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技术PPT
持网络的服务水平,该帧与DE为0的帧相比应先丢弃;
信息字段(I):信息字段长度为1600字节到2048字节不等。信 息字段可传送多种规程信息,如X.25、局域网等,为帧中继与其
它网络的互连提供了方便 。
帧校验字段(FCS) :FCS为2字节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校 验)。
数据交换技术
三、 帧中继
二、 数据交换方式
四、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三种交换技术总结如下
线路交换:在数据传送之前需建立一条物理通路,在线路被释放
之前,该通路将一直被一对用户完全占有;
报文交换:报文从发送方传送到接收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此方式与报文交换类似,但报文被分成组传送,并规
定了分组的最大长度,到达目的地后需重新将分组组装成报文。
EA为1时表示地址字段到此为止 ;
前向拥塞通知(FECN):若某节点将FECN置1,则表明与该帧 同方向传输的帧可能受到网络拥塞的影响而产生时延。
数据交换技术
三、 帧中继
⑤ 后向拥塞通知(BECN) :若某节点将BECN置1,则指示接
收者与该帧相反方向传输的帧可能受到网络拥塞的影响而产生时
延; ⑥丢弃指示(DE):当DE置1,表明在网络发生拥塞时,为了维
CPE A
DLCI 16
DLCI 30
注:FRS-帧中继交换机 CPE-中央处理机 R-路由器 从 CPE A 到 CPE B:DLCI 为 16,25,30,54 从 LAN A 到 LAN B:DLCI 为 32,26,45,31
数据交换技术
三、 帧中继
三、帧中继的特点
高效性
经济性 高可靠性 灵活性 网络组建简单 ;
在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条链路进行信息传输,而不允许其它
计算机和终端同时共享该条链路。
数据交换技术
二、 数据交换方式
一、线路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
线路交换方式的通信过程
线路建立阶段:如果主机H1要向主机H2传输数据,首先要通过 通信子网在主机H1与主机H2之间建立线路连接。主机H1首先 向通信子网中节点A发送“呼叫请求包”,其中含有需要建立线 路连接的源主机地址与目的主机地址。节点A根据目的主机地址, 根据路选算法,如选择下一个节点为B,则向节点B发送“呼叫 请求包”。其它节点动作基本类同。至此,从“主机H1-节点A节点B-节点C-节点D-主机H2”的专用物理线路连接建立完成。
具有NCE的 modem和ACE
(b) 自动呼叫/应答方式
通过公用电话网实现数据交换
数据交换技术
一、 数据交换概述
实现数据通信的交换网有两类:公用交换网和公用数据交换网
利用公用数据交换网进行数据交换
公用数据交换网要求本身可解决数据交换。在早期的广域网中,
数据通过通信子网的交换方式分为两类: 线(电)路交换方式、存储 转发交换方式。
数据报方式:每个分组单独传送,称为数据报,每个数据报都包 含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地址信息。
二者之间的比较:
数据交换技术
二、 数据交换方式
三、分组交换方式
分组交换的实现方式
虚电路方式 I、传输需连接建立和释放的过程; 数据报方式 I、传输无需连接建立和释放的过程;
II、数据块中仅含少量的地址信息,用 II、每个数据报中需带较多的地址信息; 户的连续数据块沿着相同的路径, III、用户的连续数据块会无序地到达目的 按序到达目的地;接受站点处理 地;接受站点处理复杂。 方便。 IV、当使用网状拓扑组建网络时,任一中 III、如果虚电路中的某个结点或者线路 间结点或者线路的故障不会影响数 出现故障,将导致虚电路传输失 据报的传输(可以选择不同的路 效。 径),可靠性较高。 IV、 虚电路方式较适合站点之间大批 V、数据报较适合站点之间少量数据的传 量的数据传输。 输。
数据交换技术
一、 数据交换概述
实现数据通信的交换网有两类:公用交换网和公用数据交换网
利用公用交换网进行数据交换
在公用电话网上只要附加一些呼叫或应答装置,即可实现用户终 端和计算中心设备的数据交换。
用户终端 公用电话交换网 计算机中心
(a) 人工呼叫/应答方式
用户终端 公用电话交换网 计算机中心
时分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方式 空分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公用数据网存储交换方式分组交换 帧方式 ATM交换
数据交换技术
二、 数据交换方式
一、线路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
与电话交换方式的工作过程很类似; 两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进行数据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 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然后再进行数据通信;
信头:5字节; 信息段:48字节; 根据其位置不同,对于用户-网络接口和网络-节点接口,ATM信 元格式略有不同。如下图所示: 数据交换技术
四、 ATM技术
2、ATM信元格式
数据交换技术
三、 帧中继
快速分组交换 (FPS:Fast Packet Switching)可理解为 尽量简化协议,面向分组的通信方法,只具有核心的网络功能, 以提供高速、高吞吐量、低时延服务的交换方式。一种用于统 计复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的接口协议,分组长度可变,传输速 度为2.408Mb/s或更高,没有流量控制也没有纠错。
可为用户要求传送的多种业务提供共同的网络传输能力,
并对高层协议保持透明 ; 具有长远性 。
数据交换技术
四、 ATM技术
一、ATM的基本原理
1、ATM的概念
ATM是一种基于信元、面向连接、全双工、点到点的传输协议; ATM本质是一种高速分组传送模式,只是ATM分组的长度是固定 的。
2、ATM信元格式
数据交换技术 图 3-7 LAPF 帧格式
三、 帧中继
标志字段F:标志字段是一个独特的01111110比特序列,用于指示
一帧的开始与结束。
地址字段 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表示永久虚电路(PVC)、呼
叫控制或管理信息;
命令/响应(C/R):与高层应用有关,帧中继本身并不使用 ; 地址扩展(EA):当EA为0时表示下一个字节仍为地址字段,当
传输效率更高,所以广泛应用的是帧中继技术 。
数据交换技术
三、 帧中继
二、帧中继的基本原理
2、帧中继的格式
标志 字节 1 地址 2~4 8 7 信息 可变 6 5 4 3 2 帧校验序列 2 1 标志 1
标志(F) DLCI DLCI FECN BECN 信息 (I) FCS C/R DE EA0 EA1
常常是通过有节点的网络来把数据从源地点发送到目的地点, 以此实现通信;
这些节点并不关心数据内容,而是提供一个交换设备,使数据
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直至到达目的地为止。下图示意一
个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
数据交换技术
一、 数据交换概述
通常将希望通信的一批设备称为网络站,而将提供通信的一批 设备称为节点。这些节点以某种方式用传输链路相互连接起来。 每个分支都连接到一个节点上去,把节点集称为通信网络。如 果所连接的设备是计算机和终端的话,那么节点集加上一些分 支就构成计算机网络。
二、 数据交换方式
一、线路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
线路交换方式的特点
通信子网中的节点是用电子或机电结合的交换设备来完成输入 与输出线路的物理连接;
交换设备与线路分为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两类;
线路连接过程完成后,在两台主机之间已建立的物理线路连接
为此次通信专用,电路利用率低;
通信子网中的结点交换设备不能存储数据,不能改变数据内容,
数据交换技术
二、 数据交换方式
三、分组交换方式
分组交换的特点
具有分段差错流量控制功能,传输质量高;
对线路动态多路复用,传输效率高;
可在不同种类的终端之间通信;
服务质量可靠,经济性好; 时延不固定,平均时延较长;
数据交换技术
二、 数据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对从终端设备送来的数据报文进行接收、存储,而后
将报文划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并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
接收节点将接收到的分组重新组装成信息或报文。
分组的基本格式
数据交换技术
二、 数据交换方式
三、分组交换方式
分组交换的实现方式
虚电路方式:两个用户(DTE)在进行通信之前通过网络建立的逻 辑上的连接。在同一条物理线路上可以同时建立多个虚电路。包 括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呼叫释放阶段。
3、帧中继的工作原理
节点交换机在收到帧目的地址后立即转发,无须等待收到整个帧并做相
应处理后再转发。若帧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当节点检测到错误时, 节点立即停止传送,并发一指示到下一节点使其停止传输该帧,并将其 丢弃,请求重发 ; 帧中继中间节点机只转发帧而不回送确认帧,只有在目的终端交换机收 到一帧后才回送端到端的确认,减少了中间节点的处理时间 ; 帧中继采用面向连接的虚电路交换技术,可提供SVC(交换虚电路)和
四、
数据交换技术
本章内容
一、 数据交换概述 二、 数据交换方式 三、 帧中继 四、 ATM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
了解数据交换的基本方式 了解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 掌握分组交换 掌握帧中继 掌握ATM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
一、 数据交换概述
经编码后的数据在通信线路上进行传输的最简单形式是在两个 互连的设备之间直接进行数据通信,但是,直接连接两个设备 往往是不现实的;
数据交换技术
二、 数据交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