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申请表填写说明

申请表填写说明

4-3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课时少,内容多。
5.课程建设规划
5-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全国同行业的精品课程。
2005年开始筹建,准备课程建设文件,精心设计多媒体幻灯片;
安全工程实验室使用面积600m2,拥有通风管道、风机、风峒、安全检测监控系统、通风安全仪器仪表与矿井模型等实验设备,可开设大气参数测试、通风基础参数测试、瓦斯浓度等有害气体测试、瓦斯与煤尘爆炸实验、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实验等,同时可满足二个班学生实验。安徽是煤炭大省,拥有淮南、淮北、皖北、新集等煤矿实习基地,可供学生现场实习,有很好地实践性教学环境。
3.课程描述
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矿井通风与安全”最早是采煤专业的专业课,并且也是现在采矿专业的专业课,后来,成立“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后,将该课程分为“通风工程”、“矿井瓦斯”、“矿井火灾与救护”、“矿井网络分析”及“矿尘和水灾”等;课题组先后编写了《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通风技术测定及其应用》、《矿井实用通风技术》、《矿井火灾防治》、《通风安全学》和《煤炭自燃理论与防治实践》等教材和参考书。《矿井通风与安全》、《通风安全学》和《矿井火灾防治》等教材成为全国煤炭高校指定教材,这些教材和参考书是供从事矿山工业科研、设计、管理及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好书籍,得到同行人员的好评。
3-5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4.自我评价
4-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理论性强,实践性强;
2).易理论联系实际;
3).内容丰富,适时更新。
4-2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在国内有安全工程专业煤炭高等院校均开设该课程,该课程在同类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明了,全课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风工程,主要介绍矿井通风的基础理论、通风动力、通风网络与风量调节、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和空气调节等;第二部分安全工程,主要介绍矿井瓦斯、火灾、矿尘和水灾四大灾害的防治理论和技术及矿山救护;第三部分是通风安全管理,主要介绍通风安全检测仪表与技术、通风安全管理及生产方针及法规。
3-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课题组已编写了85、95规划教材《矿井通风与安全》和《通风安全学》教材,准备对《通风安全学》进行修改,增加新的技术和内容,以适应通风与安全技术的发展。
课题组先后编写了《矿井通风技术测定及其应用》、《矿井实用通风技术》、《矿井火灾防治》、《煤炭自燃理论与防治实践》和《矿山救护系列教材》(9本)等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
3、矿井通风与安全,周学时4,48学时,本科生3届,学生总人数180;
4、数据库原理与设计,周学时4,51学时,本科生3届,学生总人数180;
5、电气安全,周学时4,36学时,本科生2届,学生总人数120;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通风96级和安全98级课程设计,共58人;2、安全98和安全00级1班生产实习,共65人;3、安全98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共10人;
8.何启林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中有关问题的浅析2000,VOL2《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9.吕品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改革与探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11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1.“创建安全工程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材”教学研究。获省2001年度教学成果二等奖
2.“高素质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教学研究。获省2004年度教学成果三等奖,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煤柱阶段连续开采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综合防火与瓦斯治理研究;荣获2000年度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见奖励证书(99-3-057-3)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矿业安全与环保》杂志上发表的“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空区漏风与氧气浓度分布规律研究”荣获2001年度重庆市期刊好稿二等奖(见获奖证书)。3、淮南矿区开采煤层顶板瓦斯抽放技术研究荣获2002年度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2,见成果登记证书
该课程有4位教授,2位副教授,2位讲师和2位实验师承担,其中有2位博士生导师,2位博士,4位博士生,50岁以上1人,40~50岁之间6人,30~40岁2人;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基本合理,师生比为1:7;主要成员的教学经验丰富,最长的有近30年教龄,最短也有5年教龄;教学队伍中每年都有4人年终考核为优,并且注重中青年教师培养,实行导师制度,一位中老年教师指导一位青年教师,使教研室教师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实践环节,改革实习方法,实践环节是本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类实习和课程设计。安全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已建立以安庆石化总厂、淮南矿业集团、淮南化工总厂、淮南纺织厂、淮南消防总队和田家庵电厂等单位为实习基地。对于生产实习,采用全面的实习方式,在6周实习时间内,分别到煤矿、化工厂、安庆石化、电厂等单位实习,以扩大同学的接触面,改变过去单一实习地点的实习方式。对于毕业实习,改革实习方式。毕业实习采用到就业单位和就地实习两种方式。已签订就业合同的学生一般要求到未来就业单位实习。改革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根据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课程设计内容广泛,有消防、工业通风、安全管理、安全评价等特点,采用多位教师全方位联合指导方式。改革毕业成绩评定,毕业设计或论文成绩的评定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占30%),由指导教师根据考勤、平时设计态度和设计内容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第二部分是阅卷成绩(占30%),由非指导教师批阅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交叉阅卷或外聘专家阅卷,评定卷面成绩;第三部分是答辩成绩(占40%),由答辩委员会通过答辩评定,答辩时邀请现场和兄弟院校专家参加。
安全技术及工程
承担部分教学工作
王伯顺

1960
副教授
安全技术及工程
承担部分教学工作
秦汝祥

1974
讲师
安全技术及工程
承担课外辅导工作
刘健

1976
讲师
安全技术及工程
承担课外辅导工作
王广军

1956
高级实验师
安全技术及工程
承担实验教学工作
任克斌

1958
实验师
安全技术及工程
承担实验教学工作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1、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改革探讨,淮南矿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4,省级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创建安全工程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材”教学研究。获省2001年度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完成人,见奖励证书(20012250)
1-3
学术
研究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1.煤常温静态吸氧试验探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8月№4,
2.掘进工作面深孔松动预裂爆破卸压增透的数值模拟,煤矿安全2003年12月№12
3.气煤的化学基团在低温氧化过程中变化,煤炭科学技术2003年№5
4.简易放顶煤工作面煤层注水试验,煤炭科学技术,2002年№115.综5.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空区漏风与氧气浓度分布规律研究,矿山安全与环保2001年№3
4.刘泽功面向21世纪安全工程专业办学基本思路探讨2000年7月《淮南工业学院学报》;5.石必明煤与瓦斯突出流变机理哲学思考2002年VOL1《淮南工业学院学报》;
6.石必明改进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998年第1期教育研究;
7.何启林安全科学基础教学改革与探讨2002,VOL4《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在教学手段上,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使用多媒体教学。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
1.张国枢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通风安全学》教材编写特色2000年7月,《淮南工业学院学报》;
2.张国枢,戴广龙,石必明优化知识结构,增强适应能力(2004.2)安徽理工大学学报;3.戴广龙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改革探讨2002.4《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采用理论教学、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教学:
1.加大实验室实验,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2.课程结束后,2周通风系统课程设计,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通风与安全理论及应用;
3.生产实习,通过4周的生产实习,将课程内容与现场实际结合起来。
学校有区域网络,可通过校园网进行网络教学。
3-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互动式、启发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习相结合方式,教学相长,以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手段上,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由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中老年教师指导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实验室对学生开放。
编号
2005
申报表
所属院系资源开发与管理工程系
课程名称矿井通风与安全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矿业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安全技术及工程
课程负责人戴广龙
申报日期2005年
安徽理工大学教务处制
二ΟΟ五年元月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名
戴广龙
性别

出生年月
1962.08
最终学历
博士
职称
教授
6.“品“字巷道系统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研究,中国煤炭2000年№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