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推手五个基本动作太极拳推手五个基本动作推手是检验太极拳功底的一种重要方式,下面给大家介绍推手中五重要的姿势。
第一种姿势叫挽花,可以单手挽也可以双手挽,比如甲乙两人对立,两脚不动,甲与乙两脚套在一起,互相用滑空的方法,对挽连绵不断。
彼此用牵牛之法,将脚跟牵动。
有功夫时,让你有牛大之力也牵不动,脚蹋地丝毫不动。
两手如称杆之灵,用缠丝劲,如蚕作茧,丝头不断,完全是用巧。
推得功夫成熟时,特殊表现:未会牵牛意如何,两手犹如用丝箩,年年祈与人间巧,不到人间巧更多。
第二种姿势叫挤。
就是甲乙两人交手,甲的左腿进入乙的右腿里面,彼此都是弓步法,甲用双手按住乙的胳膊,乙用滑空法走出去,用两手捋住甲的右胳膊往左引,甲用右肩靠住乙的胸往外挤,又用乙的背折靠的方法,将甲的来劲滑空,用两手按住甲的胳膊,甲用滑空法走出去,捋住乙的胳膊,乙用棚劲,棚住甲两手,右腿后退一步。
甲左腿往前一步蹋到乙的右腿里面,乙用双手捋住甲的左胳膊,甲用左肩靠住乙的胸,又用乙的背折靠的方法。
乙用滑空之法走出,捋住甲的左胳膊。
甲棚住乙的两手,用左腿往后退一步,内脏有打左肋靠之法。
乙用右腿往前进一步,如此两个人一来一往对推,不间断,这样推法就成圆圈了,棚捋挤按也都用上了,十三式的精华也都会在其中。
推成之后,离开推手就可以得到技击的作用。
这样推成功后的特点表现是: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第三种姿势叫推手,甲乙两人对立,彼此两脚不动,甲用双手按乙胳膊,乙用棚法将甲滑空,。
乙再用两手按甲胳膊,甲用棚法将乙滑空。
可以推得很长时间,什么时侯没有力气,什么时候停下来,这个推手的方法完全杀走法,也就是滑空之法,两人推得功夫纯熟时,推得身上比冰凌还滑,胳膊如棉花裹铁。
两个人的内劲接连得如胶似漆,粘沾不散,这个功夫推的只有半个圈,只有一个按,一个棚,没有捋和挤。
推得长久时特点表现:滑如冰凌,粘如胶,软如棉花,硬似铁。
第四种方法叫捋。
就是甲乙两个人把棚捋挤按四种方法套在一起,手法与第三种的推法一样,与第三种推法不同的是;甲乙二人的前腿肚都要铺地,在地上盘旋,使裆内都有弹簧力,这个推法完全是叫下盘稳固腿上有力,也就是陈氏一代太极大师陈长兴所说: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这个方法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
这个方法推成功之后,特点表现为:两腿仆地犹顽石,下盘稳固定根基,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动鸟难飞。
第五种姿势叫花步。
就是甲乙二人的手法和步法与第三种相同,二人推过三四个回合之后,彼此都变了方法。
就是舍己从人,随机应变,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方法。
两个人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方式,彼此或用垫步,或用偷步,或用横步,或用跃步,灵活运用。
步为周身之枢纽,灵与不灵在于步,活与不活在于步,有时该进两步的进两步,该进三步的进三步,彼此两手套在一起。
或用肘,或用靠,乘虚而入,乘空而击。
甲攻乙,乙用滑空之法将甲的来劲滑空(引空),乙用攻法攻甲,甲用滑空之法将乙的来劲引空。
甲乙彼此围攻之势互不相让,就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强中还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英雄。
这个推手之后特点表现为:二人推手如围棋,一来一往见高低,围到山穷水尽处,陡然一势判雄雌。
太极推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手,太极推手也绝对不是摔跤或者是盘手绕圈子,她是用来检验太极拳架是否准确的一种训练方法,是进阶太极散手的一个过程。
cntaijiquan很多人都这么抱怨,这擂台上的比的是太极推手吗?怎么看上去象摔跤啊。
其实,太极推手从其功能上来说并不非常适合用于比赛的,她不是摔跤或者是盘手绕圈子,她只是检验太极拳拳架是否准确的一种训练方法,是进阶太极散手的一个过程。
练拳架是训练知己的功夫,能够培养内气,增长内劲,提高功力。
而推手可以用来训练知彼的功夫,不推手就不知道如何应付对方的进攻,也不会知道自己拳架哪里有缺陷,也就不能进一步准确拳架,也就很难再提高功力和技术。
既然太极推手是一种训练方法,开始时就需要双方的互相配合,需要喂招和拆招,开始阶段说好谁喂招,谁拆招。
喂招的人要根据对方的水平给多大的力,给什么方向的力,而拆招的人需要考虑的是用哪个招式可以不丢不顶的化掉对方的那个力。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产生了丢顶,那就要在拳架上找问题并加以改正,然后再定型拳架,然后才是融汇贯通。
以后喂招的人可以加大力的强度、速度并改变力的方向,而拆招的人始终要贯彻不丢不顶地将拳中的招式发挥的淋漓精致。
当这种不丢不顶变成本能的时候,太极推手也就过关了。
cntaijiquan有人说我第一个提出太极拳需要检验,其实推手就是检验太极拳是否准确的方法,这绝对不是我第一个提出的。
只不过是很多人渐渐的把这种法则遗忘了,变成了拳架是拳架,推手是推手,这就不是很妥当了。
我一再强调太极拳需要检验,一是要检验定式动作的准确性,二是要检验运行线路的准确性。
定式动作的检验就是让对方在各个方向加上力,这个力能够传到足底。
太极拳其理论基础是太极的阴阳之理,而生理基础是中医的经络和骨骼学说。
定式动作必须符合经络和骨骼最佳的传力和受力点,才能将对方的力传到足底并承受住对方的力。
这也应了太极拳经典中的“太极拳需支撑八面”一说。
运行线路的检验是让对方推这你,你能够让对方在使不出力的情况下完成太极拳动作。
如果让对方使出力的情况下做动作,那就是顶;而为了让对方不出力,自己完不成动作就是丢。
因此检验动作就是训练不丢不顶的一种方法。
让对方推着你做动作就是太极推手的一种简化方式。
cntaijiquan要玩转太极拳需要功力和技术,缺一不可,就像太极阴阳的两个方面。
常言道“一力降十会”,“一巧破千斤”,看上去相互对立,但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为根、相互转化的。
通过拳架的训练能够增加内劲,增加功力。
通过太极推手的训练能够使不丢不顶的技术得到强化。
而推手训练又能够规范拳架提高功力,功力提高了,就会象大人玩小孩,不丢不顶的技术又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最后的太极散手就是功力和技术的完美结合,而做到“温柔时使人毫无痛楚,而翻跌绝妙;猛烈时亦可使人如受巨浪冲击”的技击高层境界。
要达到太极拳技击的高层境界,太极拳架拳架和推手训练缺一不可,但其根本是在拳架上,因为准确的拳架是快速产生内气、内劲的方法,有了内气才能在身体上产生阴阳、虚实变化,才能体现太极拳独特的技击魅力,推手是一种检验太极拳拳架是否准确的训练方法。
cntaijiquan太极推手,又称推手、打手、揉手、擖手,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推手的基本技术包括掤、、挤、按、采、挒、肘、靠八法。
推手时两人手臂相搭,按一定的程序相互推挽,周而复始,俗称打轮。
在打轮过程中,双方力争牵制对方,使其失去平衡,趁势将对方发放出去。
推手时双方必须保持手臂沾连不脱,在互相粘随的运转中动摇对方重心。
推手禁用腿法,也不准使用摔跤、擒拿、击打等方法。
它是一种彼此制约、掌握平衡、刚柔相兼、别具一格的对抗运动。
有些地区流行的推手,允许使用擒拿和踢撞等法,但多数地区是禁用的。
推手的形式很多,可分不单推手、双推手、安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推手、散推手等。
其中最基本的是定步推手,又称四正推手,即采用掤、、挤、按四法推揉打轮。
活步推手是在安步的基础上脚步移动,一进一退,直线往返,也有的两人侧身走成圆形。
大捋推手是用采、挒、肘靠四法按顺序打轮,因其劲力多为斜向,又称四隅推手,其脚步移动成弧形,进者三步,退者两步,边走边转。
散推是不拘形式、不固定程序打轮的推手。
推手的运动特点是不丢(不脱离)不顶(不顶撞),以静待动,以柔克刚,与太极拳的要领是一致的。
太极拳推手歌任人巨力来打我, 风吹杨柳随风摆。
化解来劲随意动,意动神随劲相连。
不重招势但在意,有意无意是真艺。
分力走化合劲出,轻灵巧妙多变化。
一分一合一循环,循环往复是一圈。
八法八劲并五形,进退顾盼十三势。
环环相扣意不断,势势相接劲相连。
成败得失在截劲,截头截尾中间分。
截来截去处处空,来头去尾真轻松。
任督冲带奇经通,阴阳跷维八脉转。
上下相随身一家,左右相顾不出圈。
进退自如随心欲,开合伸曲变化灵。
来去一圈其中妙,一呼一吸一太极。
太极拳散手秘诀谱前言一、预备式及呼吸法纳新吐故气须圆,摄得真精鼎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坐腕沉肘势自然。
纳气两手托上行,提自丹田升在胸。
腹收精气全提注,势若腾空上苍穹。
待得吸尽变成吐,清气沉来浊气除。
腹松手按归元侯,浑然一息还太虚。
二气循环无先后,演成六个小周天。
呵吁呼咽吹与嘻,内外相生一念转。
* * 常转莫休息,激浊扬清精气添。
漫道添功如添线,月临十五自团圆。
二、太极四正方混沌初分日,阴阳一列看。
掤按像乾坤,捋挤似离坎。
掤劲含刚健,乘龙欲上天。
按顺坤柔德,从人自不难。
捋是刚中柔,顾后更防前。
挤乃柔中刚,发劲莫迟缓。
知此四正方,不外太极拳。
三、揽雀尾式出手含掤似围墙,虽逢强敌莫慌张。
变个圈儿左右化,后步挺劲作中梁。
若逢刚劲倚逞强,顺劲下捋敌难防。
左搬右拦伤人面,或按或捋自思量。
卦象乾健首万物,谨忌上方太刚强。
向下常将按劲先,敌虽强悍不相干。
变挤变捋从君意,拔背含胸最忌偏。
掤按双推须熟练,全凭腰腿作机关。
捋来挤去像离坎,刚柔相济势不偏。
上掤下按随时变,水火既济妙难言。
阴阳配备最称神,揽雀尾势推四正。
世人识得环中妙,真能四两拨千斤。
四、单鞭势式单鞭一势最称雄,左像箭来右似弓。
松肩沉肘挡四面,钢鞭一击追人魂。
近得身来劲变捌,或推或按任君施。
左顾右盼迎头打,进退从人莫相违。
五、提手上势式遇敌推扑双手合,垂肘松肩往下沉。
蹲腿含胸能蓄势,耸面一提见奇功。
下势先从左手掤,右手直探敌裆中。
待他左手抵防后,左搬右提分外凶。
提手本含上下式,全凭起伏建奇功。
气发脚跟劲到腕,管教强敌满天红。
六、白鹤亮翅式两臂环击状若何,闲来无事访白鹤。
自从单鞭逞雄后,顾盼轻灵数着它。
步要丁虚势要纵,即引即击快如风。
腰轮平转脊中正,舒展双翅立鸡群。
七、搂膝拗步式齐肩过胯膝外搂,指点掌印盖当头。
眉间霹雳一声振,强敌命亡魂归阴。
肘外须防敌按推,连环搂打任施威。
任他强硬如山岳,肩头一掌判雌雄。
八、手挥琵琶式双手紧抱一琵琶,折干剪腕用不差。
里外圈儿由我化,挥出专会破擒拿。
上打玄关下打阴,中间便施虎掏心。
此种机关休泄漏,一着伤人祸不轻。
九、上步搬拦锤式先搬后拦叫搬拦,先拦后搬叫拦搬。
这锤夹在搬拦内,乘机击打无后先。
相传共有七搬拦,当中直去在中脘。
左右斜开主肋下,上打咽喉下丹田。
步下往来分进退,迟速封闭认机关。
轻灵坚硬阴阳济,尾闾中正不许偏。
十、如封似闭式如封似闭更出奇,采挒推按四般施。
不像他家凭猛力,开弓发箭准相宜。
双推双扑势更凶,好似猛虎入羊群。
谨防刚劲刹不住,偶然过量即成空。
十一、十字手式左手采来右手提,紧贴紧靠莫相离。
横提骤向裆间去,变着双风贯耳宜。
十二、抱虎归山式抱虎单来贯耳双,举手横上打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