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健康咨询师考试基础知识
我国的生殖健康的内涵**
人们能够进行负责、满意和安全的性生活,而不必担心传 染或感染疾病和意外妊娠;
人们能够生育,并有权决定是否、何时生育和生育间隔;妇女 能安全地完成妊娠和分娩,能生育健康的婴儿,且所生育婴儿 能够成活并成长; 夫妇能够在知情条件下选择并获得安全、有效和可接受的避孕 节育方法; 育龄夫妇在享受生育权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和家庭 责任。
男女均有权获知并能实际获 取他所选择的安全、有效、 负担得起和可接受的计划生 育方法; 妇女能安全地怀孕和生育, 向夫妇提供生育健康婴儿的 最佳机会。
有利于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 概念、推广知情选择避孕方 法; 有利于推广和深化计划生育 优质服务措施;
有利于提倡男性主动参与计 划生育活动和承担生殖健康 义务
人口有控制增长时期
人口有控制增长阶段(1971—1980年) 20世 纪70年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出现根本性转变的 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 压力,使人们认识到人口控制已迫在眉睫。 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发出了实行计划生育 的号召,并制定和完善了明确的计划生育政 策,使人口高出生、高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 控制。1971—1980年,全国总人口由8.52亿 增加到9.87亿,净增1.35亿,超过了第一次 生育高峰时期的净增人口。
其二、男性避孕药;棉酚、雷公藤、栓剂、膜剂、避孕膏等 图;90年-2000年末开始十一酸睾酮用于男性避孕效果的研究
人口低增长时期
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 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 降低,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 减。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 1960年进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 生率只有20.9‰,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 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 人口出现负增长。这一阶段全国总人口 由6.72亿下降到6.59亿。
职业定义:
在生殖健康领域为个人、家庭或群 体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母婴保健等 方面信息,开展生殖健康教育,诊断生殖 健康水平,帮助人们制订生殖保健促进计 划并协助落实的人员
一、生殖健康和生殖保健提出的背景
“生殖健康” (Reproductive ealth1) 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 发展大背景下提出的一个健康感念。生殖健康涉及人口、计划 生育、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文化观念和个人权益等社会经济 问题,已受到各国政府、理论界、医疗卫生界和计划生育工作 者的关注和响应。
人口平稳增长时期(1991-2000年以后)
人口平稳增长阶段 2000年11月,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作出了“全面推进 优质服务工作”明确提出开展“三大工程” 即“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 、 “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生殖健康感染干 预工程”。
稳定低生育水平时期
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 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 家基本法律保障。 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决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增加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人口发展规 划、促进生殖健康产业发展职能。
避孕工具,避孕帽,56 年以后国家开始研制不同 形态的惰性宫内节育器, 70年代开始第二代T型铜 避孕环,80年代开始研制 含药节育器和缓释避孕药 并用于临床至今。
男性节育技术
63年周总理提出;“要提倡男子绝育,要造成风气”。首先 是男性避孕方面;有输精管绝育技术;输精管电凝术、输精管 药堵、附睾药堵、输精管可复装置、此外避孕套、物理方法; 温水、红外线、电吹风、超短波、电热袋、电温内裤、激光、 超短波、微波等避孕方法。
人口高增长时期1949-1958年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 做了主人。党和政府面对5 亿多的人口压力,从国家 利益、民族利益和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萌发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 想。1953年8月11日,政务 院批准《避孕及人工流产 办法》;1954年,毛泽东、 周总理、刘少奇、等党和 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关于 节制生育的指示;
2006年12月,中央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人口 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明
确指出我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 育水平、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性别比、 流动人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稳定低生育、统筹解决人口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001年12月29日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2001 年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培训教程 基础知识(试行)
第二章 性与生殖健康基础知识
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
内
容
一、生殖健康概念及发展历程 二、计划生育的基本概念及沿革 三、生殖保健概念、意义、 目标 四、健康战略背景下的生殖健康促进 五、生殖健康评价操作指标体系 六、生殖健康权利与责任 七、生殖健康服务的实践
生殖健康咨询员
(三)节育技术服务工作
56年我国开始在全国几大城市试行推广各 种男女节育措施。 56年以后国家开始研制 不同形态的惰性宫内节育器,70年代开始第 二代T型铜避孕环,80年代开始研制含药节 育器和缓释避孕药并用于临床至今。
女性节育技术
50至今年代女性采取的避孕方法是;
女性绝育术、输卵管粘堵术、银夹 绝育术; 避孕药物有避孕药膏、栓、短效、 长效避孕药、短效避孕针、长效避孕针; 皮下埋植药。 终止妊娠药,前列素栓,米非司酮、 利凡诺、天花粉、芫花注射液等。
第三个人口高增长时期
第三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81—1990年)进 入20世纪80年代后,虽然国家把实行计划生 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计划 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 的措施更加严格。由于50-60年代初“第二 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 育年龄,使得人口出生率出现回升。9年净 增1.43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三次人 口生育高峰”。
6、使妇女能够安全的妊娠并且生育健康的婴儿。作好妊娠过程中的监 护和指导,孕前孕中遗传及疾病的筛查.做好出生缺陷干预。(一个 脑瘫患儿)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有8项: ①消除贫困和肌饿; ②普及初等教育; ③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 ④降低儿童死亡率; ⑤改善产妇保健; ⑥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⑦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⑧全球合作促进发展;
(二)生殖健康的定义;***
**生殖健康是指生殖系统及其 功能和过程所涉及的一切身体、 精神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健康 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 虚弱”。
注:国际通用
(三)、生殖健康基本范畴:
1、人们能够有满意而且安全的性生活。
包括两个首要条件 ①满意的性生活性功能良好。
②不感染性病、艾滋病,不会 以外妊娠等安全行为。
二、计划生育基本概念:*
计划生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文明程度 后,为适应客观环境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自觉采取的调节生育行为的总称,既公民实行 有计划的控制生育,实现人类生产的计划控制。
中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沿革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占全球1/5 的人口。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相对 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自从五十年代开始倡导至现在。 经历了六个阶段曲折的发展路程; 1、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 2、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 3、人口高增长阶段(1962—1970年)8亿 4、人口有控制增长阶段(1971—1980年) 5、人口高增长阶段(1981—1990年) 6、人口平稳增长阶段(1991年至今) 目前是我国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阶段。
53年提倡节制生育。
毛主席在中共八 届三中全会上讲 话
56最高国务会议
57马寅初、李德 全 、邵力子在政 5 协会议上 6
最
56年卫生部下达了《关于避孕工作的指 示》河北省54年成立了”河北省计划生育领 导小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综合医院 及妇幼保健机构相继成立了避孕指导门诊。 有少量的避孕套
国家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
80年党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
人口增长问题致党员、团员的公 开信》制定和完善了明确的计划生育政策。
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 国策,并写入宪法。使人口高出生、高增长 的势头得到迅速控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主要 内容是;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 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方 针是;坚持宣传教育为主、避孕 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
国际对计划生育方案目标的认识***
国际社会认为,计划生育方案的目 标必须使夫妇和个人能自由和负责任地 决定其生育数量和生育间隔、拥有这样 做的信息和手段、确保知情选择和全面 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法。
国际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的目标**
①尊重所有人的尊严和选择子女数量、生育间隔 和时机选择的权利; ②消除非意愿的怀孕,并减少高危怀孕的发病率 及死亡率; ③让要求计划生育服务的人得到可负担的起,可 接受、高质量、方便可靠的计划生育服务; ④提高计划生育建议、信息、教育; ⑤促进男子参与计划生育并分担责任; ⑥为增加生育间隔,提倡母乳喂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 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2006 年12月17日
中国计划生育发展 三个阶段
经过全党和全民狠抓降低人口增长 的艰苦历程中,我国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 计划生育的战略措施的成功经验 1、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阶段; 2、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 3、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阶段。
人口高增长时期(1962—1970年)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 发展状况逐渐好转,强烈 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 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 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 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20 世纪70年代初。使这一阶 段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 率达到27.5‰,9年净增人 口1.57亿,全国已超过8亿, 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 •63年周总理在大庆接见输精管结扎者 孙燕文及其爱人 二次人口生育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