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第一节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二节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三节经济增长对贸易差额的影响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并能分析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能分析清楚两者各自在几个方面的相互影响。
二、教学重点1、外贸与资源优化配置2、外贸乘数原理3、生产要素增长及技术进步对外贸的影响4、哈罗德的三个命题三、教学难点生产要素增长及技术进步对外贸的影响四、教学时数:4.5从外贸由生产决定以及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来看,外贸对经济增长只起辅助作用,但作用大小因国而异。
一国经济发展是项系统工程,其中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资本积累、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劳动者素质等都是重要因素。
第一节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内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三方面影响:优化配置资源、平衡国民经济、倍增国民收入一、对外贸易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注意图中三点四线及贸易三角形)E点:原生产与消费均衡点Pd线:国内相对价格线E'点:新生产点Pw线:国际相对价格线C点:新消费者u1线:原社会无差异曲线△CFE':贸易三角形(Trade Triangle)u2线:新社会无差异曲线它的经济含义是:①水平的一条边FE'表示X2X3数量的X商品。
②垂直的一条边CF表示Y2Y3数量的Y商品。
③斜边CE'表示X商品和Y商品的相对价格。
因为斜边CE'就是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P w,所以出口X2X3的X商品,进口Y 2Y3的Y商品可以达到贸易平衡。
Y图1 对外贸易与资源优化配置图1描述了自由贸易条件下一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均衡状况:开放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是指国内生产在E'点生产的X商品和Y商品的数量组合是最优的,国内生产资源的配置是最合理的。
国内消费者在C点消费,满足了消费效用极大化的要求。
通过X商品的出口和Y商品的进口,开放经济中两种商品的供给都等于需求,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也是确定的。
必须强调的是,以上的均衡状态是建立在既定的国际商品相对价格基础上的,这种均衡是静态的局部均衡。
小结:自由贸易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而导致经济增长的过程:一个国家从封闭经济转向开放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增加了相对有利的商品的产量,减少了相对不利的商品的产量,通过出口相对有利的商品,进口相对不利的商品,总消费量增加,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提高。
二、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平衡的作用开放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平衡的条件是:I+X=S+M,即S-I=X-M。
S-I为储蓄投资差额,X-M为贸易差额。
如果S>I,说明国内投资不足,需求不足,有些产品积压,这时可以增加出口使得国民经济恢复平衡。
如果S<I,说明国内投资过大,需求过大,有些商品不足,此时可以增加进口来使国民经济重新平衡。
小结: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如果是由储蓄和投资不平衡引起的,即国民经济内部不平衡,可以通过对外贸易调整进出口加以调节,使国民经济达到平衡。
三、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原理是由凯恩斯的追随者,马克卢普(F. Machlup)和哈罗德(R. F. Harrod)等人在国内投资乘数原理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
投资乘数()Ct I Y K --=∆∆=111,即△Y =K ·△I 。
对外贸易乘数()C t NXY K --=∆∆=111,即△Y =K ·△NX 。
因为边际税率0<t <1,边际消费倾向0<C <1,所以1-(1-t )C <1,从而K >1。
也就是说,当贸易顺差增加额△NX 为1个单位时,国民收入增加额△Y 不止一个单位而是K (>1)个单位。
例:若某国某年贸易顺差增加额为$100亿,边际消费倾向率与边际税率分别为1/2与0。
求该国国民收入增加额为多少?解:())(2005.01005.00111100亿美元==⨯--⨯=∆⋅=∆NX K Y 小结:对外贸易顺差是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它同国内投资一样是一种注入,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的效应。
第二节 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数量结构速度的影响主要内容:经济增长的三方面对国际贸易影响(生产要素增长、技术进步、收入变化)一、 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数量(L )前提条件:如图所示,某小国利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 )与资本(K )。
生产两种商品:出口商品X 为劳动密集型,进口竞争性或进口替代商品Y 为资本密集型。
两种商品的生产函数为线性关系(大国的情形复杂,难以确定。
“大”与“小”仅就该国某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比重而言)。
生产要素增长前,该国生产点在V ,VOX =45。
现在生产要素出现以下各种增长情形:1.中性增长:即K 与L 按同样比例增长,则X 与Y 的产量会同比例增加,生产点会沿OV 延伸,假定延伸至V'点。
此时X 的出口将增加而Y 的进口将减少。
结论:两种要素同比例增长,将导致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其变化幅度一样。
(如图中射线VV')2.单要素增长(1)L增长,K不变:则X产量增长,而Y产量减少,因为有一部分K要从Y产品生产中分出以配合L的增长来生产X。
故生产点会沿VuE延伸,假定延伸至uE点。
结果本国进出口都要大幅度增长。
称之为超促贸易型增长(如图中射线VuE)。
(2)K增长,L不变:则Y产量增长,而X产量减少,因为有一部分L要从X产品生产中分出去以配合K的增长来生产Y。
故生产点会沿VuM延伸,假定延伸至uM点。
结果该国进出口都大幅度减少。
称之为超反贸易型增长(如图中射线VuM)。
结论:单要素增长时,如果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是出口产品,则外贸额将增加;如果它是进口替代产品,则外贸额将减少。
3.非中性增长或双要素不同比例增长(1)△L>△K:则X、Y产量均增长,但△X>△Y,生产点将沿VE延伸,假定延伸至E点。
结果该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且前者幅度大于后者。
称之为促贸易型增长。
(2)△K>△L:则X、Y产量均增长,但△Y>△X,生产点将沿VM延伸,假定延伸至M点。
结果该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而且前者幅度小于后者。
称之为反贸易型增长。
结论:双要素不同比例增长时,出口都将增加,进口都将减少。
如果密集使用增长更多的要素的产品是出口产品,则外贸额将有所增长;如果密集使用增长更多的要素的产品是进口替代产品,则外贸额将有所减少。
注意:该图可分为四区一线来记忆。
二、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数量技术进步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它使得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所需的投入减少,或者同样的投入量下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英国著名经济家希克斯(Hicks)认为,技术进步包括三类:中性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和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中性技术进步意味着劳动力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以等比例提高,从而生产的资本劳动比K/L保持不变。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意味着资本生产率的提高大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要素价格不变时,生产中的一部分劳动将被资本代替,K/L上升。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于资本生产率的提高,在相对要素价格不变时,生产中的一部分资本要素将被劳动力取代,K/L减少。
1.中性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数量例证:设生产函数为aK+bL=Z,中性技术进步可以节约两种要素数量的比例都是C,新生产函数将为a(1-C)K+b(1-C)L=Z→aK+bL=Z/(1-C),所以新产量是原产量的1/(1-C)倍。
小结:不论发生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中,会使两产业产量同等增加。
如该产业是出口产业,则出口增加;如该产业是进口竞争产业,则进口减少。
若同时发生于两产业,则出口增加与进口减少的幅度相同,贸易模式不变,这与要素中性增长一样。
2.非中性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数量(1)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a. 如果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则会增强中性技术进步的结果。
b. 如果发生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则要根据资本要素密集程度和劳动要素节约程度来分析:(a)若两者都高,则产量不会有很大增长,进出口量也不会很大变化。
(b)若资本密集度不很高,而劳动节约程度也不很高,则产量会较大增长,它对进出口量有较大影响。
例证:a. 假设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可节约K10%,L90%,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K/L=1/9,则可节约K与L的价值总和为10%×10%+90%×90%=82%。
b. (a)设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可节约K10%,L90%,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K/L=9/1,则可节约K与L的价值总和为90%×10%+10%×90%=18%。
(b)设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可节约K40%,L60%,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K/L=6/4,则可节约K与L的价值总和为40%×60%+60%×40%=48%,比上例的18%要高。
(2)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a. 如果发生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则会增强中性技术进步的结果。
b. 如果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则要根据劳动密集程度和资本节约程度而定。
(a)如果劳动密集度很高,而资本节约程度也很高,则产量不会有很大增长,对进出口量影响不大。
(b)如果劳动密集度不很高,而资本节约程度也不很高,则产量会较大增长,它对进出口量有较大影响。
例证:a. 设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可节约K90%,L10%,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K/L=9/1,则可节约K与L的价值总和为90%×90%+10%×10%=82%。
b. (a)设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可节约K90%,L10%,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K/L=1/9,则可节约K与L的价值总和为90%×10%+10%×90%=18%。
(b)设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可节约K60%,L40%,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K/L=4/6,则可节约K与L的价值总和为60%×40%+40%×60%=48%,比上例18%高些。
小结:某种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要发生在该要素密集型产业中,效果才最强。
如同单要素增长的情形。
三、收入变化与国际贸易的结构速度1.收入水平对消费(进口)结构的影响恩格尔法则说明:如果人口保持不变,则随着收入的增加,花费在饮食方面的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将会下降,用于衣着、家电、住宅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一般说来,基本消费品收入弹性较低,而高档商品的收入弹性较高。
小结:随着收入增加,高档商品的进口比重将增加,即进口结构变化。
2.收入弹性对进口速度的影响在出口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一定的条件下:(1)如果进口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等于1,那么这种经济增长不会带来偏好的变化,也不会改变贸易模式,出口额和进口额保持相同速度增长。
(2)如果进口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则进口额的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
(3)如果进口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则进口额的增长速度会小于经济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