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5-2016-1 第13周教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2015-2016-1 第13周教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3.夸张、突出。即对记忆中事物的某些属性进行夸张而使之更为突出。
遗忘
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没有准确保持,即发生了遗忘。
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者错误的回
忆。
(三)回忆
回忆是大脑提取并输出信息的过程。是记忆效果的最终表现,也是加强识记效果的重要环节。
回忆的两种水平:
再认:在眼前
再现:不在眼前
三、课堂总结
1、根据记忆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如图片、长相、一段美好的旋律、一些食物的味道等。
运动记忆:如舞蹈、游泳、爬山等各种动作的记忆。
情绪记忆:某件事情带给我们的某种感受,如放假的愉快、离别的痛苦等。
逻辑记忆:如记乐谱、歌词、物理公式等。
2、根据记忆时间分类
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种类
(一)识记
识记就是记,是信息的编码和输入过程。识记是记忆的首要环节,是记忆的基础。
(二)保持
保持是大脑贮存信息的过程。信息保持在大脑中会发生变化。
保存中的信息发生的质变主要表现在:
1.简略、概括化。即略去一些具体事物的细节方面的信息,而形成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
2.修正、合理化。即不断地修正具体记忆物的一些不合理的结构和属性,而形成一个更合理的事物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备注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记忆中的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的区别,也能理解记忆的加工过程的三个环节,成果良好。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体验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还记得自己小学1年级的班主任是谁么?记得自己当时的同桌么?
二、新课讲授
一、什么是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理论),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时间
特点
瞬时记忆
0.25~2秒
容量大,具有形象性,保持时间短
短时记忆
20秒~1分钟
容量7+2,
长时记忆
1分钟以上直至永远
容量无限,心理活动的知识基础
记忆系统模式图
3、其他的分类方式
陈述性记忆:是由关于世界的信息和知识所组成的。
程序性记忆:动作运动技巧。
二、记忆的过程分析
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三个环节:识记、保持与回忆。
授课教师
林珊
学科(专业)
心理健康
授课班级
15幼教
教学课题
第四章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授课时间
2015年11月23日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周星期一第1节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记忆的概念,了解记忆种类
2、掌握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及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掌握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掌握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及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