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翻译硕士经验帖(含复试)大家好,我是2018级中国人民大学笔译硕士~2019年的研究生考试刚结束一个多月吧,说来感慨万千,作为一个过来人,想在这里把备考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有所收获。
谁的青春不迷茫?当年的我却觉得,我的青春特别迷茫。
学了三年,不知道自己路在何方,往前看,保研成果的希望很小,而我却不想在自己没有搞清楚想做什么的时候糊涂地步入社会。
于是,我想给自己多几年时间,了解一下自己想做什么。
所以,我选择考研。
我是在2017年2月决定考研的,一年不到的时间,但是时间也是很充分了。
其实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大部分人对未来都有了一些想法。
跟我一样选择考研的,大多在那个时候开始准备。
其实做这个决定并不困难,毕竟高三那样辛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考研对我来说当然不算什么。
我选择了MTI翻译硕士的方向。
因为对语言本身很感兴趣,为了保险起见,选择不跨考,于是就开始有针对性的复习了。
MTI考四门,基础英语,翻译基础,汉语百科和政治。
每一门都有很大的复习量。
这意味着我需要投入全面的复习,我的考验战线拉的比较长,足足10个月,我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了解考研信息+好好完成大三课业+准备最无法“突击”的科目;中期进入全科式复习;后期冲刺训练。
前期搜集信息和打基础:3月-7月中旬这一段时间,除了认真完成学业任务之外,我每日都会做以下几件与考研相关的事情:1.搜集信息:首先确定地理范围,确定研究生在北京读,就定了北大、北师、人大、北外、中传,后来七挑八选,在北大和人大中间摇摆不定,一直到9月份都还没有完全决定好。
不过,时间最后给出了答案。
在凯程老师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我的实力、潜在竞争对手数量和能力、与上岸的师兄师姐们数次交流、了解人大的授课风格和学校的风格之后,我选择了人大。
当时没有考虑卷子难不难的问题,一方面觉得,难都一起难,简单也一起简单,所以一直觉得卷子的难度根本跟自己考得好不好(相对排名)没有很大关系。
主要还是实力这种主观因素。
2.英语基础:这一时期,我特别重视单词和句式的积累。
所以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做的事情主要是外刊精读、单词背诵(专八单词书)以及雅思写作,多看,多抄,能记多少是多少。
3.翻译基础:这一段时间,我看了2-3本翻译教程。
还是喜欢张培基先生的翻译,很有味道,我认为里面的例句可以好好钻研,尤其适合北师大和北大这样偏文学风格的MTI学生学习。
可惜张老的书有点太久了,不适合MTI考研用,不推荐他的翻译教程。
我现在觉得大家可以好好钻研二级笔译教材,比较适合偏实务类的MTI专业(如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传媒等),但是汉英翻译过于灵活,可能不适合按点拿分的应试考试。
所以我的建议是大家几本书都看一下,有针对性地利用,各取所长,不需要全部吸收。
此外,我从三月中旬开始练习三笔真题,每天一对英汉互译,节奏把握得很好。
进步大不大不知道,但是那种踏实的感觉,让我觉得复习渐入佳境(其实后来你会发现,考研复习最重要的不是实力,而是如何克服那种焦虑的心情,如何习惯踏实耕耘的感觉)。
4.政治、百科3-7月都没有动。
政治这一阶段完全不用管,百科大家比较闲的话可以考虑好好看看书。
中期全科练习:7月中旬-10月底暑假是每一个考研学生的黄金时期,我建议大家能留校都留校吧!这一阶段,我开始革除自己松散的学习习惯,进入全面的复习。
我每天6:15起床到晚上23:30结束,午休半小时到一小时(有段时间放弃午休,发现中午下午的学习量很大,不午休很容易犯困),每天安排得很满,这一段时间我:1.英语基础:专八单词一天不落地背诵,另外五月份找师兄师姐要了资料,现在也开始利用了(选择性地看)。
有一份材料是经典汉英翻译(句子),一共1000条,每天背诵40条,非常痛苦,背了500条但是那500条可是背的很熟练的了。
不敢说绝对有很大用处,也就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心态吧,多读没坏处。
八月份没有继续,太占用时间了。
阅读从八月份开始做,星火和华研专八,反复做。
我阅读很差,其实到后期也做不好,重要的是保持手感。
此外,八月底专八所有单词也背完了,10月完差不多背完了2-3遍。
作文呢还不是时候。
2.翻译基础:词条一开始用的是高校真题,真的是背到眼泪快掉下来。
但是不能不背诵啊,指不定就出了上面的呢。
了解到人民大学词条会考很多文化类的(还有就是比较文学的,如鼻青脸肿,翘辫子这样类型的),我就去搜狗微信公众号推送上面搜了很多成语、俚俗语的词条,整理好,反复背诵。
几份关键的文化类词条材料我背了五六遍。
真的很辛苦,但是也坚持下来了。
整个暑假我都在做CATTI3那本官方教材上面的翻译,每一篇都有好好分析好好做。
9月份开始做真题,难度大大提升、类型也变得多样化,还是每天做,一天不落下地做。
3.百科:除了李国政那本,主要还看了一本叫做《西方文学十五讲》和李青松一本已经停版的书,绿色的不记得名字了,还有外研社一本《中国文化概论》的笔记(听我的,只要去闲鱼上面买笔记,书看完以后什么都记不住,笔记很重要)。
建议多做真题,再搜集下跨考黄本上没有的院校的真题。
真题可以去公布真题的学校官网找,自己搜索答案。
4.政治8月20日开始翻,慢吞吞的,到10月底才终于看完肖秀荣的精讲精练。
后期政治的大纲、题目一下子都出来了,特别麻烦,想不顾都不行。
墙裂建议大家政治以外的三门学科,提前做准备!要不后来政治一点点出来烦你一下,都没办法专心学别的。
建议7月中旬开始吧,有点耐心,多多记忆,前期理解,后期背诵。
肖秀荣叔叔很靠谱的,信他没错~不过因为政治我考的很不好,北京会适当压分。
这里不多提了。
后期冲刺:11月-12月23日这一段时间就别再慢吞吞看书了(如百科、翻译教程),一定要多练习!这段时间主要就是保持翻译的手感、做好作文等最后冲刺的内容。
作文方面,凯程有老师专门批改,多寻求老师的帮助。
1.英语基础:单词这一阶段建议只记忆可能用到的(如翻译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单词)。
11月底,我开始练习英语大作文。
我用的是雅思范文,里面的作文真的很合人大作文的口味(毕竟300词差不多,而且带有思辨意味的)。
专八阅读(只要做专八阅读就够了哈)一直从8月坚持到12月底。
2.翻译基础:每天英汉汉英没跑的。
推荐《英语文摘》(English Digest)非常适合练习人大的翻译(因为新闻类+各种题材);人大的翻译基础吧主要是各种新闻,据说有卫报新闻、经济学人等,有难度。
人大的汉英翻译相当规矩,我认为针对汉英翻译的话,政府工作报告甚至可以选择性背诵。
词条的话,各种类型都要背诵点,但是还是侧重于俚俗语等文化类。
每天都在背诵。
3.百科:一定要整理好那种大纲,可以找师兄师姐找那种整合好的大纲资料!看书不做笔记的后果就是你啥都记不住……我前期自己整理了几十套其他学校的百科真题(答案要自己找的那种TAT)。
这一段时间还是每天练习真题。
4.政治:跟着肖大大走就是了。
23和24日考完就解放了。
人大2018年分数线为355,高于全国线10分,初试最低分357,最高分396;最终统考生录取笔译9名(包含一名少数民族,这位考生和其他统考生是没有放在一起竞争的),口译2名,合起来就11名。
复试的占比是50%,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搞定初试万事大吉了。
人大MTI师资力量很强大,课程偏向实践实务类;课程难度适中。
关于复试复试的时间是2018年3月10日(全国最早一批);上午笔试下午面试,应该是9:00-18:30这样,中午休息1.5小时;地点是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
上午的笔试有两张卷子(专业课考试和第二外语考试)。
注意,“第二外语考试”其实就是英语考试!人大M TI不会考查除英语之外的第二外语,请大家放心。
这场考试内容其实就很类似英语基础,所以大家当做再考一遍英语基础就行了。
我认为重点是写作。
总时长3小时。
下午的面试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听力和口试考试(50分),第二部分是综合面试(150分)复试笔试内容1.专业课考试:(100分)英译汉+汉译英+500字的大作文。
英汉翻译很简单,内容是女性在职场上的性别平等的问题,类似于三笔考试的新闻类翻译,但是还要简单些。
只是题量很大,大概是一整张A4纸的字数,30分。
接下来就是汉译英有难度,但比各高校真题的初试都简单,内容关于C onfucianism儒学思想的研究,有点类似学术报告。
500字大作文,题目是:How do you balance literal education and science education in relation with MTI education。
总的来说,难度很小,题量很大。
2.第二外国语考试:(50分):一篇阅读+100字小作文。
阅读的内容关于A I的利弊,跟着三道问答题,很简单。
这三小题30分,然后是100字的小作文,20分,作文题目是我们要怎么对待AI。
3.口语听力:先口译,再笔译。
师姐会带你到一间教室,老师非常亲切,一点都不会紧张的。
一个老师会先让做一段自我介绍(2-3分钟即可)。
然后听一段听力。
2017年这一部分是一段名人演讲,2018年是慢速V OA,难度下降了不少。
听完后,问了3个问题,很好回答,其中包括两个听力细节,所以一定要做好笔记,两个思辨类型的问题,比较考验口语能力。
总时长为10分钟。
4.综合面试:1v5的综合面试,出场的至少都是副教授级别的,其中M TI方向的大概3位,还有2位是外国语学院的其他老师。
位资深教授当面试官。
M TI中心主任朱源老师是镇场大人物了,你复试肯定会遇到他。
人特别nice,但是考查的时候很严肃,我的建议是大家不要被他吓到就好了,大概是故意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看你心理素质如何。
进去以后记得给人家简历,一张纸,一定要好好设计,后来有几个问题都是从简历这里出发问的。
但是证书的复印件就不用了。
带5张简历即可。
第一步是给1分钟时间看一看面前的英汉材料,然后马上视译。
英汉又是性别平等的,和早上考试特像,有几个词条出现的专业术语,所以积累很重要不是考完后就丢了。
一段大概100字的翻译磕磕巴巴就翻完了,然后是汉英,一分钟,然后翻译。
内容比较难,关于中国精神的一段陈述,很多很多四字成语和词语,什么博大精深什么的。
接下来是自由问答环节,问题很宽泛,几乎不会涉及专业知识(即便有也不会特别难,不会就说对不起我没研究过,但是我很乐意学习。
要诚实!!!)师弟师妹们可能的疑问:1.请问我需要提前一年甚至2年准备吗?——不建议,请好好搞定课业,因为你的成绩单是要上交给老师的,一大堆不及格怎么办?2.请问我需要报班吗?——我的看法是因人而异,我个人是很会做安排的,所以完全不担心自己不自觉、没法好好静下心来这样的问题。
如果你比较怕没有学习的氛围、你是非应届生(或者已经工作)所以失去了学习的节奏和感觉、你觉得自己学起来很迷茫一头雾水,那么我建议你报班,但注意选择比较靠谱的辅导班,比如凯程集训营,实力口碑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