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六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竞争品的生产量足以代替全部进口时,这个意义上的国际贸易也就消失 了。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的增长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的情况是,进口竞争 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是那样多,以致该国进口竞争品生产的增 加不仅代替了全部进口,而且还可以出口这种产品。这样一国的贸易结 构完全发生了改变。现实中确实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国从劳动力 比较丰裕的国家变成资本比较丰裕的国家,从而由一个资本密集型产品 的进口国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对国 际贸易的影响我们可以用图6.1来表示。 P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生产要素的规模和结构不会始终保持不变, 而是在不断发生变 化。劳动力会根据人口自然增长规律发生增减变动,资本会随着一国经 济的发展和增长而积累起来,可利用的土地会因开拓或侵蚀而增减,技
术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和传播。这些变化都会导致生产要素供给 的变化,这不仅会影响产出量,而且还会改变投入-产出的关系,从而 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供给曲线发生移动并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当然不 同的变动情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不同。
第二节 需求变动与国际贸易
前面两节主要介绍了供给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 展,不仅各国的供给 会发生变动,需求也会发生变动。需求变动的基本原因是消费者收入水 平的变动。这一节我们主要介绍需求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恩格尔定律与国际贸易
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提出的,用来 描述家庭收入变 化与最基本生活品食物消费变动关系的规律。即随着消费者收入的不断 增加,消费者在食物上的开支占其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对于一个国家 来说也是这样,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占其国民 收入的比例越小。 在考察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时,可按照恩格尔定律,计算出该国居民消
二、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
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是指在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 的增长速度超过了 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意 味着进口竞争品生产部门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绝对量增加了,而且其增长 速度快于出口品生产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这样,偏向进口 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就会下降。在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该产品生产部门的边际成本就会低于市场价格,从而促使企业增加进口 竞争品的生产,在国内对该产品的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本国生产量的增 加会替代一部分进口。结果使国际贸易的规模缩小了。当一国进口竞争 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以致该国增加的进口
费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例。该比例称为恩格尔系数。即: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 大,说明该国越贫穷,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该国越富裕。
当一国或食物进口国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对食物的需求不会与收入同 比例增长,而是增长得比较慢,甚至不增长,因而其价格变动也很小。 这是因为,食物的需求收入弹性比较低。需求收入弹性是收入每增加 1%,该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数。而人们对奢侈品(如冰箱、彩电、汽 车)的需求收入弹性则比较大,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耐用消费品 即奢侈品成为人们购买的对象,对这类商品的购买量的增加往往大于收 入增加量。
C1
I1

T
C2
I2
S1
S2
T
小麦
0
T1 T1
图 A国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
假定在A国存在两个生产部门,小麦部门和布的部门,小麦部门是 进口替代部门,布部门是出口部门。小麦部门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是 资本,布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图中横轴表示小麦的生产 量,纵轴表示布的生产量。在生产要素增长以前,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 界为TT,在国际价格一定的条件下,A国的生产均衡点为S1点,消费均 衡点为C1点。现在假设,A国的资本供给增加,劳动力的供给不变,由 于资本是生产小麦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因而小麦的生产量会增加得比 较多,而布的生产量会减少,这时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到T1T1。在国际比 价不变的情况下,A国的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均衡生产点移到S2点, 生产结构的变化导致了贸易结构的变化,消费点移到C2点。从偏向进口 的生产要素增长前后的贸易三角我们可以看到,国际贸易的规模明显缩 小了。由此可见,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的增长不仅会改变一国的生产结 构,增加了进口替代品的生产量,也缩小了国际贸易的规模,从而降低 一国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4课时
在前面学习中,我们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原因、 结构及利益分配问题。也就是说,给定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 后,我们就可决定该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收益。而实际上,要素禀赋随 时间而改变,技术知识不断积累和传播,各国的收入水平、需求偏好和 需求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尽管这些变化不会改变贸易理论中的基 本结论,但是会改变国际贸易的规模、结构和方向。一国在某些方面的 竞争优势不是永久的。同时国际贸易的增长本身又影响生产要素的供 给、技术的传播及需求的变化。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 因果关系。本章我们将对此进行考察。
贫困的增长的发生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有:增加的生产要素 是用于生产偏向出口的产品的;该国是一个大国,出口增加会导致贸易 条件恶化;国外市场对该出口产品的需求是无弹性的;出口国是发展中 国家且为单一经济,国民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以致国际 价格的下降需要靠更大的出口量去弥补损失。
出口贫困化增长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 种情况,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定 阶段,而非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我们仍需要注意到,某些产品生产 的增长不一定对一国总收入的增长有积极作用,相反它有可能有消极作 用。
相比较而言,偏向出口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偏向进口品密集
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对国际贸易规模的影响是完全相反的,前者使国 际贸易的规模扩大,后者使国际贸易的规模减缩。
四、罗伯津斯基定理和贫困的增长
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 价保持不变,一种 生产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同时 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则下降。例如,如果A国的劳动力增加,在国际比价 不变的情况下,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量将以更大的比率增长,而 小麦(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则下降。从图6.1和图6.2中我们都可以 直观地了解这一点。 罗伯津斯基发现,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会同时对两种产品的生产产生 影响。其原因在于,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时,要将其投入生产,必须与 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相组合。在生产要素被充分使用的情况下,就要求另 外一个部门释放出一部分生产要素,其结果使释放生产要素的部门的产 品产量减少。 我们在前面分析生产要素增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时,假定产品供应 量的增加不会影响国际比价,实际上这意味着该国是一个小国,是国际 价格的接受者,而不能影响国际市场的价格。但如果我们考虑的是一个 大国,其产品产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那么其产品供应量的增 加必然影响国际市场价格。贫困化增长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当一国偏 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加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 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贸易 条件的恶化。由于我们在分析中假定参与国际贸易的只有两种产品,所 以这里的贸易条件就是国际比价。 当一国某种产品的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时,再增加该 产品的供应量,必定会降低出口品的价格。如果商品价格下降,就可能 出现这样的情况,出口量的增加所带来的收入的增加,可能被单纯的价 格下降所抵消,甚至是收入水平的绝对下降。例如,当某种商品的价格 是500元时,其销售量是20个,当价格下降到300元时,其销售量增加到 30个。价格变化前,总收入为500×20=10000元,价格变化后总收入是 300×30=9000元,总收入减少了1000元。这种情况就是杰格迪什 (Bhagwati)所说的贫困化增长。下面我们用图形分析出口贫困化增长 的情况。
一、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与国际贸易
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是生产要素增长的一种特殊情形,是指一国 不改变要素相对丰 裕度或比例的生产要素增长。这种类型的增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衡 量,表现为该曲线平行地向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结果,新旧两条曲线 各点的斜率相等。 在不考虑外部市场吸收能力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会导 致一国贸易规模按要素增长的速度同比例扩大,而不会影响贸易条件和 贸易结构。因此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也可称为中性的生产要素增长。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各国各种生产要素是等比例增长而没有发生差异性 增长,因而,各国的比较优势没有发生变化。并且由于生产要素等比例 增长,需求方面也只是数量的扩大而没有发生结构的变化,因此贸易条 件不会改变。但生产要素的增长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使可贸易商 品增加了,国际贸易的规模就会扩大。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差不多只 存在于抽象的理论分析中,在变化中的世界经济背景下,各国的经济增 长难有这种情形发生,即使在一个国家这种完全中性的增长也是少有 的。现实中的生产要素增长通常是偏向的,这种偏向的增长对贸易结构 甚至贸易流向都会产生影响。
I1 I2 C1 布 T C2 S1 S2
T 小麦
0 T1 T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 A国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
图中横轴表示小麦的产量,纵轴表示布的产量。在生产要素增长以 前,A国的生产可 能性曲线为TT,在国际价格一定的条件下,A国的生产均衡点为S1,消 费均衡点为C1。现在假设A国的劳动力供给增加,资本的供给不变,由 于劳动力是生产布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因而布的生产量会增加,而小 麦的生产量会减少,这时图中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到T1T1。在国际 交换价格不变的情况下,A国的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生产均衡点由S1 移到S2,生产结构的变化导致了贸易规模的扩大,消费均衡点也相应地 由C1移到C2。从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前后贸易三角的变化我们可以 看到,国际贸易的规模明显扩大了。因此,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的增长 会促进贸易规模的扩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