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作者:陆绍建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9年第01期
【摘要】《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的,注重个性化的发展,鼓励音乐创造。

艺术作品也有优劣之分,在当今信息化的年代,在通俗流行音乐的影响下,很多传统的、民族的、高雅的音樂作品学生根本不听。

作者论述了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培养学生“听”“唱、记”“想”“说”的欣赏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培养能力;初中音乐欣赏
一、前言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推动下,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欣赏能力。

在课堂中,从传统的模式走出来,要把全部学生调动起来,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因此,《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这些年,笔者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中,在方法和能力上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

二、教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首先,欣赏课堂教学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

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

其次,内容安排上由小到大,这样做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二)以题材、形式和“曲式、体裁”为主题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体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的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

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

1.以题材为主题设计课型。

如以“歌颂祖国”这一中心的欣赏课,就可将《红旗颂》《兴国山歌》《在灿烂的阳光下》等相同题材内容放在一起来进行教学。

这种课型内容统一,能使学生在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