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班级管理方法4篇魏书生班级管理方法第1篇魏书生班级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
具体包括竞内赛机制、代谢容机制、协调机制、督导机制、引导机制、监控机制。
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
的确,魏书生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认识之一,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人本”思想的发展,它并非魏书生的创造,然而魏书生管理本身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其教学策略之高明,教学手段之巧妙今人称道。
魏书生班级管理方法第2篇一、竞赛机制竞赛机制是魏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明显特点之一.有一次,学习委员收书费,他要一个一个收,魏书生说,我没有让你这样收,你可以用手表啊.学习委员很聪明,马上拿着手表说,同学们注意了,各小组组长请站在你们小组的左侧,下面我们要开展收书费比赛,各就各位,预备开始.书费很快收起来了.可以想见,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小组分得很细,工作讲求竞赛.这样,既活跃了教室的气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代谢机制魏书生直接参与指导管理活动,但魏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他设立了值周班长(自报,轮值两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地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
同时他要求学生照章办事,责任明确。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凡事皆有章可循。
这里的临时常务班长制,就是所谓的代谢机制,班长象人体内的血液一样,不断的循环,常换常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协调机制魏书生首先注意到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协调,通过完善两条渠道,提高了管理的实效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魏书生除注意直接参与管理外,他始终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相互管理上。
另外,他让学生办《班级日报》,沟通了同学间的联系.促进了班集体的班风建设,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为学生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他管理注意整体规划,分层管理.内外协调,有序运转.由此可以想到,魏书生的"协调小组"在班委的"执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剂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班委的活力。
四、督导机制魏书生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学生民主参与。
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地反映在他们师生共同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有学习检查、有纪律监督、有多种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内容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他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以及管理潜能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与发挥,又大大密切拉近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巨大的自我约束能量,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魏书生的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
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可以想象,一个"督导组"在对班委起着规范,监督,制约的作用。
五、引导机制魏书生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
魏书生在报告会上强调学生能干的事班委不干,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事我不干……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他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六、监控机制魏书生提出"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口号,他还擅长赏识教育,这样就很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他找学生谈话,不管是普通学生,还是"班官们",总能得到学生的真话.这为他能够有效地对班级实施遥控埋下了重重的伏笔.从而实现高度自治。
魏书生班级管理方法第3篇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是对魏书生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特别是对班级管理实践 ,通过理性分析、概括、设计出来的一个理论模型。
一、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与其他班级管理模式不同,它是一个在确认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平等教育的民主思想基础上,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克服了当前普通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和以结构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把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作为班级管理的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保持了完全的一致,是我国普通教育中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班级管理模式。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从班级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单位,是一个社会学习群体这样的概念出发,以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对其做了理性的分析和概括,它包括了魏书生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运行程序、构成要素、构成原则等内容,高度概括了学校教育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因素对班级的影响及学校教育目标和班级管理过程的全部内容。
二、理论基础1 .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生活经验及技艺技能的根本途径。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以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愿望方向发生变化的活动。
在当代教育中,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学校管理目标和社会要求有着重大的意义。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以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从班级管理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功能出发,整合了魏书生在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思想、管理措施、管理目标等要素,建构了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
2 .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管理是人类社会普遍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为保障社会或组织能够在有序状态下实现利益目标而开展的协调活动。
结合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各要素的表现形态,在建构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应用了管理科学中的相关理论,如:古典管理理论中的科学管理理论、当代管理理论中的人本管理理论等等,对诸多要素做了归纳、分析和综合,进而做出概括,形成了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
三、运行程序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是对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做出的一个理性假设,是对魏书生初中班主任工作每三年一个周期形成的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概括。
通常情况下的管理过程是从管理者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过程,具体可表述为:管理者→管理程序→被管理者→管理目标,即由管理者设计管理目标,制定管理程序,通过被管理者的执行,实现管理目标的单向流动过程。
在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由于管理的主体与客体在管理过程中有着一个共同的管理目标,又由于被管理者即管理的客体在这里同时也是管理主体,所以一般意义下的管理过程发生了变化,表述形式演变成了:管理者←→管理程序←→被管理者←→管理目标,其管理过程既是管理主客体双方互动的过程,又是双方在同一目标意义下同向联动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内蕴了其模式的运行程序,其表述形式是:设计目标←→执行程序←→参与管理→→实现目标。
充分体现了魏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思想和管理过程中的科学思想。
四、构成要素1 .班主任班主任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普通教育中,班主任是实施班级管理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是代表着社会规范与利益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
在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中,他摒弃了传统文化观念下形成的职业观念及影响,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个体,强调班主任的服务意识和服务作用,形成了真正平等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他说: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是为学生服务的“公仆”,是为学生人生航船摆渡的“船工”。
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魏书生通过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人作用,淡化自己班主任的教育者、管理者的色彩,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机制。
2 .民主化科学化“班级管理要靠民主与科学”是魏书生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对班级管理的一个理性认识,同时也是班级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魏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施管理的具体途径和过程。
在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民主”一词的意义指向是被管理者(学生)舒张个性,实现全面发展的自由,具体内容是:( 1)确认在班级管理中师生的平等关系;( 2)确定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独立人格;( 3)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4)确订在班级管理中执行民主的程序。
“科学”一词赋予更多的是方法意义的内涵,其具体内容是:( 1)确定的班级组织体系和组织程序;( 2)确定的每个成员的管理职位和管理职责;( 3)确定的日常工作管理程序和计划;( 4)建立计划立法系统、检查监督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三者联动的管理程序,保证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民主化”在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是其实施民主管理思想的具体途径和过程,可归纳为四方面内容:(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完善学生自然的人性。
“育人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然人性,”魏书生把尊重学生的自然人性放在了育人工作的第一位,是对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一个根本超越。
他所说的“人性”是“那些真诚、善良、勤劳、尊重人、关怀人和愿意为别人、为社会的利益做出自我牺牲的品质”,承认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在班级管理中,是营造班级民主的环境氛围、实施民主管理的前提条件。
( 2)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班级要实行民主管理,关键是班主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魏书生认为这是实行民主管理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在师生双方关系上,魏书生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互助关系,教师帮助学生发展、完善自己,使人生更有意义,”这样“师生关系和谐了,班集体便有力量克服前进中的阻力”。
( 3)“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学生的主人作用。
”魏书生认为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在班级管理中“如果不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他们就会丧失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心,失去对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
因此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力求使每位学生对班级的各项制度、规定和活动都有表决权、建议权和批评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