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政策解读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业在中国也逐渐的发展壮大,渐渐的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并且,具有继续快速发展的趋势。
因为旅游业具有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就业领域,生产无污染等特点。
一直以来被各级政府所重视。
但是在中国旅游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存在发展模式不够完善;单一化现象较为严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不够完善;旅游法规相对不健全等问题,使我国的旅游发展较为混乱。
针对旅游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引导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支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竭力的优化旅游业的发展结构,提高旅游业的整体质量;强化其支柱产业的地位。
二、关键词
政府政策政策目的优化旅游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
三、正文
(一)国家政府有关旅游业发展政策解读
1、中国国家政府与2011年11月16日下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
引导各级政府深刻理解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增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明确旅游业的文化责任,自觉发挥其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
要求各省政府要科学引导和积极培育健康丰富的旅游文化;继续加强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独特作用;创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意见充分的把文化发展与旅游发展完美的结合起来。
借助旅游来宣传发扬文化,同时靠特色文化来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针对旅游形式单一,旅游层次较低,旅游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
加大文化的宣传,加强优秀文化的挖掘,把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
使旅游在具有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能够宣传当地文化,教育游客,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尝试转变旅游发展方向,改变单纯依靠硬件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的策略,而加大旅游的软实力。
通过文化的融入而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感受到无形的文化渲染。
加大文化旅游,来提高国内旅游市场质量。
2、国家为保障旅游业发展的人才需要,制定了《中国旅游业“十五”人才规划纲要》。
该纲要针对我国旅游业的旅游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不平衡性比较突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创新不够等问题。
提出了建立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开发制度;实施有利于推
动西部旅游人才开发的政策;完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和教育培训机构认证制度;培育发展旅游人才市场;建立旅游教育科研立项和评奖制度;推动旅游教育培训形成新的格局;完善旅游人力资源的统计制度。
纲要指在完善中国旅游业的人才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业人员的总体素质。
使旅游业的公务员队伍、企业管理者队伍和导游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通过加强旅游人才开发的力度和大力培育旅游人才市场,逐步建立一套系统、高效的大旅游教育的人才开发体系和开发机制,使旅游业的行政领导人才、职业经理人才、短缺专业人才和教育培训师资人才的供给,在数量、素质和结构等方面适应参与国际旅游竞争的需要,为我国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3、国家为保障旅游业发展的资金需要,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管理体制清晰、符合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和发行上市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
积极支持已上市旅游企业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再融资或者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国家高度看重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并且体现了政府认识到了我国当前旅游业存在旅游方式单一;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等一些问题。
从而给旅游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来尽可能的解决相关问题,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发挥其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二)山东省有关旅游政策的解读
1、山东省作为全国的经济资源大省,也一直看重旅游业这一新兴的第三产业在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并极力的在政策、经济、人才等方面给予旅游业以支持(其政策要点和措施与上文国家的政策基本一致或是贯彻国家指导意见而实施的。
在此不作多介绍)。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山东省根据自己的资源和文化特点,提出了适应旅游变化的需要和游客的需求,以变立身的发展政策,先后确立“一山一水一圣人”、“走近孔子、扬帆青岛”等多种不同的形象定位。
着力打造“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精品旅游线路。
该项政策指在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主导产业;并且编制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上规模、出精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配套完善、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深度开发各类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旅游企业改革,完善旅游市场体系;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大力托展客源市场。
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进一步深入认识。
山东省认识到,以上的形象定位大都是对“物”的定位,没有深入到旅游文化的深层次中。
随后旅游局又推出了‘文化圣地,度假天堂——好客山东欢迎您’的旅游形象口号,随即设计了‘好客山东’的旅游
品牌形象标识,着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这与之前的两个‘口号’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一举措体现了山东旅游发展不仅仅把重点是旅游标识、形象的改变,还把重点放在改变思维、更新观念上,增加旅游的文化和人情味含量,打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旅游。
山东省还制定了“人才兴旅战略”,以好客文化为标准,以好客服务为要求,旨在培养一支传承齐鲁文明、实践好客文化的导游队伍。
该政策体现了政府认识到导游是文明的承载者,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旅游业贯彻以人为本,导游及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化等都是要着重考虑要尽快解决的问题,要让导游成为“好客山东”的形象代言人,向游客传播好客文化。
只有拥有一支优秀的导游队伍,旅游业才能有发展后劲,才能血源充足,因为一切的文化,一切的好客情怀,一切的一切都要由导游向游客来传达。
没有好的传达渠道,多么好的理念,多么优秀的文化都不会被游客认可,都会被埋没。
最终业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山东旅游。
(三)青岛市有关旅游政策的解读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的城市,对旅游业的发展也高度重视。
青岛市政府借助青岛得天独厚海洋资源,众多山头森林公园,崂山,八大关,栈桥,特色老城区,奥运比赛场地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出台了《青岛市“十二五”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对策》。
该对策重点指出要优化旅游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向。
向多元化旅游产品,精品旅游方向发展。
着力打造都市度假、海滨度假、海岛度假、
温泉度假、国际邮船度假等多元话旅游产品。
发展都市观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节会商务旅游、体育健身旅游等旅游产品。
加快商务旅游发展,着力发展会议业。
发展特色餐饮,形成多条特色餐饮街。
适度发展酒店业,满足旅游旺季的住宿需求。
加强区域联动,实现多方共赢。
着力打造青岛市城乡互动游品牌,建立城乡互动游。
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
开发度假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养生度假。
加快海上高端旅游产品发展。
激活文化旅游资源。
打造婚庆产业新优势。
推进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
加大旅游纪念品市场培育力度。
做大做强海产品品牌。
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旅游导识功能。
完善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
该项对策的出台体现了青岛政府决心改变旅游发展形式,提高旅游业质量。
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多方位开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青岛旅游资源。
放弃单纯追求庞大旅游人次的发展策略,转而向提高人均消费,优化旅游结构提高旅游整体质量,发展高端旅游的方向发展。
该政策还表达了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看重其支柱产业的地位。
即想通过旅游的发展来带动青岛整体经济的发展,又像尽力减少旅游业所带来的一些负面问题。
所以,政府对青岛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了精心的规划。
既能满足旅游业的需求,又能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
四、结论
综合来看,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的政策其目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都是积极引导旅游业的前进方向,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从各个方面给旅游业创造优越的成长环境,使其成为或加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
并借助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进步,解决社会就业;环境美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美化国家或地区形象;提高国家或地区的国内国际地位。
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内部出现了很多问题。
众多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优化发展。
随之各级政府又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来解决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
来优化旅游业的产业结构,提高其发展质量。
在进一步加大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尽量减轻其对人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并积极引导旅游业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文化、商务、专项旅游发展。