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一、核心解读: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的文献如《尚书》《诗经》中就已提及。
它最初的涵义是指大夫以上的当权者,当时并无明显的人格特征。
孔子借用了这一称谓,并赋予它新的内涵,使之成为儒家培养人才的规范标准,成为儒家的理想人格。
在《论语》中前后总共有一百多处提及“君子”。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纵观全文,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文”和“质”兼美。
所谓“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所谓“质”就是内在的道德修养。
先说“质”。
具体要求有: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甚至“杀身以成仁”。
二要见利思义,视不义之富贵犹如浮云。
三要安贫乐道,乐以忘忧。
做到不耻恶衣恶食;不患得患失,不忧不惑不惧。
四要心胸广大,意志坚毅。
君子不可以不弘毅,当自强不息。
再说“文”。
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孔子自己身体力行,他“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就是“文”的杰出代表。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从孔子的这句话可知,君子之道有三个最重要的特质,那就是仁、智、勇。
与君子相对的便是小人。
小人贪生怕死,贪图享乐,见利忘义,患得患失。
孔子将这种人斥为鄙夫,认为这种人为了个人的利益,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不可与其共事。
二、名句填空:0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02·君子喻于义,。
★0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贤哉,回也!★0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0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06·知者乐水,。
知者动,。
,仁者寿。
”★07·曾子曰:“,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08·子曰:“志于道,,依于仁,。
”09·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既得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0·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知者,勇者。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三、字词注音:孙.以出之(xùn)恶.衣恶食(è)曲肱.而枕(gōng)知者乐.水(yào)鄙.夫(bǐ)仁者乐.山(yào)驷.不及舌(sì)虎豹之鞟.(kuò)何以文为.(wéi)一箪.食(dān)从下列句子中提取成语,并解释:(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有德行、有志向、为理想而献身的人——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现指为维护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
(2)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患得患失:忧虑爵位的得失。
后引申为一味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无所不至: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箪食瓢饮:用箪盛饭吃,用瓢舀水喝。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不堪其忧: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
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曲肱而枕:枕着弯曲的胳膊睡。
形容人生活恬淡,无忧无虑。
——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
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5)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乐以忘忧: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
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乐山乐水: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
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死而后已:死了之后才停止。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8)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
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七、翻译句子:(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做事以符合道义为根本,依照礼节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说出它,用诚实的态度完成它。
这样才算君子呀!(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读书人立志于追求正道,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这样的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3)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君子只要本质好就行了,哪里用得着文饰呢?(4)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四匹马也追不回说出的话。
文饰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本质如同文饰一样重要。
(5)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温和而严肃,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八、思考题:(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3、请谈谈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答案】1、应具有如下素养:坚守正道,仁爱忠信,谦逊有礼,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
2、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3、作为士人必须要有开阔的胸襟和坚毅的意志。
因为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终身的使命,任务重大而路途遥远,如没有宽阔的胸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必然难以做到。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崇高远大的人生理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二)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③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请谈谈你对“浮云”这一喻体的理解。
2、这三章主要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和心境?3、孔子和颜回这对师徒俩都能安于清贫,但是清贫本身并非可乐之事。
宋代理学大师程颐程颢两兄弟曾经求学于周敦颐,周敦颐教程氏兄弟“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孔子和颜回到底因何而乐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如:①聚散无常,比喻富贵短暂如过眼烟云;②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富贵与自己无关;③浮云至清至淡,比喻富贵乃身外之物,无足轻重。
2、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心境。
3、能扣住“乐在仁德”,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孔颜之乐,乐在仁德。
孔子和颜回都把人格的提升和道德的完善视为毕生最大的追求。
凡是有利于仁德完善之事,则乐而为之;凡是有损于仁德成就之事,则弃而绝之。
生活中的种种坎坷逆境、拂心之事,孔颜视之为进德修行的砥石,自然不怨不恨,泰然处之。
正是源于这样的知见和修养,所以孔子在陈蔡之厄中,依旧能弦歌不绝,讲学不辍;颜回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依然能不改其乐。
因为,困境有助于铸就仁德,乐处逆境方显仁者本色。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4.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7.16)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
(2分)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
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答案】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
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四)请谈谈你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理解。
【答案】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
因为有智慧的人认识和处理问题灵活迅疾而又变动自如,其特点有似于水;而有仁德的人坚守道义,稳重安定有似于山,所以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