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学生版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学生版

泰七中八年级下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最后一次讲演)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的】
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学习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知识链接】
1.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会后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

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的即兴演说,但演讲的思路非常清晰。

这是演讲稿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演讲内容的思路混乱,是不能激励听众的。

这篇即兴演说先是痛斥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公朴先生的罪恶行径,颂扬李公朴及昆明人民为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

然后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制造白色恐怖的虚弱本质,揭示人民必胜,真理永存,阐述中心论点。

最后号召人民起来奋斗,表达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整篇文章的结构完整,一气呵成,体现了演讲词的基本特点。

2.文体知识
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讲演词有以下特点:第一,有的放矢,考虑听众对象。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演讲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束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
鼓舞。

3.知识超市
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除“我,我们,你,你们”的其他主语。

这三种人称各有其表达效果与优点。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句式:感叹句的目的在于抒发说话人的感情,要求听话人表示同情或使听话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感叹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示惊喜和赞叹;另一类是表示悲伤和厌恶,包括愤怒和憎恨。

课前任务:先认真自学课本P79——P81,后独立完成基础部分和要点部分——课前学科组长评好分
基础部分
(学习程序:课内组内基础部分进行对学、群学)
1、《最后一次讲演》慷慨激昂,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好好练练演讲。

2、读读写写:
晓得(xiǎo dé)卑劣(bēi liè)无耻(chǐ)毒手(dú)污蔑(miè)屠杀(tú)悲愤(fèn)锤击(chuí)恐怖(bù)势力(shì)毁灭(huǐ)卑鄙(bǐ)蛮横(mán hènɡ)赋予(fù yǔ)光明正大(míng)
挑拨离间(tiǎo bō lí jiàn )
3、解释词语
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蛮横: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挑拨离间: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卑鄙无耻:形容品质低下,不知廉耻。

要点部分
(学习程序:组内对学、群学——老师分配任务,小组重点探究——展示、点评)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在朗读时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2、文中“你们”指的是,“我们”指的是。

不断变化人称,表达了什么感情?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试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4、由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所表达的强烈情感,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语言品味:
本篇文章作为演讲词很具有感染力,找出感染你的句子加以品析。

(找出两处)(提示:可以从修辞、句式、用词等角度赏析,尤其关注感叹句。


示例:
1、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既用反复的修辞揭露了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

拓展部分
(学习程序:课内独立完成拓展部分——小组交流——展示、点评、总结)
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2、有些同学总以为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请说一段劝告他的话。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
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我并非没有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于寻求自由,曾早居住地惨遭疯狂迫害的打击,并在警察暴行的旋风中摇摇欲坠。

你们是人为痛苦的长期受难者。

坚持下去吧,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

让我们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阿拉巴马去,回到南卡罗莱纳去,回到佐治亚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去,要心中有数,这种状况是能够也必将改变的。

我们不要陷入绝望而不能自拔。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

这个梦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阿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着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

在自由到来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儿女们将以新的含义高唱这支歌:“我的祖国,美丽的自由之乡,我为您歌唱。

您是父辈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骄傲,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个山冈。


如果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

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峰巅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山的顶峰响起!让自由之声从科罗拉多州冰雪覆盖的落矶山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加利福尼亚州蜿蜒的群峰响起来!不仅如此,还要让自由之声从佐治亚州的石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田纳西州的了望山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州的每一座丘陵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片山坡响起来。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个大小村庄、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城市响起来时,我们将能够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人和非犹太人,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