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第8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突变(物理,生物, 化学)
外源性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11
12
【内容】
基本概念:突变、遗传毒理学、致突变作 用、致突变物 致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异 常、染色体数目异常
13
致突变作用机制 突变的后果:生殖细胞突变,体细胞突变 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致突变试验
49
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
类型: 缺失 重复 倒位 易位
50
(1) 缺失(deletion):染色体上丢失了一个片段。
一个染色体发生一次或多次断裂而不重接,就会出现一个或 多个无着丝粒断片和一个缺失了部分染色质并带有着丝粒 的异常染色体。
51
(2) 重复:在一套染色体里,一
个染色体片段出现不止一次。
因发现了果蝇白眼突变的性 连锁遗传,提出了基因在染 色体上直线排列以及连锁互 换定律,摩根于1933年被授 予诺贝尔奖。
1946年,摩根的学生,被誉 为“果蝇的突变大师”的米 勒,证明X射线能使果蝇的 突变率提高150倍,因而成 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18
基因与染色体
生物界都知道是遗传因子(即基因)决定了生物 的遗传。但是,基因究竟在细胞内的什么地方?
“狼人综合征”非常罕见,患病概率只有100亿分 之一,且没有根治办法。
46
二、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
47
染色体结构异常(畸变)(structural chromosome aberration):是指由于染色 体或染色单体断裂,造成染色体或染色 单体缺失或引起各种重排,从而出现染 色体结构异常。
发病率,2/1000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2
基因突变的案例——色盲症
全色盲,双色盲,色弱(红绿蓝三原色)
发病率,男性7%,女性0.49%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交叉遗传)
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色盲矫正隐形眼镜, 改善色觉,提高色调分辨能力)
43
44
基因突变的案例——多毛症
23岁的墨西哥男子丹尼·出生后 就患有一种罕见的多毛症,全 身都被浓厚的黑色毛发覆盖, 看起来就像传说中的恐怖“狼 人”。
断裂剂:凡能引起染色体断裂的物质。
48
染色体畸变又可分为
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type aberrations):指染色体中两条染色单 体同一位点受损后所产生的结构异常
染色单体畸变(chromatid-type aberrations):指畸变涉及复制染色体 中两条染色单体中的一条
61
突变的类型
基因突变
突变 染色体数目变化
染色体畸变
碱基置换 移码突变 密码子插入或丢失 非整倍体
转换
碱基插入
多倍性
颠换
碱基丢失
缺失、断片 重复 倒位 易位 ……
62
第三节 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 机制及后果
63
一、引起突变的DNA变化
(一)碱基损伤 1.碱基错配 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是指对DNA和
整倍性畸变可能出现单倍体、三倍体或 四倍体。超过二倍体的整倍性畸变也统 称为多倍体。非整倍性畸变系指比二倍 体多或少一条或多条染色体(2n+1, 2n-1)。
57
整 倍 性 畸 变
58
非 整 倍 性 畸 变
59
缺体是指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 单体或三体系指某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应
地少或多一个 四体则指其比同源染色体多一对。 人类中常见有三种三体:
3.4Å
68
AT G C 解链 GC AT
编码链 A G 嵌入 G A
A G
嵌入 G A 模板链
A
AT
G
GC
A 插入一个
碱基
G
GC
A
AT
AT
GC
G
缺失一个
碱基
AT
69
3.碱基类似物取代
有些化学物的结构与碱基非常相似,称 碱基类似物
它们能在S期中可与天然碱基竞争,并 取代其位置
例如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能取代胸腺嘧啶; A=T → A=5BU
52
(3) 倒位(inversion):一个染色体片段被颠
倒了。倒转180再重接 臂间倒位:如果颠倒的片段包括着丝点,称为
臂间倒位; 臂内倒位:如不包括着丝点,称为臂内倒位。
染色体的臂间倒位
53
(4) 易位(translocation):从某个染色体断下的节
段接到另一染色体上称为易位。
23
2. 物理因素:电离辐射、温度剧烈变化等
24
在医院接受治疗 的受辐射的孩子
1986年4月26日,原苏联在乌克兰境内 修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并引起 大火。该事故导致约8吨的强辐射物严重 泄露,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放射性污染,其 危害至今也未能完全消除。
切尔诺贝利事故增加儿童体内DNA变异。
基因突变:可分为碱基置换和移码突变 两种类型。
突变基因:基因内存在的突变的基因 野生型基因:没有发生突变的基因
30
(一) 碱基置换(base subsititution)
碱基置换是某一碱基配对性能改变或脱 落而引起的突变。
转换(transition):即嘌呤到嘌呤或嘧啶到 嘧啶的变化
颠换(transversion):即嘌呤到嘧啶或嘧啶 到嘌呤的变化
25
3. 生物因素:病毒、基因工程等
转基因鲑鱼(上)比同年龄的 野生鲑鱼(下)重 11 倍
26
第二节 化学毒物致突变的类型
从遗传学角度或突变角度分为: 基因突变 染色体结构改变 染色体数目改变
27
从机理角度分为:
对DNA为靶的损伤(包括基因突变和染 色体畸变)
不以DNA为靶的损伤(染色体数目异常)
• 突变”这个词的来源:“突变”是由荷兰De Vries(1901-1903) 提出。他当时在栽培月见草,发现其中有多种可变遗传的变异, 因这些变异是不连续的好象突然发生,故叫“突变”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现代遗传学 奠定了基础(基因分离、自由重组)
17
1909年摩尔根(Morgan)发现 在红眼果蝇中有白眼果蝇
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对象回答了这一问题,基因 在染色体上。
19
20
从发生原因上,可分为: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是由 于普遍存在的未知因素作用下,在自 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
特点:发生过程长、频率很低,与物
种进化有关
21
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是指人 为地造成突变
特点:发生过程短、频率高,既可被
人类利用,也可能对人类产生危害
22
环境中的致突变因素
1. 化学物质 天然存在的致突变物:如黄曲酶毒素、亚硝酸盐等 人工合成的致突变物
抗癌药物:如环磷酰胺等 烷化剂:如环氧乙烷、氮芥、硫芥等 有毒金属:如六价铬、有机汞等 农药:如乐果、敌百虫等 食品添加剂:如奶油黄、胭脂红、食用蓝1号和2号 等 其他:如多氯联苯、氯乙烯、苯等
据悉,丹尼一家五代人都患有这 种“狼人综合征”,他和26 岁的哥哥拉里从小便被当成 “怪物”,被关进笼子中四处 展出。
祖母携带这种变异基因,将它传 给了后代。哥哥拉里、堂姐妹 莉莉和卡拉、亲妹妹贾米、6 岁侄女丹尼拉等
45
‘狼人综合征’和月亮以及狼没有任何联系,而是与 基因有关。
多毛症基因曾是人类身上的一种“失传基因”。当 远古时代的人类还是长满毛发的灵长类动物时,身 上就存在着这种基因,但当人类渐渐进化后,这种 基因变得不再需要,就开始发生突变而“关闭”。 然而丹尼的家族不知何故,他们体内被“关闭”的 多毛症基因现在又被“打开来了”。
31
A 腺嘌呤
G
T
C
鸟嘌呤 胸腺嘧啶 胞嘧啶
32
33
后果
同义突变(synonymous mutation):指没有 改变基因产物氨基酸序列的突变。
GGG 和GGA 均编码 (glycine, Gly,甘氨酸)
34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指碱基序 列的改变引起了产物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4
第一节 概 述
15
一、基本概念
遗传与变异
遗传:
生物物种以各种繁殖方式来保证世代间生命的持续。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变异:
亲子之间或子代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
16
突变(mutation):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变 异
---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了突然的、根本的变化,因为这 种变化起源于基因和染色体,因此,是可遗传的变异.
1.二聚体的形成:紫外线 环丁烷嘧 啶和 4-6光产物 阻止DNA复制 引起细胞死亡
相互易位
54
染色体结构异常是染色体或染色单 体断裂所致。
当断端不发生重接或虽重接而不在 原处,即可出现染色体结构异常。
55
三、染色体数目异常
Normal human Karyotype: 46,XY 56
动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为标准, 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表现为整 倍性畸变和非整倍性畸变。
67
2.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链
嵌入剂(intercalating agent):指能以静电吸附形式嵌入 DNA单链的碱基之间或DNA双螺旋结构的相邻多核苷酸 链之间的物质
常见的嵌入物:多环芳烃的环氧化物,吖啶(ādìng)类化 合物,联苯胺等。其共同的结构特征为:平面多环状结构, 一般是三个环,长度极为相似约 6.8Å。
(1)21-三体,即Down氏综合征; (2)18-三体,即Edward综合征 (3)13-三体,即Patau综合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