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江西省上饶市第七中学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
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 ) A.以排行为氏B.以山河之名为氏C.以封地(国)为氏D.以祖先名字为氏2.西汉政权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继续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并重视“以德化民”,使国库充盈、粮仓丰裕,历史上把这一局面称为()A.文景局面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3.宋代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在广州、杭州、泉州等地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这里的“专门机构”是指A.中书省B.门下省C.蕃坊D.市舶司4.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按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辛亥革命》②《鸦片战争》③《甲午风云》④《火烧圆明园》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③①D.④①②③5.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①自强求富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民主、科学④“停止内战,一致对外”A.④②③①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①④②③6.“1926年,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上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诗歌,诗中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A.推翻袁世凯的反动统治B.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D.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7.《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中客观上符合上述思想的有①“一五计划”经济建设②“三大改造”③“大跃进”运动④人民公社化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漫画《梅开三度》(如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发展状况。
它所反映的是()A.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B.工业化建设的突飞猛进C.外交领域的巨大成就D.国防建设的三位一体9.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特区的代表;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坡,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坡”“创客之城”等美誉。
“它“是指A.汕头B.厦门C.海南D.深圳10.一位著名的宗教界人士说:“美国有办法抓住和绞死伊拉克的前总统萨达姆,但却无法拿掉萨达姆在被法庭宣布死刑的那一刻还高举着的《古兰经》,无法封住萨达姆在脖子套着绞索的那一刻还高喊‘让穆罕默德作证’的那张嘴。
”据此可知,萨达姆信仰的宗教是()。
A.道教B.基督教C.佛教D.伊斯兰教11.在雅典人看来,在平等公民组成的城邦中,以一人高高凌驾于全邦人民之上是不合乎自然的。
如果某行政官权势太大,就可能危害国家,公民就可以在每年举行一次的秘密投票中把他驱逐出境。
这种放逐法类似于现代的()A.弹劾B.监察C.任免D.制衡12.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当时的世界:“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A.美、苏都成为超级大国B.美苏共同对付法西斯C.美苏军事实力接近D.美苏“冷战”对峙二、填空题13.我国陶瓷业高度发展。
唐朝时,_____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_____最为著名。
14._____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他的代表作。
三、判断题15.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判断对错)四、综合题16.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时代主题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它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条约。
﹣﹣高中人教版《20 世纪战争与和平》材料二:1917 年 11 月 7 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
……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法德代表的是新欧洲,因为从1870年到1945年主要发生在法德之间的几场大战导致了欧洲的分裂而法德轴心共同推动的欧洲整合,一直到现在对整个欧洲都有强大的吸引力。
”——2003 年约瑟夫•奈《欧洲的力量太强大不能忽略之》材料四: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人教版九年级下(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和约》对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列举事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至少两例)(3)材料三中“法德轴心共同推动的欧洲整合”指的是什么?指出其进步意义。
(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列举 20 世纪末典型事例。
(5)材料四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人类应该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17.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某校九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改革之迫)材料一:在1825至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
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它的目的是什么?(改革之新)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世界史》(2)材料二中的“大萧条”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的“试验”指的是什么?该“试验”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新”在何处?(改革之功)材料三: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
苏俄却遇到了巨大困难……人民生活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世界史》(3)为解决材料三中“人民生活困苦”的问题,1921年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后来,苏联领导人又采用什么建设模式为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深化改革有何启示。
18.纵观中国历史,清朝前期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横看世界历史,清朝前期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18世纪时中英两国的重要国家机构(如下图)材料二:以中国最为自豪的农业为例,到1840年,千年前的耕作方式基本没有变化,全国人均粮食仅200公斤左右。
而在英国,每个农场都有一部蒸汽机;在美国,人均粮食已接近1000公斤。
材料三:清朝前期编纂了一批类书、政书、字典、律例、军事方略、诗文汇集……在《四库全书》编纂期间,凡是不利于清朝的,或是触犯了他们的忌讳的,都要加以删除和窜改,或是大量地进行销毁,甚至连宋代的书写到抗金的,明代的书写到抗元的,也遭到同样的厄运。
材料四: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材料五:康、雍之世,政治还算清明,财政亦颇有余蓄。
到乾隆时,虽然政治业已腐败,社会的元气,亦已暗中凋耗了,然表面上却还维持着一个盛况……清朝的衰机,可说是起于乾隆之世的。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2)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材料二中,英美等国农业发展超过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如何评价材料三中清朝前期统治者的“编纂”行为?(4)材料四中的“殊死决斗”指的是哪一次战争?(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五中“清朝的衰机”的内部因素。
参考答案1.C【详解】依据课本所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赐给受封的诸侯,叫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诸侯国,他们以自己的封地为姓氏。
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
故B符合题意;文景局面的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光武帝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朝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4.C【详解】根据题干“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鸦片战争开始于1840年,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于1894年,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④③①,所以C项正确,ABD排列顺序错误,故选C。
5.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自强求富是18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的口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③民主、科学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④“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1936年西安事变时期的主张。
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③②④,故选B。
6.C【解析】试题分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
考点:国共第一次合作点评: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了学生对国共第一次合作目的的理解,属中档题。
识记北伐时间、经过和结果。
7.A【详解】依据题目中的材料“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知是发展社会的生产力,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所以①②正确,③④是错误的经济措施,其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