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门设备
五、PSL及IBP等辅助回
1、IBP盘回路
2、PSL回路
一、系统配电
屏蔽门系统配电包括驱动回路配电、灯带配电和控制回路配电。 屏蔽门系统为一级负荷,车站低压配电系统提供两路三相380V电源,通过电 源自动切换箱为屏蔽门系统驱动回路提供交流380V电源,为灯带提供交流380V电 源,为控制回路提供交流220V电源。电源自动切换箱设置在屏蔽门系统控制室内。 出于安全防护因素,屏蔽门系统需要与车站其他系统隔离,通过对驱动回路、灯带、 控制回路电源设置隔离变压器实现,把屏蔽门系统电源作为独立系统配置。 驱动回路电源主要为门单元提供稳定的电源,可采用智能高频开关直流电源, 可采用大型交流UPS。UPS一般由UPS主机、蓄电池、电池充电机、馈线柜等组成。 蓄电池多采用铅酸免维护性,充电机多用高频开关模式。经过UPS输出电压变化为 ±3%,频率变化为±0.2%。当市电发生输入故障时,由蓄电池为门单元供电,电池 容量满足完成3次开、关屏蔽门系统要求,并维持屏蔽门静止状态30min,同时向 屏蔽门系统发出报警信息。当市电回复时,能自动恢复正常运行模式。 配电单元在驱动回路的电源分配方面主要考虑分散电源故障风险,通常按列车 每节车厢数量作为驱动电源配送回路数量,每一回路为每一节车厢提供一个门单元 的驱动电源。如图8-1所示为典型的一站两侧站台屏蔽门系统配电图(一侧站台三 节车厢12道门单元的配电框图) 屏蔽门附带顶箱灯带时,机房内还为每侧站台设置照明配电箱,并使用隔离变 压器将屏蔽门系统的照明回路与低压系统隔离。
(14)非密闭结构屏蔽门的通风面积应满足设计要求。 (15)半高屏蔽门的高度应不小于1.2m,半高屏蔽门距站台边缘的距离应满足设 计要求。 (16)屏蔽门所产生的噪声峰值应不超过70dB(A)。 (17)屏蔽门应设置就地控制盒,用于单樘滑动门的测试、调试和维修。 (18)屏蔽门所能承受的人群挤压载荷应不低于1000N/m² 。 2、门体结构及力学性能要求 (1)门体与建筑主体的连接结构宜设计有三维调节功能,其强度、刚度应满足设 计要求。 (2)门体结构钢制构件应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 (3)门体结构的立柱和横梁等构件采用焊接结构时,应在制造企业加工成独立的 部件。 (4)滑动门门扇应设置解锁机构,应急门门扇应设置推杆锁。 (5)玻璃与门框宜采用橡胶条镶嵌或粘接方式固定并安装,采用粘接工艺时,宜 选用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玻璃与门框镶嵌槽口的配合尺寸、硅酮结构密封 胶的厚度与宽度应满足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022003)的规定。 (6)互动门门扇下部的导向滑块应选用非金属耐磨材料,并易于更换。 (7)对于设有滑动门导槽的屏蔽门,导槽内应考虑排屑措施。
表8-1 项目 边长L
门扇及装饰面板的尺寸与形位公差 尺寸 ≤2000 >2000 <2000 对角线差L 2000≤L≤3000 >3000 —— —— 允许偏差 ±1.0 ±1.5 ≤2 ≤3 ≤4 +3 0 +0.5 0
结构密封胶注胶宽度 结构密封胶注胶厚度
<5
接缝宽b 5≤b≤10 >10
(7)屏蔽门整体结构在工程设计给定的载荷或载荷组合作用下,门机、门扇等运 动构件不应发生功能障碍,强度、刚度、疲劳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门体轨道 侧的最大绝对变形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1)门体高度应小于等于4000mm时,最接近列车动态包络线的构件的最大变 形量应不大于15mm。 2)门体高度大于4000mm时,最接近列车动态包络线的构件的最大变形量应 不大于20mm。 3)半高屏蔽门顶部最接近列车的构件的最大变形量应不大于15mm。 4)半高屏蔽门活动门扇的最大变形量应不大于50mm。 5)所有门体构件均不发生永久塑性变形,残余变形量应不大于1mm。 (8)屏蔽门结构应考虑温差变形以及建筑主体的非均匀沉降和伸缩缝的影响。 (9)屏蔽门系统宜设置相对独立的监视及控制系统。 (10)屏蔽门监控宜以车站为单位独立设置,并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 (11)当屏蔽门与列车车厢有等电位要求时,正常情况下人体可触及的屏蔽门金 属构件应与土建结构绝缘,绝缘范围内门体金属构件应满足等电位要求。 (12)屏蔽门主要构件及设备应能在站台侧进行维护、修理和更换,并满足运营 要求。 (13)密闭结构屏蔽门的气密性应能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
(5)屏蔽门供电电源 1)电源宜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配置。 2)应采用一级负荷供电。 3)驱动电源和控制电源应分别独立设置。驱动备用电源的储能应能满足30min 内至少完成一次开、关滑动门的循环,控制备用电源储能应至少满足负载持 续工作30min。 4)驱动电源与车站低压配电系统隔离等级不小于5MΩ。 5)控制电源与车站低压配电系统隔离等级不小于5MΩ。 6)电源装置外壳防护等级不小于IP31. (6)屏蔽门系统接地 1)当屏蔽门有等电位要求时,门体连接至钢轨(即与钢轨等电位)。 2)门体与车站结构之间的绝缘电阻大于等于0.5Ω。 3)门体应保持有效的电气连接,其总电阻值小于等于0.4Ω。 4)滑动门应与门体其他部分结构应保持等电位。 4、加工要求 (1)零部件加工尺寸及形位公差应符合设计要求;未注重公差应不低于国家标 准《一般公差 未注重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1804-2000) 规定的m级。 (2)门扇及装饰面板等部件的尺寸与形位公差应符合表8-1的规定。
二、控制系统组成
屏蔽门系统集成应用了微机智能远程控制、网络技术、伺服驱动、锁定机构、 安全技术元件、UPS电源技术、安全玻璃技术及精密机械技术等,实现了良好的人 机界面,具有安全、可靠、电磁兼容、防护等级高等性能。 屏蔽门控制系统有门机电气系统、中央接口盘、PSL及IBP等辅助回路组成。
三、门机电气系统
部位)有一个垂直于螺杆的锁定槽。锁定销(与螺母一起)在滑槽内移动,当 门机达到“门锁定”位置时,锁定销跌入垂直锁定槽,门扇锁定。 (2)带式门机单元。如图8-3所示为带式门机单元基本构成。 带传动的原理是:电动机通过齿轮箱进行减速,驱动主动轮,带齿的驱动带与 主动轮通过啮合转动,从而使固定在驱动带上的滑动门运动。通过闸锁的凸轮 锁定并触发开关。 2、门锁机构控制 门锁机构是门机的一个安全装置,当DCU控制滑动门关闭时,滑动门的锁 定销进入门锁锁定机构,防止非正常打开滑动门,此时DCU接收到门锁定位置 检测开关反馈回来的锁定信息。如图8-4所示为锁槽式门锁机构。图8-5~图8-7 所示为凸轮式门锁机构,其中图8-5所示为凸轮式门锁位置图,图8-6所示为凸 轮式门锁效果图,图8-7所示为凸轮式门锁动作示意图。 当DCU控制滑动门开启时,凸轮式门锁需要DCU发出控制指令,使门锁电 磁铁释放锁定销,并经门锁定位置检测开关反馈回来的释放信息驱动电动机转 动,从而开启滑动门;而锁槽式门锁则直接由DCU驱动电动机转动,将锁定销 从锁定槽提起解锁后,沿滑轨移动开启滑动门。两种门锁均在对应的滑动门设 有人工解锁机械装置,人工开门时通过操作该装置进行解锁并触动检测行程开 关,DCU释放对电动机的控制,在解锁后由人工推移门扇开门,通常为了保障 安全,DCU在人工开门延迟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门。
(8)滑动门导槽兼作踏步板,且宽度大于100mm时,表面应进行防滑处理。 (9)传动系统宜采用滚珠丝杠或同步齿形带。当采用同步齿形带传动时,应设 置张紧力调节装置,齿形带的运动次数应不小于滑动门的开关次数(100万 次),且使用寿命不少于8年。 (10)滑动门应设置锁紧机构。当滑动门完全关闭时,锁紧机构能可靠地将滑 动门锁紧;开启滑动门时,锁紧机构应能自动解锁。 (11)机械运动及动力学性能应满足的要求 1)完成关门过程的时间在3.0~4.0s范围内可调,重复精度为0.1s。 2)完成开门过程的时间在2.5~3.5s范围内可调,重复精度为0.1s. 3)手动开启滑动门的力小于等于150N。 4)阻止滑动门关闭的力小于等于150N(匀速运动区间)。 5)滑动门手动解锁力小于等于67N。 6)应急门及端门手动开门的力小于等于150N。 7)每扇单元门最大动能不超过10J。 (12)门单元功能应满足的要求 1)手动解锁关门延迟时间:0~30s可调。 2)障碍物探测次数:1~5次可调。 3)障碍物探测间隔时间:0~2s可调。 4)重关门延迟停顿时间:0~10s可调。 5)障碍物探测后滑动门打开度:零至最大净开度可调。
二、屏蔽门系统技术性能要求
1、一般要求 (1)屏蔽门应设置与列车门位置和数量相对应的滑动门。 (2)每侧屏蔽门的两端应各设置至少一樘端头活动门,即端门。 (3)滑动门、应急门、端头活动门应能可靠锁闭,在站台侧可用专用钥匙开 启,在轨道侧应能方便开启。 (4)屏蔽门的整体结构应满足界限设计要求。 (5)屏蔽门所选用的玻璃应采用安全玻璃。 (6)滑动门的净开度应不小于列车门的净开度,所有可开启门的净高度不宜 小于列车门的净高度。
3、屏蔽门系统的监控 (1)一般要求 1)屏蔽门系统的基本操作模式 ①通过信号系统对屏蔽门进行开关控制。 ②通过就地控制盘对屏蔽门进行开关控制。 ③通过紧急控制盘对屏蔽门进行开关控制。 ④通过就地控制盒对单樘屏蔽门进行开关控制。 ⑤在站台侧用钥匙或在轨道侧通过开门把手打开滑动门,该模式具有最高优 先级。 2)屏蔽门系统设备应具有过流、过压保护,当外部电源电压在±20%范围内 波动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3)中央控制盘及门控器应配置通信接口,可下载软件及调整参数。 4)屏蔽门的控制及监视系统应独立设置,控制命令及重要的状态信息通过硬 线传输,其他的状态信息及故障信息采用总线传输。 5)滑动门的运动速度曲线应能调整,并可集中下载到每个门控器。 (2)控制系统 1)一个逻辑控制单元控制一侧屏蔽门,每侧站台的逻辑控制单元之间应相互 独立。 2)逻辑控制单元应设置与信号的接口。 3)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0.5
±0.8 ±1.0
第二节:配电与控制系统
一、系统配电 二、控制系统组成
1、门机控制单元的结构 2、门锁机构控制 三、门机电气系统 3、门头指示灯 4、电动机驱动与滑动门位置控制模块 5、门控单元(DCU) 1、所有门关闭与锁紧回路 四、中央接口盘 2、来自信号系统的开关门命令回路 3、IBP/PSL/信号系统的开关门控制命令回路 4、单元控制器(PE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