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这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就会遇到很大困难。

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且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的数。

这样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只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比如在“9加几”部分呈现有“点数”、“接着数”、“凑十”和“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特殊方法”等;在“8、7、6加几”部分呈现有“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

教材注意在具体情境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

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都有好处。

本单元继续渗透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呈现形式是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图,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

“用数学”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实质上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对学生体会加、减运算的含义,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
20以内的
进位加法
9加几(例1、例2,练习十七)
8、7、6加几(例1~例3,练习十九) 5、4、3、2加几(例1、例2,练习二十一) 口算
用数学
97页例5(练习十八)
98页例6(练习二十)
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思想目标: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进行口算
2.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凑十法”
五、课时安排
9加几………………… 3课时
8、7、6加几………… 2课时
5、4、3、2加几……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六、改进教学措施
1.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

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要讲实效,形式多样,比较难的题要多练,练习有针对性;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课题:9加几
一、教学内容
教材88-89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学习9加几的加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会把一个数分成1和几。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9加几
9 + 4 = 13
1 3
10
教后反思:
课题:9加几的巩固练习一、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1—5题。

二、教学目标
1.巩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掌握“凑十法”
四、教学过程
课题:8、7、6加几
一、教学内容
书91、92页例2、例3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掌握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8、7、6加几的题目。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8、7、6加几 8 + 5 = 1 3
2 3
教学反思:
课题:8加几的巩固练习
一、教学内容
93、94页练习二十一的1-10题。

二、教学目标
巩固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提高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凑十法”的熟练程度。

四、教学过程
课题:5、4、3、2加几
一、教学内容
教材95页例4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四、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5+7= 5+8= 教后反思:
课题:5、4、3、2加几的综合练习一、教学内容
96页练习二十二第2、4、5题及补充练习。

二、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计算5、4、3、2加几题目。

三、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四、教学过程


课题:用数学
一、教学内容
书P97页例5,做一做,练习二十三中的1——4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什么叫做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知道它的单位名称。

2.初步学会解答半图半文的应用题,为正式学习解答用文字表述的应用题做准备。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学会解答半图半文的应用题。

知道应用题的条件、问题及单位名称。

四、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用数学
5+7= 5+8=
教学反思:
课题:用数学
一、教学内容
教材98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5——8及思考题。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用数学
7+6=13(只)
教学反思:
课题: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内容
教材101页的内容,练习二十四的3、4题。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加减法应用题的练习,初步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20以内进位加法。

四、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