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
1.指几名同学展示。看看谁概括的语言最简练。其他同学根据发言修改自己概括的话。
2.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导入
1.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
2.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
预习评价
1.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学重难点:(可以结合课文从教学目标中选择标注。如:②易写错字:豚疑(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校:教师姓名: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主要依据文中出现的带方括号的多音字、易出错的多音字、文后出现的会写字和会读字、课文中的典型词语以及在词语盘点中出现的词语)
1.应会读字:腊浑豚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侧成峰(cèchè)腊酒浑(húnhùn)
足鸡豚(tūn tún )
2.指名读出正确读音。
3.学生齐读正确答案。
3.趣味识字:
3.趣味识字:
(1)交流自己用有趣的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2)教师点拨:腊与蜡、豚、逐的区分:
4.易写错的字:疑
4.易写错的字:
(1)出示难写字:疑
(2)观察:哪个笔画容易错?
(二)重点品读。
(1)读《题西林壁》第一、二句,诗人看到的庐山什么样子?
(2)读三、四句,为什么作者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
(3)从《游山西村》后两句中,作者心情先后怎样?为什么?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教学时间
2课时
栏目设计
预习提纲
预习展示精讲点拨
(2)概括方法: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诗人所描绘的事物,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句的表达顺序
(1)重点句及表达顺序: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体会方法:
抓住诗句中的景物,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3.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一)共性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难点)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1.理解:
(1)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要能结合本文注释理解。
2.词语积累
(1)评价反馈:
整体感知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展示某位同学结合课文注释概括的:读了两首诗,你读懂了什么?
初
读
课
文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1.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易读错字正音。
2.重点诗句: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意的字音有:只缘,学生朗读后,以上字词颜色变红,指名再读——齐读。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注意的字音有:“重”为多音字,学生朗读后,以上字词颜色变红,指名再读——齐读。
3.是否读出了诗的韵律和节奏。
识
字
学
词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重豚
1.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认读。
(2)易读错的字正音(重豚):出示—认读—组词
2.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2.巩固检测:
1.出示: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同学们评价、补充、修改:
说说哪位同学理解的深刻。
3.小结:学习古诗要结合课文注释,这是学习古诗文很好的方法。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诗句意思深刻?在文中标记出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想法。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也在文中做好标记。
集体交流:
1.对于写得好的,或者意思深刻的,只要学生回答得大体正确即可。
3.易读错字:浑(声调不要读成四声)
4.多音字:重
5.应会写字:莫腊浑疑(重点)
(1)写正确:豚(不要多加一点)
(2)写美观:
指导书写的字:疑(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题缘腊酒豚山重水复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流畅地背诵两首古诗。(重点)
二、理解运用: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2.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3)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
(4)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因素。如,可以这样预设:
2,
(3)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协商合作,谈各自的感受,如:可以每人讲一句,也可以一人讲,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要适时加入学生的学习研讨,巡视指导,对表现好的给予表扬。
(4)前两句讲: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足了丰盛的饭菜。品味“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后两句写诗人的感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无路时,忽然柳绿花红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吗?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思考方法、理解内容、体会表达等方面来谈。
限
时
检
测
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两首》限时检测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用“”划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侧成峰(cèchè)腊酒浑(hún jūn)足鸡豚(tūn tún )
重复(chóng zhòng)重量(chóng zhòng)
(3)观察、讨论怎样写才匀称好看:要把这个字写漂亮,需要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边讲解:
“疑”左窄右宽
(5)学生练习书写。
(6)评价反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书写较好的。
(二)词语
1.运用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题只缘腊酒浑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
2.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个,注音、组词):
3.趣味识字:
4.易写错的字:
(二)词语
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题只缘腊酒浑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
(三)尝试背诵两首诗。
二、文本细读: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结合注释中词语的解释,想想你都读懂了什么?
2.对于不明白的,让学生互相解答。
3.教师预设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指的是什么?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4.小结解决疑问的方法:找到相关句段,反复阅读或小组讨论。
重点品读
1.(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
(2)看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
二、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题西林壁》
四、《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这两首古诗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
理?
板书设计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
(1)重点词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2)体会方法:
借助课后注释、查字典等方法。
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二)本课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