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绯.红(fēi)不逊.(xùn)解剖.(fǒu)抑.扬顿挫(yì)B.描摹.(mó)侮.辱(wū)发愣.(lèng)深恶.痛疾(è)C.禁锢.(gù)犀.利(xī)闪烁.(shuò)广袤.无垠(mào)D.彷.徨(fáng)鞭挞.(tà)胆怯.(què)长吁.短叹(xū)2. 下面结合句意解释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
(人世上再没有那样凄惨的了。
)B. 我们现在听到阿炳的音乐,不管是阿炳亲自演奏的,还是其他人改编的版本,都会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形容人们听到好的音乐作品后,欣喜之余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C. 他们惊呆了,山坡上早已站满端着刺刀凶神恶煞的日军。
(指凶恶的神)D. 内伊是那样的鲁莽勇敢,而格鲁希又是那样的优柔寡断。
(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3. 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比喻)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比喻、夸张)D、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4. 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南京大屠杀》这篇文章从体裁上来说属于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特征。
B. 《日出》截取了全剧的一个片断,课文中的戏剧冲突是围绕小职员黄省三和银行经理潘月亭展开的,让人们看到了那个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C.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D. 戏剧剧本中的人物主要靠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5.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一句是()(2分)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雪,没有秋意。
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
西湖,仿佛半睡半醒。
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使我记起。
A. 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 苏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 林升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D. 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语句。
(4分,每句2分)快乐是什么?小草说:快乐就是尽我的一份力量去给大地妈妈披上一件最美的绿装。
花儿说:大树说:快乐就是为夏日的人们撑开大伞,遮挡灼热的阳光。
啊,快乐就是:7.课外阅读知识(4分,书名、人物各1分,性格特点2分)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总是能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让我们久久难忘。
勤奋好学的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阅读经历吧。
请写出一部令你记忆犹新的名著书名《》,其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他(她)的性格特点是。
8、古诗文填空题(共10分)(1) ,,山河表里潼关路。
(2)俱怀逸兴壮思飞,。
(3) ,独怆然而涕下。
(4)《水调歌头》中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5)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宋代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了这种人生观:,。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
二.阅读理解(一)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戏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⑴天山共.色⑵窥谷忘反.10.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11.理解填空。
(2分,每空1分)(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
1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写水势的,《三峡》一句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1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现代文阅读(一)镜泊湖的黄昏(1)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
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
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
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2)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3)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
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4)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
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
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
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5)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
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
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
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
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
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6)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
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7)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
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
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8)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
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
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
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
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
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
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9)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
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
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
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10)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
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
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
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
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11)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
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
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14.镜泊湖的黄昏美在哪里?试用文中的几个词语加以概括。
(3分)15.文章第4~6段对镜泊湖作了具体介绍,请用短语依次概括各段的内容。
(3分)16.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1)第7段"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一句中的"生命的蛋白汁"是什么意思?(2)"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
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中加点的"更"有什么表达作用?17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2分)()A.开头通过对比描写,强调黄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并自然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
B.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隐诗句的宗旨是为他们不能参透生命而感到惋惜。
C.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跳跃的文字,大胆的想像,在读者面前呈现出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
D.文章不仅写景,还渗入了禅机,从太极、阴阳鱼,到生机、生命态度的慢慢感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
18结合本文主旨,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理解。
(4分)(二)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睑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能宽恕他人,体谅..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9.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2分)舔.()眼yì( )20.这段文字写了母亲对“我”做的两件事,一是,二是。
由此可见母亲既是,又是。
(4分)21.文中划“”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态?(2分)22.文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三、作文(请任选一题,在后面作文格内写作。
)(50分)23.(1)有人陶醉于春日的和风细雨,有人惊心于夏日的狂风暴雨,有人伤感于秋冬的凄风苦雨……风雨是大自然的抒情诗。
其实,人生之旅并非一路阳光,也会有风雨相伴,所以才有了“风雨同舟”“风雨兼程”“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劝勉和激励……请以“风雨”为话题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紧扣话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