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图地理七上《疆域和行政区划》同课异构教案 (1)

中图地理七上《疆域和行政区划》同课异构教案 (1)

第二章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读图:读P36.C图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 渤海位于雄鸡的脖子,渤海湾至长江口为黄海,长江口到台湾海峡为东海,台湾海峡以下为南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补充: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 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 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读图:请同学们注意看图 C右面有两个放大的图,这是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请看两幅图哪个海的面积大,(渤海),因此,我们说我国最大的内海是渤海.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可以看出它的陆上边界和海岸线都比较长. 因此,它的“好邻居、好伙伴”也较多,下面我们走进中国的邻国.
学生活动:
1. 引导学生画出陆上边界和海岸线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读图: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2.引导学生以朝鲜为起点逆时针方向找出我国的14个陆上邻国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
补充:⑴与我国有两处接壤的邻国有俄罗斯和印度.
⑵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泊和不丹.
缅甸老挝接越南,陆上邻国依次连.
⑶编故事记忆:朝阳升起,一位俄罗斯小伙子在蒙古包内酣睡,忽然听到一阵优美的乐曲,原来是哈、吉、塔三位姑娘在载歌载舞,她们擦着阿富汗,整理好巴基斯坦,沿着文明古国——印度来到山国尼泊尔、不丹,由于她们离家已久,怎能不惦记(缅甸)自已的老家(老挝)呢?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日子不会越来越难(越南).
3. 自北向南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①韩国、②日本、③菲律宾、④文莱、⑤马来西亚、⑥印度尼西亚. )
补充: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韩日菲文马印尼,隔海相望是近邻.
4. 学生活动:出示题单. 学生填图
( 1)请大家填出我国的四至.
( 2)请大家填出我国的四大临海和两大内海.
( 3)请大家依次填写出我国的14个邻国.
( 4)请大家依次填出我国的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祖国母亲的位置、范围和邻国. 从中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下
面我们再来齐唱《歌唱祖国》.
布置作业:做下面练习:
1.下列国家中,与我国有不连续疆界的是
A、朝鲜、俄罗斯
B、蒙古、老挝
C、印度、俄罗斯
D、
蒙古、印度
2.下列省级行政区中,邻国最多的是
A、西藏自治区
B、云南省
C、内蒙古
D、新疆
3.下列国家与我国接壤的是
A、朝鲜
B、韩国
C、日本
D、新加坡
4.有关我国邻国的正确叙述是 ( )
A.南有越南、老挝、泰国 B.海上邻国中,纬度最高的是日本
C.朝鲜是我国的海上邻国 D.越南和我国的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
板书设计:
三、中国的邻国:
1.14个陆上邻国
2.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
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
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
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
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
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
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
律.
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
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降水与生活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量的测定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三)降水的分布
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
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
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