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试卷九年级历史注意事项:本次考试历史试卷共4页,分选择题(共25分)和材料题(共35分)两部分。
全卷满分60分。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材料题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作答,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2.石天禄神兽,是汉代的祥瑞之物,像老虎又像狮子。
狮子生于中亚一带,未见于中原地区。
汉朝物品具有中亚地域特征主要得益于A.以德化民的宣传 B.丝绸之路的开通C.盐铁官营的推行 D.轻徭薄赋政策的开展3.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A.古代民族融合 B.古代宗教传播 C.古代商业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4.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该运河开凿于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隋炀帝统治时期 D.康熙帝统治时期5.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这则材料反映明朝强化A.对边疆的管辖 B.思想控制 C.军事力量 D.君主专制6.《中国通史》中描述:“旋议定《和约》十款。
其中重要的:……(二)割让奉天南部和台湾、澎湖。
(三)赔款二万万两。
”“《和约》”指的是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诗中“确立毛公统率兵”是中共A.一大 B.遵义会议 C.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8. 李宗仁曾说:“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
加之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才有辉煌战果。
”文中“战果”指的是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9.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
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
”这部“文献”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D.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0. 始创于清康熙八年、久负盛名的中医药企业同仁堂,在历经近300年的风雨历程后,掌门人乐氏响应中共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 承包责任制B. 私有化C. 公私合营D. 中外合资11.“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材料叙述的是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政治协商制度C. 多党合作制度D. 一国两制政策12. 观察右图(单位: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3. 下列选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②科举制度的废除③人民海军的建立④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A.③②④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14.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这个时间大致位于年代标尺中的15. “9-11世纪罗马天主教会的实力日益炽盛,它成为一个超国家的宗教权力机构。
”引文中的这种现象说明A.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C.教皇的统治深入人心 D.国王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16. 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阿里巴巴以排名第23位居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上。
该网站名称出自哪个国家(地区)的民间故事集?A.古代希腊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阿拉伯17.哥伦布在临终遗言中写道:“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
”文中“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实际指的是A.好望角 B.印度 C.美洲 D.非洲东海岸18.与右图人物相关的历史史实是A.率领印度起义军抗击英军 B.萨拉托加战役中大败英军C.率军攻打巴士底狱 D.率领起义军抗击西班牙军队19.“每一位伟大人物,都蕴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想了解近代音乐家的故事,可阅读A.《牛顿传》 B.《贝多芬传》 C.《达尔文传》 D.《毕加索传》20.《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了。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创斯大林模式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21.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根据巴黎和会而建立B.建立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C.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D.这一体系没能长期维持下去22.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去25年来,没有谁比我更彻底地反对共产主义……进攻苏联,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岛的前奏。
因此,苏联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
‛这反映出A.丘吉尔不再反对共产主义B.苏联存亡事关英美的命运C.英美已结成反法西斯同盟D.苏联欲拉拢英美抵御德国23. ‚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材料中的“外部条件”指的是A .发动对外战争B .美国扶持C .废藩置县D .发展教育24. “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的具体措施是A .推行杜鲁门主义B .成立北约C .实施马歇尔计划D .分裂德国25. 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
这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A .经济全球化B .经济集团化C .经济信息化D .经济市场化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
——《宋史》材料三 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
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我国古代哪一项技术发明的工艺流程?改进这项发明的关键人物和所处的朝代分别是什么?(3分)(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发明的运用?这一发明的运用有何优势,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4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清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束缚明清科技发展的因素。
(3分)28.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材料二材料三欧盟把创办‚知识化欧洲‛列为自己的目标。
一大批电脑数字化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畅销不衰,独领风骚50年。
…使帝国主义原有的‚炮舰政策‛瓦解,而转向对‚科技的追求‛,一些地区强国走向了利用最现代国际战略和科技成果挤进世界大国的行列,而这种道路是对世界秩序的巨大冲击。
——《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原因。
“工业中的革命”最先在哪个国家发生?“蒸汽和机器”首先在哪一行业获得应用?(3分)(2)从材料二中指出“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最快的是哪个国家?促进该国工业增长快速的政治和经济事件分别是什么?20世纪初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的是哪个国家?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欧洲国家工业产量的位次发生什么变化?(5分)(3)材料三中“欧盟”建立于何时?“知识化欧洲”、“电脑数字化”是要融入什么成果?据材料归纳“帝国主义”追求目标的变化。
“这种道路”指的是什么?(4分)(4)综上所述,概括推动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的动力。
(1分)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阶段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
)26.(1)造纸术。
(1分)蔡伦。
(1分)东汉。
(1分)(2)火药运用于军事。
(1分)增强军事力量。
(1分)政权并立,战争频繁。
(2分)(3)从先进转为落后,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1分)八股取士制度;封建制度。
(2分)27.(1)魏源。
(1分)鸦片战争。
(1分)师夷长技以制夷。
(1分)(2)维新思想。
(1分)光绪帝。
(1分)(3)中国同盟会。
(1分)辛亥革命。
(1分)将革命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
(1分)(4)李大钊。
(1分)《新青年》。
(1分)马克思主义。
(1分)(5)进步书籍、刊物有利于新思想的宣传,促进新思想的传播。
(1分)28.(1)市场在扩大。
(1分)英国。
(1分)棉纺织业。
(1分)(2)美国。
(1分)美国南北战争、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2分)德国。
(1分)德国超过英国和法国。
(1分)(3)1993年。
(1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1分)由炮舰政策转向对科技的追求。
(1分)利用最现代国际战略和科技成果挤进世界大国的行列。
(1分)(4)借助科技力量;维护国家统一;扩大市场需求等。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