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年来现代汉语复合词结构研究述评

近年来现代汉语复合词结构研究述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22卷第5期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 Vol.22No.5 2000年9月(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 Edi tion)Sep.,2000近年来现代汉语复合词结构研究述评陈瑶(暨南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2)[摘要]近年来(1994年至1998)复合词结构研究主要有三个特点:1、研究观念相对化;2、研究方法多样化;3、研究目标多元化。

[关键词]现代汉语;复合词结构;特点[中图分类号]H1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72(2000)05-0065-06一、研究观念相对化建国到九十年代初,复合词结构的研究多半是/非此即彼0的研究,即对复合词结构的有关问题经常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而且各持一端,各有一套支撑自己观点的语言事实,只是较少坐下来用对方的语言事实来检验自己的观点。

近年来,研究者们较注意打破前人既有的研究框架,将复合词的研究相对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复合词的研究更贴近汉语的实际。

这种相对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既此既彼0的研究。

这种研究注意分清前人两种相反观点的利弊,根据汉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折中的观点,这种折中并不是一种中庸,而是一种对/非此即彼0研究的反思,是一种使复合词结构研究更接近复合词自身结构规律的积极努力。

如在复合词结构性质的研究中,以前对复合词结构的性质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复合词的结构与短语的结构一致,应是语法学研究的对象(八十年代中期大都这样认为);一种认为复合词有与短语相差很大的结构规律,应是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刘叔新1990)。

近年来,有的研究者通过对形名结构的复合词的深入分析,从复合词结构中的词素类与复合词的词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以及复合词的词性和词素意义关系类型与词序形式有较整齐的因应规律,某些词素序与词序一样能表示语法意义的语言事实出发,对/复合词的形类与其直接成分的形类不同0 (施关淦1988),/复合词的词性和词素意义关系类型一般不与特定的词素序形式相因应0(刘叔新1990),复合词的结构具有词汇性的观点提出疑议,认为复合词结构的研究并不是单纯的语法学或词汇学问题,而是/有一定的语法性质0的问题(王政红1998)。

也就是说,复合词结构的研究应该与语法学和词汇学都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既此既彼0的观念在复合词与短语划界的研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我们知道,由于[收稿日期]2000-01-10[作者简介]陈瑶(1971)),女,湖北武汉市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暨南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博士研究生。

复合词的结构与短语的结构基本一致,因此词与短语的划界问题一直是语言教学与研究的难点。

以前,研究者们从多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但往往研究出来的标准适用于A 类词未必对B 类词适用。

近年来,研究者们一方面尽量想办法划清词与短语的界限,另一方面也认识到词与短语之间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有连续性,存在一个过渡带。

有的研究者将典型的词、介于词与短语之间的复合词、短语分置于X b (词)层、LP(词汇短语)层、LP/FP(词汇短语层与功能短语的相互作用)层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中。

认为复合词所在的词汇短语层一头连接词(X b )层,一头连接短语,既具有词的特性也具有短语的特性¹,同时,他们还用功能短语的理论来区分短语和复合词(见黄月圆1995º)。

尽管这种方法也许只适用于英语等有补述成分存在的语言,但它毕竟反映我们的研究不再在是/此0还是/彼0上做文章,而是在分析汉语实际的基础上,承认/彼0与/此0都有可能的情况下,找出解决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非此非彼0的研究。

这种研究不再是在前人的研究上做查漏补缺的工作,而是寻求一种新的理论或新的框架对复合词结构进行研究和阐释,这种研究使我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复合词结构,从而使汉语的整个语言理论有一种重构的可能性。

可以说,这种研究已经不仅是对复合词结构研究的一种革新,而是一种对目前汉语的结构理论的创新。

如同样是对复合词结构性质的研究,有的研究者提出复合词结构的研究既非语法问题也非词汇问题,而是语义问题。

他们/从语义的理据性的角度去考察汉语的构辞法0(见徐通锵1997»),认识到分析词的语义结构的目的是揭示复合词的理据,而不是把复合词的结构归纳出一些语法类型(黎良军1995);并认为要真正弄清构词法研究的性质,应根据汉语深层编码体系¼的特点,从选择一种新的构词单位)))/核心字0入手,重点弄清辞内字与字之间的语义关系的规律,建立一种/语义构辞法½0。

这里,他们显然并未囿于前人的观点,而是另辟蹊径,希望以复合词结构的研究为突破口,寻求符合汉语实际的理论框架。

不过正如研究者自己所说,这种理论框架的优劣/需要由语言研究的实践来检验0(徐通锵1997)。

又如同样是对词与短语划界的研究,有的研究者意识到此研究的目的不是要将词和短语截然分开,而是要通过划界的研究更好地研究汉语的结构规律。

既然这样,他们认为只要找到适合研究汉语结构规律的新的结构单位,那么/词跟短语的区分就并不那么重要0(冯胜利1997)。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们运用韵律学(Prosody)的理论,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单位$$韵律词,淡化词与短语划界的必要性。

因为从韵律学的角度来看,/汉语里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韵律单位是音步(冯胜利1997)0(音步由音节组成,音节由韵素组成),韵律词是音步在汉语中的实现形式。

同时,由于组成音步的必须是两个音节,每个音节往往就是一个语素,这样,一个音步的实现就往往与复合词的实现有同一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韵律词就是复合词。

不过,/韵律词不必是复合词,但是原始复合词(即最基本、最简单的复合词)必须是一个韵律词(冯胜利1997)0。

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典型的复合词就是/原始复合词0,此时,复合词当然就与部分韵律词完全重合。

同时,那些在传统理论看来归属不清的介于典型的词与短语之间的复合词,在韵律词理论看来,也是音步的实现形式,即也是韵律词。

这样,一旦我们选取韵律¹º»¼½徐通锵认为/辞0是指字组,与一般所说的词含义并不相同。

在二字组中,汉语的骗码体系体现为核心字居前的离心结构和核心字居后的向心结构。

这两种结构方式正是汉语构辞法的两种基本原则。

徐通锵根据汉语社团/比类取象,援物比类0的思维方式的特点,认为汉语编码体系最基本最重要的结构原理是类、象相互依存。

引文是徐通锵对黎良军(1995)论著的评价。

黄月圆对功能短语理论有较详细的介绍。

按照功能短语的理论,每一个功能短语是其词汇短语的功能范畴,这一词汇短语是其相应的功能短语的补述成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确定这一词汇短语是某一功能短语的补述成分,那么,这一词汇短语就是具有某种短语性质的复合词。

因此,如果复合词是从功能短语是提取出来的,那第它会具有一些短语的特性。

词作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汉语中就没有再划分词与短语界限的必要了。

这一观点尽管是一家之言,但它毕竟表明我们的研究者已开始努力冲破前人/非此即彼0的研究框架,尝试着运用新的理论去研究复合词中的老问题。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复合词研究在观念上经历了一个由绝对化(/非此即彼0)到相对化(/既此既彼0/非此非彼0)的转变,这种转变使我们的复合词结构研究在继承传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研究结果、研究理论上都有新的突破。

这些突破不仅使复合词结构的研究迈进了一大步,而且为我们建立新的汉语研究的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范例。

二、研究视角多样化复合词结构研究观念上的转变必然带来研究视角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复合词结构类型的研究上,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从词外因素研究复合词的结构类型。

建国以来,从词的结构本身探求词内部结构的特点以确定复合词结构类型的单项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通过汉语史的考察、亲属语言的比较来证实某些复合词存在的合理性(李行健1981,1982)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不过这些研究仍重在词内语法结构的分析和语素义的阐释,对影响复合词结构类型形成的词外因素则较少涉及,因此,对有些复合词的结构类型的成因及特点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

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从社会、文化、思维等词外因素去分析复合词的结构类型,从而增强了复合词结构类型研究的阐释力。

如在论证/肉夹馍0这种西安风味小吃的名称存在的合理性时,刘继超(1997)就未仅限于从传统的结构搭配来寻求立论根据,而是还从社会接受度、人们的思维习惯、名称优美性等词外因素去认定与/馍夹肉0、/夹肉馍0相比,/肉夹馍0是这种风味小吃的最佳名称。

除对/肉夹馍0这之类的个别词的结构进行剖析外,研究者们还从文化内涵、文化意义对有某些共同结构特征的词进行挖掘。

如钱进(1996)在对70余条带/脚0字的词语的语言特色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出这些词所存留的/民族文化心态的遗痕0(/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农业文明和畸形的小脚文化0),从而论证这一类带/脚0字的词语存在的合理性;又如,丛长福(1996)从/多维构成词0(由两个以上有特定含义、彼此独立有特定事理联系的字组成的词,如产供销、衣食住行、东西南北中等)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体现的思维方式入手,分析这种词的特点,说明这类词的结构方式是汉语中特有的,它表现出汉语的/多维思维的智慧特性0。

可见,由于复合词结构类型的研究不再囿于复合词结构本身,而是有了社会、文化、心理这些新的研究视角,所以不仅给原有的复合词结构类型以新的阐释,而且发掘出了一些新的结构类型。

这样积累下去,原有的复合词结构类型的框架也许会因此而重构。

(二)从历时的角度研究复合词的结构类型。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认识到从共时的句法特点来界定双音词的结构类型存在着困难,尤其是/相当一部分保存古文的语素或保存古汉语语法形式的双音词用现代汉语的句法关系很难分析0(王宁1997)。

因而,不少研究者很注重从历时的角度研究复合词的结构类型。

这一视角的转换又集中地表现在两个方面:11从历时的角度探求构词理据以说明现代汉语复合词的结构类型。

伍铁平(1994)发现不同语言中,即使词义相同、词的客观所指相同,其构词理据可能不同;同一语言中,随着语言历时演变具有同一词义、同一客观所指的词,构词理据也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而,伍文认为,用比较词源学的方法来探求词的构词理据对词义分析及词的结构类型的确定都会有积极的作用。

为了证实这一作用,伍文用比较词源学的方法从历时角度对现代汉语中与/臀0有关的几个词(/尻0、/髀骨0、/屁股0)的理据做了精辟的分析。

王宁(1997)认为现代汉语词汇与先秦文献资料中的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主张充分利用训诂学的资料(王文中多指先秦的文献资料)考察现代汉语中某些词的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