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培养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关键语句来把握文意、领会文章主旨的能力。
3.领悟文中阐述的美学观点,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重难点:1.把握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语句把握散文文意。
一、导入(以文化常识导入)(展示PPT)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是法国巴黎罗浮宫的外景,外部的玻璃钢铁混合结构的设计师是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
法国巴黎罗浮宫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并称世界三大博物馆。
罗浮宫共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品近40万件,其中艺术珍品3万件,其中有三件被尊为“罗浮三宝”——《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蒙娜丽莎的微笑》《米洛斯的维纳斯》。
(展示“罗浮三宝”的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胜利女神雕塑的头部和维纳斯雕塑的双臂都已缺失,但是,这似乎没有影响它们成为世界级的艺术珍品。
在罗马神话中,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爱神、美神)。
她掌管着人类爱情、婚姻、声誉以及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有一则有关维纳斯(阿佛洛狄忒)的故事。
海洋女神结婚,没有邀请纠纷女神,纠纷女神她十分生气。
作为报复,她在一个地方放了一只金苹果,上面写着:送给最美丽的女神。
参加婚礼的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维纳斯以最美者自居,争持不下。
宙斯遂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裁决。
三女神为获取金苹果,分别以威权、荣誉和美女许以帕里斯。
帕里斯最终属意于维纳斯所许的美女,遂将金苹果判与维纳斯,并在她的帮助下诱走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美女海伦,从而导致特洛伊战争的爆发。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写出词语中空缺的字,解释词语(字词学习)攫.(jué)住烘.(hōng)托发jué(掘)丰腴.(yú)脊.(jǐ)背胳膊.(bo)匀称..(yún chèn)气氛.(fēn)擎.(qíng)(往上托举)(擎天柱)玉笏.(hù)譬.(pì)如一览无yí(遗)shùn lǐchéng zhāng(顺理成章)回溯.(sù):向上追求根源。
驰骋.(chěng):自由、随意到处走动、漫游。
出神入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矫.(jiǎo)揉造作:故意做作、不自然毋.(wú)庸赘.(zhuì)言:无须说多余的话,事实很清楚。
销魂勾魄:因十分敬仰、倾倒而失去常态。
奇谈怪论:稀奇古怪的看法和言论。
迥.(jiǒng)然不同: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
不可思yì(议):指人或事物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三、赏析课文,分析关键语句(一)作者正面表达自己的观点1. 激趣——小型学生讨论你会选择双臂完好的维纳斯还是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大家觉得当初双臂完整的维纳斯好看一点,还是现在缺失双臂的维纳斯好看一点?学生自由发表。
2. 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我们可以推测维纳斯雕像的创作者的本意是为我们创造一个美的典型,但是我们又看到,维纳斯雕像由于某些原因缺失了双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作者在欣赏了维纳斯的雕像后,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奇怪的念头?明确: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3. 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在第2自然段找出作者对维纳斯失去双臂的感受的句子。
)“对此,我既感觉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得完整的偶然追求。
”4. 找出作者对“秀丽迷人”的阐释为什么说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在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认为维纳斯“秀丽迷人”的句子有哪些?)(有关“秀丽迷人”的具体的解释的句子,集中在第3段。
)“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
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
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
”“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
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找出出现的最多的两个词语——“神秘”、“多种可能性”。
维纳斯的体态美固然是美,但让她更吸引人的,是失去双臂后她的“神秘感”和“多种、无数种可能”。
作者不禁感叹:“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尔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联系“借舍弃部分来获得完整的偶然追求”)(二)作者反面表达自己的观点1. 设置情景,激趣经过历史探究,维纳斯原本确实是有一双手臂的,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你认为原本的维纳斯的手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
e.g.①因为维纳斯是掌管生育的女神,所以她应该手抱一个婴儿。
(右手护胸,左手拉着自己的小爱神厄洛斯。
)②从维纳斯雕像半裸的形象来推测,应该是刚洗完澡,一手扶着浴室的门框,一手提着滑落的衣裙。
③维纳斯应该一手托着净水瓶,一手播撒着世间万物的种子,就像观世音。
④维纳斯应该像丘比特那样,拿着爱情之箭,为世间制造美满姻缘。
⑤维纳斯左手托着她赢得的苹果,右手扶持衣裙(“最美丽女人”之争)。
⑥维纳斯正慢慢走进海里,右手扶持着自己的衣服,左手想要把头发松开。
……2. 找出作者对修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看法以上都是可以作为修复维纳斯的方法。
那作者对于修复维纳斯,他是怎么看的呢?明确:“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
”“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
”“一方是包孕着不仅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作者认为后者艺术效果的高度更高)“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难以打动人心;艺术高度下降;不能超越“丧失”的美感)3. 文本分析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句子共同说明一个什么这座残缺的雕像优胜在哪里?)明确:是因为欣赏者失去了想象的空间。
因为断臂的维纳斯对欣赏着的限制很少,暗示更多,从而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创造空间,唤起了更多的超越这座雕像的审美体验,而种种复原方案将禁锢住人们的想象,禁锢住美的想象。
4. 作者喜爱这座雕像到什么程度?在作者看来,断臂的维纳斯这种“艺术的完整”令他十分感动,以至于“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三)作者侧面表达自己观点1. 设置情景,激趣那如果“残缺是美”,能引起丰富想象的话,我就想问一个问题:断臂的维纳斯,必须断臂吗?身体的其他部位缺失可以吗?学生想象维纳斯丢失其他部位(眼睛被捅坏、鼻子缺落了、乳房被拧掉……),形体的残缺无有 少多 艺术的完整雕塑会变成什么样子,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表。
2. 作者在第6、7两个自然段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找出作者回答的语句。
明确:“我只想强调胳膊——说得更确切一点,是手——在人的存在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它是人与世界、他人或者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
”“它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
”3. 文本分析①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人要和外界表达感情,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明确:语言、手势、眼神、笑容、身体姿势……②陌生人初次见面,会先干吗呢?明确:陌生人初次见面,首先是握手,建立关系,拉近距离。
③要进行物质交换呢?(要传递东西呢?)明确:手。
④既能和外界进行感情表达,又能进行物质交换的首推身体的哪个部分?明确:手。
这几句话作者不断强调的是:手是人和外界发生交流、联系的最重要的方式,手的这种作用是身体别的部位都不能替代的。
所以哲学家和文学家都在赞颂我们的双手。
(第7自然段)断臂的维纳斯,失去的正是人们认为的最重要的东西,但却被推举为伟大的艺术品,这对于所有热情赞美手的人来说,不是极大的讽刺吗?(课本有原话。
)但是,我们从欣赏者的角度去看,因为手的重要性,我们想要为她补上的愿望也很强烈,因为手的变化的丰富性,给欣赏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也是最大的。
所以作者说:“正相反,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⑤如果说要留下想象空间的话,身体的其他部位的缺失也可以留给我们想象,为何必须是手,而不是其他部位?其他部位的残缺就不是美吗?(眼睛被捅坏、鼻子缺落了、乳房被拧掉……)显然残缺并不一定就是美,只是经过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比较和推理,作者认为手的缺失给欣赏者留下的想象空间最大,可见缺失是有条件的,残缺并不一定会增加艺术品的审美效果。
如果维纳斯是完好无缺的,它便是单一的、具体的、特定的那一尊雕像。
手臂残缺,则能唤起人们无穷的想象,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形的,因为是完整的。
维纳斯丧失双臂,在艺术效果上,倒是质的飞跃。
三、回顾全文,理清文章思路1. 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那作者是怎样说清楚他为什么这么想?(作者是怎样详细说明他为什么有此观点的?)(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作者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赞誉和评价。
(集中在第3段)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文章的观点(1)。
(“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再简述维纳斯雕像被发现以及收入罗浮宫的经历(2)。
第二部分(4-5):作者对所有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方案的批评。
第三部分(6-7):强调维纳斯丧失的部位必须是胳膊,而且只能是胳膊,才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
2. 作者写作的思路①作者正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维纳斯失去双臂,才导致她如此迷人。
②作者逆向思维,根据“复原维纳斯”、“为什么非得是丢失手”两个疑问,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反面的角度:文章的一二部分,通过“无”、“有”带来的艺术效果的正反对比,从逻辑层面论证了“必须失去”。
从侧面的角度,探讨失去的必须是双臂而不是其他部位才能存在梦幻曲,目的也是为了表达自己之前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四、拓展深入余秋雨在《废墟》中说:“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
”一种事情过于完美,就给人不真实的感觉,脱离了大众的实际,与人们的真实感受不切合。
而残缺美是一种幻想美,一种弥补美,一种在心灵里重塑的艺术。
1.艺术——注重虚实相间如:画家在画“深山藏古寺”时,画面上不出现古寺而只见和尚担水沿山道而进的情景。
如:《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粗心。
如:《红楼梦》中黛玉的小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