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世袭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以下历史故事中,发生在有文字记载历史时期的是()A.三皇五帝B.大禹治水C.武王伐纣D.黄帝蚩尤的战争3.参考下图: 根据材料“1923年被考古学家发现了他们生活的遗址和头盖骨,他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4.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下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经过角逐,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A.楚B.宋C.晋D.魏6.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青铜器②陶器③石器④铁器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④③①②D.②④①③7.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系()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8.下图为2002年6月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局部),其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

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A.全面推行郡县制B.统一了度量衡C.流通圆形方孔钱D.实行车轨统一9.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C.佛教传入中国D.西学传入中国10.“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的发现,除了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这则新闻中说的“这块土地”是( )A.陕西西安B.浙江河姆渡C.山东大汶口D.云南元谋11.下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

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A.司母戊鼎B.青铜立人C.青铜神树D.四羊方尊12.下列关于我国古人类北京人的说法错误的是()A.北京人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B.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C.北京人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D.北京人已经学会了使用火13.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食用盐的管理。

下列哪一位皇帝曾经把地方上盐的经营权收归中央()A.秦始皇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4.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

以上事件可以说明( )A.春秋时期分封制度开始渐趋瓦解B.有些强大的卿大夫自立为诸侯C.战国时期大国之间频繁兼并混战D.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15.如果要研究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最科学的方法是A.大胆发挥想象B.搜集神话故事C.依靠民间传说D.研究远古化石16.纪录片《文明》于2018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惊艳亮相。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C.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17.如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

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早期国家的产生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社会大变革的时代D.民族关系的发展18.《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

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表明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19.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20.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B.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C.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D.铁制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21.我国古代倫家主张“仁” “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 “法治”等内容。

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朋的思想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22.现代汉字很多都是()A.象形字 B.会意字C.指事字 D.形声字23.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B.加强文化专制C.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D.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24.每个历史名人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自己的一生,以下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庄子﹣﹣《道德经》记录其言行B.荀子﹣﹣主张“礼治”C.孟子﹣﹣倡导“民贵君轻”D.墨子﹣﹣提出“兼爱”“非攻”25.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A.标志着中国的远古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B.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C.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D.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二、材料综合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他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他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根据材料写出“他”的名字。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7.材料论述题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时,南方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逐步进入南北经济并驾齐驱的局面。

其主要原因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知识,从而大大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是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把南北经济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上,黄河和长江两大领域的经济齐头并进。

三是各族人民密切交流,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交融,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两宋之时,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已南移于东南,即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西。

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摘编自谢琳《重心渐南移,经济共腾飞——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研究》(1)材料中的“大运河”开凿于哪一朝代?(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8.材料一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的23以上交给国家,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

那时候,所有牡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

还有“族诛”和“连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治。

材料三“逃走吧,逮住了得处死。

起来反抗呢,最多也不过一死。

一样是死,还不如起来反抗!”“天下受秦迫害时间很长了,我们首先起来倡导反秦,响应的一定很多。

”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讲的?他讲这些话是为了什么?(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一商鞅“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一一《史记·商君列传》结合所学知识,请同答:(1)材料一中图片显示情况是因为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制度?(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他是哪一学说的创始人?他在教育上的思想请你写出一点?(3)材料三中商鞅在哪个国君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材料中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这些措施中的哪一条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4)商鞅变法,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30.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

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

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1)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2)反映孔子思想的著作是什么?他的核心思想和政治思想分别是什么?材料二:(3)以上三幅图分别反映了哪几个学派的思想学说?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4)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分析】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③说法错误。

秦朝统一使用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①②④在图片中能体现出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三皇五帝、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相传东方的蚩尤部落强大,黄帝和炎帝联合打败蚩尤。

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这些都是传说,远古传说时期还没有文字。

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是史实,发生在商朝末年。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故选择答案C。

3.B解析: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70—20万年,他们仍保留猿的特征,但是手脚已经分工明确,会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采集和狩猎,并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