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塔基础知识培训教程

铁塔基础知识培训教程

si nt he i 铁 塔 生 产 常 识随着电力建设的发展,数控设备和计算机放样的引进,乃至ERP 管理模式在行业内的推广,铁塔加工行业已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

行业内有关概念和专业术语的不统一,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本文试图对铁塔加工行业的有关概念、术语进行归纳、整理和定义,供业内人员参考。

一、铁塔的分类所谓铁塔,就是用钢铁型材建成的用来架设高压输电线路的塔状钢构架。

铁塔按不同的归类方式有如下分类:1、按用途分为:直线塔(Z )、转角塔(J )、直线转角塔(ZJ )、换位塔(H )、终端塔(D )、分支塔(F )、跨越塔(K )等。

2、按结构形式分为:酒杯型(B )、三角型(J )、干字型(G )、上字型(S )、桥型(Q )、叉骨型(C )、门型(Me )、鱼叉型(Yu )、鼓型(Gu )、V 字型(V )、正伞型(Sz )、倒伞型(Sd )、田字型(T )、羊角型(Y )、王字型(W )等。

对于生产系统来说,必须认真阅读合同文本,了解相关内容,并查对订货清单、图纸和有关合同附件的正确性。

根据合同要求、本厂生产现状、生产能力、材料库存等情况,制定出该项目的供货计划。

2、审图凡进入本厂,做为生产依据的铁塔图纸,必须经审图确认后方能投产。

审图工作由铁塔(放样)技术员进行,技术科(部)长审核,特殊工程项目由总工程师审核批准。

审图依据:该工程合同甲方提供的加工图纸、定货清单、杆塔明细、技术要求、设计变更和本厂的定型塔目录(铁塔型录)、存档图、放样资料及执行的孔距标准、《GB2694-81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GB 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经审图产生的《铁塔审图记录》和其它资料作为提料和放样的依据。

审图工作的具体作法见《铁塔审图技术规范》。

3、提料提料工作是根据项目的订货清单、设计图纸、经放样产生的明细表和材料库存,提出该项目所需材料明细的工作。

提料分为按重量提料和按长度提料,按重量提料又分为按设计图纸提料和按放样修改后的图纸提料。

按设计图纸提料,是在接到定单后,放样工作还未完成时,为了争取时间,及早平衡库存,安排预采购所用。

提料表的内容为:该工程铁塔产品所需材料的材质、规格、重量等。

按放样修改后的图纸提料,这是准确的用料数据。

可用于平衡库存,安排采购和作为对车间料耗进行考核的依据。

因为,一般放样的修改量与原图不会有太大差异,所以,只是对按设计图纸的提料进行一些修改即可。

为了有效的控制消耗,在角钢构件单件长度大于一定长度时,采取按长度提料。

提料条件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一般角钢长度大于6000mm或角钢规格在100以上,长度大于4000mm时,采取按长度提料。

提料表的内容为:材质、规格、长度、根数、采购料长、重量、件号等。

4、备料备料的原则是,保证生产、尽量减少资金占用。

铁塔所用的材料规格大约有110种以上。

由于铁塔行业是以销定产,只有拿到定单后才能安排生产,而在签定了合同后再去采购这一百多种规格的材料,时间上是完全不容许的。

因此,工厂必须保持适量的材料库存,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如果库存太大,又会加大资金的占用。

那么,保持多大的库存为宜,每种规格又该保存多大量呢?这就要对铁塔的用料进行分析。

根据经验,库存总量一般应与工厂一个季度的产量大约相当。

各种规格的库存量要根据铁塔用料分析(可参考《铁塔用料分析表》),可以将库存材料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最常用、量较大、价值较低的,如材质为q235,规格为40、50、54、63、70和材质为q345,规格为90、100、125的角钢:材质为q235,厚度为5、6、8 和材质为q345,厚度为6、8、10的板。

这类物资应保持最低库存(最低库存量以15天左右的用量为宜);第二类为比较常用,容易采购的,按提料计划采购(见《铁塔用料分析表》);第三类为价值大、不常用、难采购的(见《铁塔用料分析表》)要进行市场调查,摸清货源,需要时即时采购。

这里并不排除根据钢材市场价格的波动,为经营目的进行的适时采购。

此时必须参考铁塔用料分析,尽量采购用量较大的规格。

5、生产(项目)计划生产(项目)计划是根据项目供货计划、库存情况、放样提供的管理数据(以各种表格来反映)、计划期已安排项目的进度和工厂的生产能力,具体地规定着该项目出厂期限和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等生产性指标。

它规定着企业各车间各部门的任务和进度。

(详见《铁塔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体系及其动态控制》)6、放样放样工作是根据设计图纸和供货计划,运用放样软件或计算的方法,校核构件结构尺寸,处理构件间的位置关系,然后,输出生产管理所需数据(如部件制作明细、原材料汇总、紧固件统计、包装明细、特殊工艺统计等)、输出数控设备所需NC数据、编制有关工艺文件(如放样原始材料表、样杆图、样板图、组焊图),制作样杆、样板、卡板、切角板等专用量具的工作。

放样术语铁塔型号(简称塔型):是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编制的,由表示铁塔的电压等级、回路、用途、结构形式、安装方式等含义的一组字母和数码组成的符号。

如塔型110SZT3,就是110kv双回路直线田字型第3号塔。

塔型代号:铁塔型号的数字编号,一般由该塔型的定型年份和数字组成,如8301为1983年定型的01号塔型。

呼称高度(呼高):是指从地面到铁塔最低导线悬挂点的高度。

垂高:塔体某个部位对地面的垂直高度。

一次高:也叫一次坡,是指单线结构图中图面的中心高度。

二次高:也叫二次坡,是指单线结构图中主材的实际长度。

一次坡度系数:下口减去上口的差值的一半除以垂高就是一次坡度系数。

它是表示铁塔坡度大小的量值。

负头:交点到角钢端头的尺寸。

段落:为方便运输和加工以及考虑原材料长度等因素,将铁塔分成若干段的组合,称为分段,俗称段落。

根开:各段接合处的宽度,也叫口。

心线:孔的中心线,也称准线。

准距:角钢背到孔中心线的距离,也称心距。

孔距:孔与孔的中心距离。

端距:角钢端头到角钢第一个孔中心的距离。

边距:钢板上边缘孔中心到钢板边缘的距离。

7、管理数据放样后,经编辑整理产生的管理过程所需数据表格,如《部件制作明细表》、《原材料汇总表》、《紧固件统计表》、《包装明细表》、《特殊工艺统计表》等。

如采用计算机放样,这些表格都可由程序自动生成。

8、“NC”数据“NC”数据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放样后,输出的供数控设备操作的数据。

它可以通过局网或其他软件介质,传输给数控设备,由数控设备直接调用,进行操作。

因不同的数控设备“NC”数据的文件格式各有不同,需经转换方可使用。

9、工艺资料放样后,经编辑、整理、制作产生的,生产工序所需数据表格、工艺图纸及工艺量具。

如放样原始材料表、样杆图、样板图、组焊图样杆、样板、卡板、切角板等。

三、铁塔生产的工艺过程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铁塔生产企业,基本工艺过程可以用以下的工艺流四、铁塔生产的主要工序目前,虽然一些数控自动线进入了铁塔行业,大大提高了铁塔生产的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

但是,目前自动线还不能覆盖所有的工艺过程,一些简单加工件也没必要采用自动线生产,再加上引进自动线资金投入比较大,因此,铁塔生产厂家,一般都采取自动线生产和手工加工相结合的方法。

(一)、手工加工手工加工的主要工序如下:1、下料:根据工艺卡片、图纸、任务单的要求,将型材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及尺寸要求的工艺过程。

2、压号:也叫打钢印,是根据生产指令将产品部件的编号用钢字码压制到产品相应部位的工艺过程。

3、号料:在铁塔部件上根据样杆、样板或图纸划出孔位、孔径符号、火曲线、切角线、切肢线等加工工艺标记的工艺过程。

4、制孔:用机械设备在铁塔构件上制出符合标准的孔,可分为冲孔、钻孔和割孔。

5、切角:指按要求将角钢上的一部分切去,以解决该角钢与其它构件的碰撞问题。

切角方式包括:切小角、切大角、切肢。

切小角是指按要求将角钢端头一个肢边切去一个三角形。

切大角也称切筋,是指按要求将角钢端头一个肢边靠楞部分切去一个三角形,同时也将角钢楞和另一肢边切去一部分。

切肢是指按要求将角钢的一个面切去一部分。

下面是国网公司铁塔制图规定中的有关插图,可供参考,其中“切空角”即为“切肢”。

料,而弯曲时是面向样板的有字面向下弯曲。

卡板:用于检验铁塔构件的弯曲角度及加工切角的专用工具。

8、开合角:包括开角和合角。

开角也叫劈八,将角钢的某一局部根据结构需要加工成大于90°的变形加工;合角也叫拼八,将角钢的某一局部根据结构需要加工成小于90°的变形加工。

9、组对:将焊接结构的零部件,依据组焊图按预先划好的组焊线,在组对台上进行组装,并用点焊工艺将零部件组合在一起的方法。

10、焊接:是指通过适当的物理、化学过程使两个分离的固态物体产生原子(分子)间结合力而连接在一体的连接方法。

有关术语:夹渣:因操作技术不良,使溶池中溶渣未浮出而存在于焊缝中的现象。

气孔:溶池中的气体来不及逸出而停留在焊缝中形成的孔眼。

咬边:在沿着焊趾的母材部分,烧熔形成凹陷或沟横的现象。

焊瘤:熔焊时熔化金属流淌到焊缝以外未熔合的母材上,形成金属瘤的现象。

11、试组装:将放样后加工的螺栓结构零部件,依据放样修改图,按其结构形式进行装配,对设计图纸、放样结果和加工工艺进行验证的过程。

12、酸洗:将工件放于酸液中进行反应,除去表面锈蚀金属的过程。

过酸洗:因为酸洗时间过长,使构件表面基体金属受到了过分的浸蚀,并伴随表面粗糙的现象。

欠酸洗:指构件表面的氧化铁皮及铁锈没有完全被酸洗掉的现象。

13、镀锌:将经过酸洗助镀处理的工件,放于熔化的锌液中反应,使表面形成附着层的过程。

有关术语:附着性:指锌层与基体金属结合的牢固程度。

均匀性:指基体金属表面新形成的镀锌层的均匀程度,是衡量锌层薄厚差别的量值。

附着量:指单位面积的镀锌件上,锌的附着质量,单位用克/米,现一般用锌层测厚仪测量。

打灰:就是除去锌液表面的氧化锌(锌灰)。

锌渣:指铁与锌发生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比锌重,在锌液的工作温度下不熔化,对镀锌质量极为不利。

捞渣:就是除去锌液底层的锌渣。

白锈:当锌层与空气接触后,空气中的杂质在锌层表面形成一种具有腐蚀性的水溶液,形成电解液,而其与稳定性较差的锌层发生化学腐蚀,而产生了粉末状的腐蚀产物,叫白锈。

放炮:由于工件干燥不彻底带有水分,工件进入锌液时水受热急聚膨胀,使锌液飞溅的现象,叫放炮。

流黄水:由于焊缝不封闭或有气孔缺陷,酸洗时使酸液进入。

镀锌后残留在里面的酸液流出,腐蚀锌层使其变黄的现象,叫流黄水。

漏镀:指局部没有镀锌层的一种镀锌缺陷。

明瘤:由于没有碰撞掉锌瘤或碰撞过晚,以及冷却过早的原因,使工件表面的溶锌凝固形成锌瘤,叫做明瘤。

挂灰:由于工件出锅时打灰不彻底、镀锌时工件上下串动不良造成压灰,使锌灰附着于锌层表面的一种现象叫挂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