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孟子》两章姓学生序号学科班级课型教学时间年级名新授课第一课时九
语文
《孟子》两章18.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文言知识。

2.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1.【链接材料】——孟子与《孟子》,邹人,是孔子之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辩论家。

孙孔仅的再传弟子。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

继承孔子的学说,“民为贵”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仁政”兼言仁和义,提出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亚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明嘉靖九年定为理学家心性学之本。

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

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哲学主张、政治主张、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

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个人修养,共七篇,与《论语》、《中庸》合称四书。

、《大学》《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

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

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

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责任感? 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自学检测】 1.读准字音夫环而攻之:“夫”读,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议论。

“畔”读,背叛。

谷子。

“粟”读米粟非不多也:,攻亲戚之所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亲戚畔之( )( ) 委而幸之
( ) 池非不深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环而攻之而不胜
2.句子翻译: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整体感悟】 1.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2. 文章第3
有什么效果?文章第3.4段运用什么句式?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
【合作探究】 1.“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
2.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拓展延伸】 1.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的主张?
【当堂检测】,“地利”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而只能靠“人和”
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

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姓生学课型班级学科序号年级教学时间名九语文新授课第一课时
课题:《孟子》两章18.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明确大意。

2. 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将不懂的词语圈出来共同解决。

4.
【自学检测】
1.读准字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胶鬲举于鱼盐之中()法家拂士()..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百里奚( )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解释加点字。

管夷吾举于士()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入则无法将拂士。

()..
征于色,发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认识作者
孟子,名,字,时期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后人将他和
并称为。

人称“”孟子主张施行“”,以统一天下。

《孟子》是“四书”之一,“四书”有《》《》《》《》。

【整体感悟】
1. 举了六个人的经历,这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这六个人的经历中可以得到什么共同的道理?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道理,论述了什么道理?
【合作探究】
1.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是什么,客观条件是又是什么?
3
了证证、论方法论通议2. 这篇论文过
的中心论点。

告诉我们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拓展延伸】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国的例子?
【当堂检测】讨论题(小组内人选一题):,对此,你同意A.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能举例最好),
有同学认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没有什么“忧患”来让我锻炼,所以我成不了才也应B. 该。

你的看法呢?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