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上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课案

3上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课案

3.你觉得怎么能读好?
学习第二节
1.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给他当奴隶?
2.指导朗读。读出吴王的骄傲自大和越王的万般无奈。
3.对此,吴国的谋臣有何不同反应?
4.指导朗读。
齐读第二~第四节,说说学了这个故事后的感想。
1.勾践卧薪尝胆,结果怎样?
2.指导朗读。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这个成语现在也用来形容一个人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卧薪尝胆》第二课时课案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执教
海安县墩头镇双溪小学周国珠
理论支持
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收益,小学中年级正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最佳期。因此,本课案十分关注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注意将习惯养成渗透在读写活动中,在反复尝试、历练和实际操作中进行培养和训练。
自主建构建构主义理论体现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这也是课程实施的核心。为此,本课案构建了“复习导入,唤起期待→预习反馈,诗文对照→细读引领,指导学法→吟诵积淀,拓展提升”的教学模式。以高效的模式促进学习方法的获得,促进自主学习过程的优化,促进语文学习的主体内化,自我生成建构,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立足点由“教”向“学”转变。
1.书后第三、第四题。
2.练习讲故事。
齐读,完成练习
学生默读思考,圈画批注。
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节。
1.自由读第三节,思考,画出有关语句,全班交流。
2.感情朗读。
小组讨论交流。
1.理解:“转弱为强”、“出奇兵”。
2.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复习旧知,意在链接学生的认知,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阅读是一个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最后让学生在朗读表现中创造性地体会勾践的伟大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述这个故事。
2.凭借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胜不骄、败不馁,才能获胜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四节,明白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 计 内 容
一、课前自主预习
1. 读一读:认真练读《卧薪尝胆》课文,找出不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找一找:找一找有关课文的故事内容,课前阅读。
二、课内精讲精练
教学步骤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揭示课题,介绍历史
二、精读第二~第四节
三、精读第五节
小结
五、作业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①默读第四节,画出描写卧薪尝胆的句子。
②交流:卧薪、尝胆分别是什么意思。
③勾践为什么这样折磨自己?从哪些词看出他不忘报仇雪恨?
2.指导理解。
“卧薪”是什么意思?
“尝胆”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4.这节主要写了什么?
指导读第三节。
1.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是什么?
2.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
理清脉络,让学生体会故事中人物情感。
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从而理解文中的所含主题。
阅读要学生如同亲临其境,就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激活相似见闻,展开类比联想。让学生读中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学习的广大空间在课文以外的天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
附板书设计:
卧薪尝胆
吴月相争征服对方
(读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
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通过上周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他正在干什么?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指导读第四节。
1.默读第四节,想想卧薪尝胆的意思。
并败会稽甘当奴仆
卧薪尝胆报仇雪恨
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三、课后拓展延伸
1.读一读: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了解战国时期各国的情况。
2.说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说说勾践为什么最后能打败吴国,我们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