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封建政府还要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 摊派徭役。
社会生产成果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 用于地主奢侈消费和皇室挥霍、政府开支、 军费支出等方面。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生活极端穷苦和落后,在社会内部,缺乏 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 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 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 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商人不仅没有像欧洲封建社会中的 城市市民那样成为对抗封建生产关系的 独立力量,反而常常把财富转向购买土 地,从事风险更小的地租剥削。而地主 除对农民收取高额地租外,也常常兼营 商业或放高利贷,以获取更多的货币财 富。
世界现代化视野下中国现代化进程错 失的三次历史机遇
第一次历史机遇: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 半叶西方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中国由康 熙雍正乾隆盛世,经过嘉庆道光年间(18201856年)的两次鸦片战争而走向衰落。 第二次历史机遇: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西方世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世界由自由 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 渡,而中国经过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戊戍维新 变化运动失败以及八国联军入侵战争和辛亥革 命的失败、记载
郑和
颜真卿书法
•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产生了许多民族 英雄和农民起义领袖。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 • 中华民族有过光辉灿烂的过去,但近代却落后了,所以振兴中 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了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 个主旋律。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6 世纪至 19 世纪初,正当中国还处于封 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 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 随之向外扩张。东西方的历史走向出现巨 大的反差。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 教改革运动冲破中世纪神 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 了思想上的准备。而 15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更为 欧洲开拓世界市场、发展 海外贸易、推动殖民扩张 提供了条件,加速了欧洲 资本主义的兴起。
• 但是,随着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 发展逐渐陷于停滞状态,直至迫使农民不得不为争取生存权利而举行 起义。这些起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腐朽、黑暗的统治秩序,直接或 间接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几乎每个封建王朝都跳不出这个从初期兴 起,到逐渐昌盛,再到后期腐败、衰亡的“周期率”。 •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 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潜伏着许多危机, 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至乾隆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下坡 路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封建的中央 集权君主专制制度。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 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代王朝统治者不断加 强皇权,称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子”, 以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不 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 监督。
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结构的 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的封建宗法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 出父权、夫权、君权。宗 法制度在封建社会前、中 期起过稳定和规范封建社 会秩序的作用,但其保守 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 的发展和进步。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天文学、数学、 农学、医药学等领域,作出过许多卓越成就。尤其是造纸术、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 杰出利技成果。
黄帝像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
大清皇帝前后更替口诀: 清顺康雍乾嘉, 道咸同光宣!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纪念金币
蔡伦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 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这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 精神。
• 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
秦始皇
中国社会的文化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它以三纲 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 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王, 明教化。
儒家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 融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 务。
封建统治者同时吸收法 家思想,严刑峻法,实 行暴力统治。他们还通 过种种方法,笼络和控 制知识分子,并采取镇 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 段,实行文化专 制主 义。
雍正皇帝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历史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 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 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 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 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 “开元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等。这种局 面通常出现在一个朝代的初期。当时的君主汲取历 史的教训,能居安思危,政治较清明,轻徭薄赋, 厉行改革。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自公元前 5 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 年鸦 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 千多年。
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小农经济曾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哥伦布
发现新大陆
被贩卖的奴隶
• 15 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航行 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 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 •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 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 是为了把它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 上、政治上的附庸。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遇 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 生存危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