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重点列表】【重点详解】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要点解读】“重点实词”,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凡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都应当算作考查内容的常见实词;当然,也还应当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
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向】积累重点实词、虚词【例题】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除: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除臣洗马《陈情表》当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六国论》(苏辙)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兰亭集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勾践灭吴》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见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请见《曹刿论战》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2.找到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夙遭闵凶(2)零丁孤苦(3)常在床蓐(4)四十有四(5)五尺之僮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不同意义。
(1)九岁不行(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7)臣欲奉诏奔驰(8)拜臣郎中(9)是以区区不远废远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舅夺.母志(2)至于..成立(3)沐浴.清化(4)辞.不赴命(5)而刘夙婴.疾病5.写出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夙遭闵凶(2)猥以微贱(3)沐浴清化(4)凡在故老(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6)举臣秀才(7)察臣孝廉(8)少多疾病(9)且臣少仕伪朝(10)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11)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12)臣具以表闻(13)臣之进退6.说出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臣亡国贱俘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急于星火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刘夙婴疾病当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对着、面对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六国论》(苏辙)挡住、抵挡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兰亭集序》处在某地或某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占着、把着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勾践灭吴》掌管、主持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担任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同“倘”见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看见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谒见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接见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见解、见识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不同意义。
(1)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报答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诉说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7)臣欲奉诏奔驰古义:赶快前往今义:很快地跑(8)拜臣郎中古义:尚书部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9)是以区区不远废远古义:拳拳,形容感情恳切今义: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舅夺.母志:强行改变(2)至于..成立:至于,到;成立,成人自立(3)沐浴.清化:蒙受恩泽(4)辞.不赴命:推辞,辞谢(5)而刘夙婴.疾病:被动,被缠绕5.写出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2)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3)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4)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6)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7)察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8)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患疾病)(9)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10)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11)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12)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说,使……知道)(13)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基础知识,涉及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实词又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虚词考查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主要涉及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整理,分类掌握。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意思注意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分,如“行”本身是“道路”的意思,后引申出其他的如“行走”“离开”等意思,记忆时重点以及文中的例句,答题时找相近的例句,还可结合前后文以及常用的成语进行区分,如“行”可以用成语“行将就木”确定他“将要”的意象,虚词注意记忆意义和用法,“之”要注意区分代词、助词和动词的区分,代词注意是人称代词作主语、宾语、定语,还是只是代词。
【对点练习】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夙遭闵凶..(停止侍奉)沐浴..清化(蒙受)..(不幸的事)未曾废离B.除.臣洗马(解除)臣具以表闻.(听到)晚有儿息..(儿子)C.犹蒙矜育.(养育)伏惟..圣朝(俯伏思量)岂敢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D.有所希翼..犬马怖惧之情(不能忍受)..(非分的愿望)夙婴.疾病(缠绕)不胜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注释,全错的一项是()①行(行走)年四岁②慈父见(见到)背③躬(亲自)亲抚养④终鲜(少)兄弟⑤逮(及,到了)奉圣朝⑥夙(平素,过去)遭闵凶A.①②⑤B.①②⑥C.②④③D.②⑤⑥3.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科举考试的一种身份)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报告、诉说)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之心)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B.诏书特下,拜.臣郎中C.除.臣洗马D.过蒙拔擢..5.选出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怜惜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更加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迫近6.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C.五尺之僮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重点2:分析写作意图【要点解读】《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考向】分析写作意图【例题】作者为何“陈情”,在什么背景下陈情?陈情的目的是什么?【名师点睛】写作意图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
即文字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
应该说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其创作意图,只不过可能有的意图明显,而有的则不明显,即意图是隐藏在作品的形象或情节、形式之中。
作者的创作意图来自两个方面——他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其意图针对的也是这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其写作意图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任意的,必定有其相应的方面,任何作家和作品都不能例外。
对作家写作意图的理解可以通过作品本身,也可以通过作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来认识。
【对点练习】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①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③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⑤2.指出表述有误的一项()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重点3:概括内容要点【要点解读】“概括内容要点”是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一般的记叙文中,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作品的倾向、写作的意图、文章的主旨。
对议论文也要通过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时代,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考向】概括内容要点【例题】作者在文中陈了哪些情?试逐层分析概括。
【名师点睛】“分析概括要点”是高考必考考点,一般都着眼于对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
题型主要有两种,客观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或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常常有以下几种:①错位信息,②错解词语,③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④无中生有,⑤颠倒是非。
主观表达题,答出能体现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的内容。
【对点练习】【2014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治学(东汉)徐幹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