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0月测试题(无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0月测试题(无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0月测试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我们说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主要判断依据是()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2.随着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竭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B.开始走向定居生活C.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 D.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3.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①定居生活②建造房屋③饲养家畜④制造陶器⑤使用打制石器⑥用耒耜耕地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4.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B.黄炎联盟通过涿鹿之战大败蚩尤C.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D.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5.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之父”,下列关于黄帝时期的发明正确的一组是( )A.仓颉——缫丝 B.隶首——文字C.嫘祖——算盘 D.伶伦——乐谱6.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A.标志着中国的远古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B.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C.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D.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7.黄河被誉为祖国的母亲河,因为黄河流域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

那么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8.使河姆渡、半坡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学会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变化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D.掘井引水方便9.寒冷的冬天,能坐在热乎乎的灶炕上取暖,他们是哪种居民,房屋样式怎样( )A.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B.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C.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D.半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10.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11.“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

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该远古人类()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县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12.目前我们对元谋人知道得不多,而对北京人的状况了解得较多,这是因为( )A.元谋人离我们太遥远了 B.北京人离我们较近C.北京人遗骨、遗物丰富 D.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3.在《华夏祖先》的拍摄现场,扮演“北京人”的演员正在分配兽肉,他使用的工具应该是()A.镰刀 B.打制石器 C.磨制石器 D.青铜刀14.下列关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不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居住地区不同②体质特征不同③取火方式不同④装饰品不同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四个同学讨论原始社会的生活,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们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果实 B.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烦恼C.身穿兽皮草裙、居住在洞穴中 D.工具十分简陋、生活非常艰苦16.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20世纪60年代B.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C.公元前21世纪60年代D.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17.《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18.《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A.纳贡 B.朝觐 C.作战 D.分封19.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排列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①陶器②铁器③石器④青铜器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20.如图中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B.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D.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21.周顷王(前619年﹣前613年),继位时,竟致于无钱办理周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讨钱。

鲁国国君鲁文公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

这反映了()A.诸侯服从周王调遣 B.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C.诸侯开展争霸斗争 D.周王不再是天下“共主”2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①②对应的朝代是()A.夏朝、东周B.夏朝、西周C.秦朝、西周D.秦朝、东周23.《诗经》中的“千耜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

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A.劳动力充足 B.技术落后 C.生产工具简陋 D.农作物品料单一24.“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材料一:自从北京人出现后,中国这个地理领域内,才有最初的人类。

这种最初的人类—北京人的族类,就用他们笨拙的双手,在蒙古高原太古大内海的周围,解开了中国历史的帷幕。

从这一时代起,北京人的族类,就用石头和木棒武装他们自己,展开了开天辟地的伟大的历史事业。

同时中国历史也就展开了他的端绪,进入历史上之蒙昧时期。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材料四: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基本特征,但是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

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慢慢的进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北京人出现的意义?(4分)(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6分)(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从什么时期开始有这种现象?(2分)(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掌握的技能。

(4分)(5)北京人体质的进化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27.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的变革时期。

让我们跟随兴趣小组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春秋时期群雄并起的年代。

(14分)【图片中的历史】(1)从上面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4分)【影视中的历史】一些影视作品往往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影视作品也是我们熟悉和掌握历史的途径之。

我们通过下面的经典影视作品去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

(2)上图中两部影片所示“春秋” 时期属于哪个朝代?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是什么?(4分)(3)在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中,东迁后的周平王,慑于郑国的威力,竟与郑庄公做了交换太子、互为人质的荒唐交易,这种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史料中的历史】史料:春秋无义战。

------孟子(4)孟子用这句话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是否恰当?为什么?(4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已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分)材料二: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

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网民“草根学者”的转帖(2)材料二作者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旧的经济、政治制度”。

(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是怎样“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提示: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两方面回答。

)(4分)材料三: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4)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