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责任体系创新工作案例
中共××县委员会
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县创新实施了“4+1”责任体系,乡村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
“4+1”责任体系。
即四份清单——职权清单、责任清单、程序清单和问责清单,一项管理——痕迹化管理。
权力清晰是基础和前提,责任明确是核心,规范运行是关键,责任追究和留痕管理是保障,要求是各级干部履职尽责、依法行政,以制度规范工作运行程序,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主要做法
1、建立权力清单。
按照职权对等、适度放权、合理分权、科学授权的要求,建立一份定位精准的权力清单。
对乡镇和部门工作进行大清查、大摸底,理清领导班子每名班子成员以及所有干部的权力类别和职权范围,把领导班子的权力进行合理分配,主要领导的权力进行适度分解和科学定位,每名班子成员的权利进行合理分工、科学授权,每名班子成员和基层干部都有职有权、职权对等、分工明确、人尽其才。
同时,按照深化改革和简政放权的要求,把农民新建
和翻改扩建房屋审批、不动产登记、公路养护、安全生产监管和城管执法等项权力,采取委托、派驻等形式,全部下放到乡镇。
全县通过清权确权、简政放权、分权授权,共清理班子和干部权力14360项,分解一把手权力489项,下放权力22项。
2、建立责任清单。
在权力明晰的基础上,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建立一份责任量化、任务分担、落岗到人的责任清单。
根据每个班子和岗位的法定职责,确定部门领导班子、乡镇党委、人大主席团和政府的责任,明确每名干部的岗位。
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规范每个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和基层干部在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责任,理清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各个主体的责任边界。
采取以事定责的办法,把乡镇和部门需要承担的市委市政府“三化”考评目标、县委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逐一确定每个班子、每名干部的具体责任。
据统计,全县共清理责任事项19720项。
3、建立程序清单。
对确定的具体职权和责任事项,通过流程再造的办法,编织一张权力运行、责任落实的程序图。
按照乡镇工作“四分法”,把乡镇各类事项和工作任务分为决策类、落实类、执行类和其他类,按照会议类型定决策、定落实,确定需要会议议决事项35项。
根据乡镇党代会、党委会、人代会和政府常务会议的职责,对需要上会事项进行科学归类,明确先后顺序,编制会议名录,规范议事决策规则。
并对乡镇“三重一大”、重要审批和人财物等重点工
作,全部编制流程图。
全县通过创新四分法、规范四个会、编制一张图,共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3167个,完善相关制度361个,认定上会事项1033项。
4、建立问责清单。
针对权力运行的特点和责任落实的难点,建立负面问题清单、失责预警清单和问责实施办法。
在建立职权、责任和程序三份清单的基础上,纪检部门逐项对照检查,认真清理具体工作中存在的负面表现和突出问题,列出负面问题清单。
并结合重点工作流程图的制定,确定每个责任主体在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点,建立失责预警清单,设立失责预警牌。
纪检部门制定《××县问责工作实施办法》,完善问责制度。
全县通过建立问责清单、失责预警清单、制定问责实施办法和打通监督管理渠道,明确了33条问责情形,确定了16种问责方式,现已问责干部13人次。
5、实行痕迹化管理。
在建立四份清单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建立全程留痕系统、网上办公系统、电子辅政系统、预警监督系统四个子系统,对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进行全程监督,进行痕迹化管理。
扎实推进网上办公,审批过程网上全程留痕,一窗式接待、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
加强电子辅政系统建设,建立“全功能”电子问政服务、“全方位”电子辅政服务、全链条”电子督政服务三个平台,对乡镇和县直部门干部受理、审核、批准、办结等审批服务各个环节全程跟踪、预警提醒,让工作人员与领导快速、便捷地了解工作推进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部署与调整。
同
时,对议事决策过程,重大事项进行全程录像,步步留痕,预警监督。
截止目前,县级班子会议留痕5次,县直部门和乡镇会议留痕33次,村级留痕47次。
二、成效与反响
目前,“4+1”责任体系建设在乡镇和县直单位基本完成,已经向村级和社区延伸,各项工作初见成效,创新践行了“三严三实”精神内涵,开辟了乡村领导班子建设及乡村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打造了权力运行的铁笼子。
通过建立一份定位精准的权力清单,编织一张权力运行、责任落实的程序图,有效解决了权力分配不合理、班长大权独揽、副职有职无权等问题。
对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各乡镇和县直部门需要会议议决事项进行全程录像,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步步留痕、监督权力,打造了权力运行的铁笼子。
二是打造了责任落实的紧箍咒。
通过制定责任清单、预警清单、制定问责办法、打通监督渠道,对构不成违法违纪、上级没有明文规定的失责情形做出科学界定,填补了问责工作的空白,让问责有法可依,使问责由“橡皮筋”变为“高压线”,打造了责任落实的紧箍咒,有效解决了法定职责不作为、出了问题没人担等问题。
三是打造了作风建设的催化剂。
运用“互联网+”的先进理念和信息技术,建立网上办公、电子辅政和预警监督系统,对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进行全程监督、痕迹化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打造了作风建设的催化剂,有效解决了权力运行不阳光、暗箱操作、滋生腐败、缺少监
督、无法问责等问题。
四是激发了推进发展的源动力。
通过以岗定责、以权定责、以事定责,把市委“三化”考评指标、县委重点工作和党建责任进行量化分解,落实目标数字化、责任合同化和考评制度化的“三化”考评机制,形成了人人肩上扛指标、个个身上有任务,事有人担,活有人干,形成了人人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进而激发了推进事业发展的源动力。
三、重要启示
通过前期的运行,“4+1”责任体系正在成为××县乡村治理的新机制,规范了权力、落实了责任、强化了管理,充分发挥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也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4+1”是实现三严三实制度化的时代要求。
通过规范权力运行,把权力装进笼子里、晒在阳光下,为基层干部营造了正确用权、干净干事、勇于担当的良好行政环境,建立了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铲除了滋生“不严不实”等不良问题的土壤。
启示之二:“4+1”是实现干部行政规范化的有效路径。
通过建立责任清单和程序清单,不仅建立健全了社会管理新机制,也建立了简政放权、网上审批、效能监察等优化环境新机制,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群众办事有保障、方便快捷。
启示之三:“4+1”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益尝试。
通过优化流程、全程留痕和“互联网+”,建立电子辅政系统、预警监督系统,推进了办公系统现代化和智能化,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规范了各级干部的行政行为,着力构建了现代化的领导体系和治理机制。
启示之四:“4+1”是实现服务群众常态化的有力支撑。
通过实施“4+1”责任体系,让基层干部分工明确、权责一致,优化了为民服务环境,不仅能够塑造行业风清气正、高效服务、依法执政的良好风气,还能塑造党员党性坚定、心系群众、敬业奉献、敢于担当的为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