 Al-27 Pb-20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B. mRNA从核孔到达细胞质,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 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载体和能量D.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主要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下列实验材料、用具和方法的改变,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是A. 用纤维素酶处理过的植物细胞代替未处理的植物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B. 用丙酮代替无水酒精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C. 用大蒜根尖代替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D. 用低温代替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4.—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 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可做出合理解释的是A.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C.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D.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5.苯丙酮尿症(PKU)是人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酶①)导致的苯丙酮酸积累,进而对婴儿神经系统发育造成影响而出现智力低下。

某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1/100,A/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下图是PKU 的发病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KU 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不利突变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父母正常而子代患PKU 是两亲代致病基因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C.PKU 婴儿时期禁食含苯丙氨酸的食物可保证身体和智力正常发育D.基因型Aa 的个体与人群中某正常人结婚的子代患病概率为1/2026.男性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 B.核DNA数目比值为4∶1C.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4∶1 D.染色单体数比值为2∶17.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L1.0mol/L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在标准状况下,11.2LNO与11.2LO2混合后所含分子数为0.75 N AC.Na2O和Na2O2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中含有的阴离子的总数为N AD.室温下,将9g铝片投入,转移的电子数为N A9、下列实验中, 结论正确且与现象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D 将氯气通入I2−淀粉溶液中溶液蓝色褪去氯气具有漂白性10、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单质的化学活泼性一定比Y单质的强B.W的原子序数可能是Y的原子序数的2倍C.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Y的强D.X和W两元素不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11、某有机物分子中有一个六碳环,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完全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且能与金属钠反应。

则该有机物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最多有()A.1种 B.2种 C.3种 D.4种12、氧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测定O2含量,如图为某种氧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示意图。

已知在测定O2含量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一定时间内,若通过传感器的待测气体为aL(标准状况),某电极增重了b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t上发生氧化反应B.P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反应过程中转移OH-的物质的量为0.25bmolD.待测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3、常温下,用一定浓度的氨水滴定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土壤浸出溶液,溶液的pH变化与滴入氨水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土壤是酸性土壤B.当溶液中C(H+) = C(OH-)时,消耗氨水的体积为9mLC.M、N点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一定相等D.将20mL此氨水与10mL同浓度的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存在C(NH4+)>C(Cl-)>C(NH3.H2O)>C(OH-)>C(H+)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一定做负功B.物体做曲线运动动量一定变化,加速度不一定变化,C.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了引力常量D.电场中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电势一定越高15、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过去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而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比过去高了50公里。

由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宫一号的运行速度小于天宫二号的运行速度B、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小于天宫二号的运行周期C、神舟十一号飞船如果从343公里的轨道变轨到393公里的对接轨道机械能减小D、天宫一号的加速度小于天宫二号的的加速度1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L的电阻大于电源的内阻r,闭合电键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灯泡L变亮B.电源的输出功率先变大后变小C.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减少D.电压表读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读数的变化量之比恒定17、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放着质量为m的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

若将一个质量为2m的物体B竖直向下轻放在A上,则 (重力加速度为g) ( )A、放在A上的一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2 mg /3B、AB一起向下运动过程中AB间的压力一先增大后减小C、AB向上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将分离D、运动过程中AB物体机械能守恒18、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有一个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电场方向与圆所在平面平行,A、O两点电势差为U,一带正电的粒子在该电场中运动,经A、B两点时速度大小均为v0,粒子重力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在A、B间是做圆周运动B.粒子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C.圆周上,电势最高的点与O点的电势差为2UD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UE R = 19、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速度大小为v 的A 球与质量为2m 静止的B 球碰撞后,A 球的动能变为1/9,则碰撞后B 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20、在光滑斜面上,一个物块从静止开始自由滑动,经过一小段时间后,从某时刻t 1到时刻t 2作用一平行于斜面的恒力F 在物块上,在这段时间内物块做直线运动,已知物块在时刻t 1的速度与时刻t 2的速度大小相等,则( )A .在时刻t 1和时刻t 2,物块的重力势能可能相等B .在时刻t 1和时刻t 2,物块的动量一定相同C .从时刻t 1到时刻t 2,F 对物块可能做负功D .从时刻t 1到时刻t 2,物块机械能守恒21、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 ,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弹簧劲度系数为k ,C 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 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当物块B 刚要离开挡板C 时,物块A 运动的距离为d ,速度为v ,则此时( )A .物块B 的质量满足kd g m =θsin 2B .物块A 的加速度为1F kdm -C .拉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为θsin FvD .此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为2111sin 2Fd m gd m v θ--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22.(5分)图甲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下面一些实验步骤:A. 用天平测出重物和夹子的质量B. 把打点计时器用铁夹固定在放到桌边的铁架台上,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面内C. 把打点计时器接在交流电源上,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D.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上端用手提着,下端夹上系住重物的夹子,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于静止状态E. 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释放纸带,再断开电源F. 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R R 0 V R V a b P S 1 E R'S 2 G.. 更换纸带,重新进行实验(1)对于本实验,以上不必要的两个步骤是(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O 为打出的第一个点,A 、B 、C 为从适当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它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个点,若重物的质量为0.5kg ,当地重力加速度取g=9.8m/s 2,由图乙所给的数据算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①从O 点下落到B 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J ;②打B 点时重物的动能为 J 。

23.(10分)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一量程为300 mV 的电压表的内阻R v (约为300Ω)。

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好电路,把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P 滑到a 端,闭合电键S 2,并将电阻箱R 0的阻值调到较大;②闭合电键S 1,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③保持电键S 1闭合和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不变,断开电键S 2,调整电阻箱R 0的阻值大小,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的三分之一;读出此时电阻箱R 0=596Ω的阻值,则电压表内电阻R V =_____________Ω。

实验所提供的器材除待测电压表、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Ω)、电池(电动势约1.5V ,内阻可忽略不计)、导线和电键之外,还有如下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A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0ΩB .滑动变阻器:最大值阻10ΩC .定值电阻:阻值约20ΩD .定值电阻:阻值约200根据以上设计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